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類(human)是人的總稱。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真核總界 動物界 後生動物亞界 後口動物總門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羊膜總綱 哺乳綱 真獸亞綱 靈長目 類人猿亞目 狹鼻猴次目 類人猿超科 人科 人亞科 人族 人屬 智人種。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一種高級動物。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力量或精神不滅有關。

人:"能製造精緻的工具、並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有豐富的思維能力,有判斷跟實際情況沒有衝突和跟實際情況有衝突的能力,有初步維護地球生態圈的能力,有創造能力和控制修復能力"人與人之間應和睦相處,信任和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進化論研究表明認為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DNA與化石證明,人類大約於30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複雜的抽象思維、語言、自我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類直立的身體構造使得人類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動,這讓富有智慧的人類得以掌握遠超出其它任何物種的工具使用能力,並最終發展出強大的勞動能力和創造性。人是一種高級社會動物。[1]山口]

三大人種為黃色人種(蒙古利亞人)、白色人種(高加索人)、黑色人種(尼格羅人)。

人類學史

人,或人類,這個名詞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各個層面來定義,或者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真核總界 動物界後生動物亞界後口動物總門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羊膜總綱哺乳綱真獸亞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狹鼻猴次目類人猿超科人科人亞科人族人屬智人種(但此後者多數不為學界一致認可),也稱高等動物,擁有高度發達的大腦。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而在神話學中,人的靈魂也會被拿來與其他的人型動物作對照。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2]

T01190bd1d350ccbb94.jpg

生物學上人的學名為"智人"(homosapiens,拉丁文homo為"人",sapiens即"聰明的"),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人類與其它靈長目動物的不同在於人類直立的身體、高度發展的大腦,以及由高度發展的大腦而來的推理與語言能力。由於人和猿血緣相近,動物學家D.莫利斯戲稱人類為裸猿 ,並著述從各個角度論述人類種種行為的起源。

行為學上來看人類的特徵有:懂得使用語言,具有多種複雜的互助性社會組織,喜歡發展複雜的科技。這些行為學上的差異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傳說、儀式、價值觀、社會規範。

人,在哲學的意義上來討論,也許是更適合的。因為哲學給出了人的本質,人之為人的各種說法。

暫取幾個說法如下:

勞動創造了人,對於這句話的解釋不是說勞動使猿猴變成了人,而是說人的獨立性,人的地位,人的主動性,人的文化創造力,人的在外物的直觀都在勞動中體現。

我思故我在:即肯定人的存在是基於會思考,能夠思考。[3]

此外海德格爾 黑格爾 等等都對此有所論述。

人,都是指社會的人,自然界創造了人類,而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沒有所謂人的本質的抽象的總和,而只有個別的,具體的人.人總是帶有社會性,階級性和個性的共同體.人的本性是善或是惡就是由這個多重性的共同體決定的,正是人在社會中的階段地位不同,於是才有了各種不同的善惡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從其現實性上說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人是一種包含理性在內的感性活動的存在,即實踐的存在。實踐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

靈長類動物,人科.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使用大多數工具,但是本質是不變的!

人,中文一撇一捺寫作人,這就是說作為一個人要有其他人的支持那才能稱作是人,你是人的一撇,其他人就是那一捺。在這個地球上只有人才有那麼多繁複的人際關係,也只有有那麼多人際關係的動物才能稱作人,所以說人就是要與其他人相處,搞好人際關係,這就是人這個字的含義了。

T01f028c7abc2ff06dc.jpg

人類的演化

自1924年達特首次發現南方古猿化石起,至今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已達7個種。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新的南方古猿化石的不斷發現,以及對所發現的化石進行的多學科研究,使學術界對涉及早期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過程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確立了南方古猿在整個人類演化系統上的地位。使得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與遺傳學家通過DNA研究計算出的人猿分離時間更為接近。其次,南方古猿屬內各個種,在化石特徵、生存年代、與後期的人屬在演化上的關係等方面的特點,使得人類學家認識到,人類的演化過程比原來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在相同的時間範圍內,南方古猿的幾個種同時生存,但只有一個種群向人屬的方向演化,而其餘的種群最終都滅絕了。這說明人類的演化是按照"樹叢(bush)"的方式進行的,而不是按照傳統的直線狀方式進化的。這一點對於豐富生物進化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南方古猿的發現與研究,加深了人類對自身起源與演化過程的了解,推動了古人類學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利基家族對東非古人類的發現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東邊的故事

學術界一般將人科分為南方古猿屬、能人屬、直立人屬和智人屬。南方古猿已知最早的人科成員。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南方古猿腦子擴大、並逐漸獲得直立行走和製造工具的能力,從而向人屬的方向轉化的呢?

1500萬年前的非洲,從西到東覆蓋着茂密的森林,居住着形形色色的靈長類動物,其中包括很多種類的猴子和古猿。可是在隨後的幾百萬年裡,那裡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致使生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當時,非洲大陸東部下面的地殼沿着紅海,經過今天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一線裂開。結果,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的陸地像起泡那樣地上升,形成了海拔270米以上的高地。這些高大的隆起不僅改變了非洲的地貌,也改變了非洲的氣候。它破壞了以前從西到東一貫的氣流,使東部成為少雨的地區,喪失了森林生存的條件。連續的森林開始斷裂成一片片的小樹林,形成片林、疏林和灌木叢。大約在1200萬年前,持續的地質構造力量使這裡的環境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形成了一條從北到南長而彎曲的峽谷。

大峽谷的存在造成了兩種生物學效應:一是形成了妨礙峽谷東西兩側動物群交流的屏障;二是進一步促進了鑲嵌型生態環境的發展。有的專家認為,這種東西向的屏障對於人和猿的分支進化是極為重要的--使人和猿的共同祖先的群體分成兩部分。大峽谷西部的群體生活在濕潤的樹叢環境,最終成為現代的非洲猿類。而大峽谷東部的群體,為了適應開闊環境中的生活,發展了一套全新的技能(兩足直立行走、解放上肢、開始使用和製造工具),從而經過南方古猿向人屬方向轉化。法國古人類學家科龐(Yves Coppens)將這種演化的模式叫做"東邊的故事"。

考古新發現

10867265 935753.jpg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0年12月27日報道,以色列考古學家在該國一個洞穴中發現了距今約40萬年的數顆現代人的牙齒化石和其它遺蹟,這是截止2010年發現的最早的此類遺蹟。這可能徹底推翻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的進化史理論,對人類史和考古學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特拉維夫大學的阿維·戈福爾教授和拉恩·巴爾卡伊博士在以色列中部格什姆山洞中發現了這些牙齒化石,該洞穴於2000年被發現,此後便一直是考古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這些牙齒化石形狀大小均和現代人的牙齒極為類似。經過X光和斷層掃描測定,它們距今約40萬年,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現代人化石。而此前在非洲找到的現代人化石僅有20萬年歷史。這項發現把現代人的起源年代往前推了15萬到20萬年。

除此以外,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人類打磨過的石刀石斧以及火石等人類活動遺蹟。據此,他們認為當時的人類已經開始製作並使用石制工具、開始人工取火併且從事打獵和採礦活動。

根據這次重大發現,戈福爾教授和巴爾卡伊博士在著名期刊《人類學》上共同發表文章稱:現代人的祖先不是起源於非洲,而是起源於中東地區。

人類或起源海底火山口

據英國媒體2014年3月21日報道,科學家們表示地球上的生命或可能起源于海底的火山口。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方式模擬導致地球上細胞代謝活動出現的新過程--這是所有生物體至關重要的一個生物學功能。這項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理解生命是否可能出現在其它星球的相似環境裡。

研究合作作者、英國利茲大學的特里·凱(Terry Kee)博士表示:"我們嘗試建立溝通早期地球的地質過程和地球上生物生命出現的橋樑。"在此之前,有些科學家們提出地球上的生物體可能是由外太空的隕石帶至地球的。

然而,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底熱液噴口等理論得到了更多科學家的支持,這一理論認為生命產生於無機質,例如在氣體和礦物質里發現的化合物。

凱博士表示:"在生物學生命出現之前,我們可以說早期地球擁有'地質生命'。將涉及無生命的岩石和礦物質的地質學認為是有生命的似乎非常罕見,那麼究竟什麼是生命?"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人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因此我們所做的是研究生命的特徵,所有生命形式所使用的化學過程都與燃料電池產生能量所發生的過程相同。"汽車的燃料電池通過燃料和氧化劑之間發生反應而產生電能,這便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例子之一,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分子失去電子--它被氧化--而另一個分子獲得電子。

相似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二氧化碳的減少形成糖類,以及水的氧化形成分子氧而獲得電能。人體細胞的呼吸便是糖類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氧氣減少形成水的過程,在這個反應中產生了電能。

東非的發現

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非洲尋找人類化石的活動,逐漸轉移到東非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東非的地質特點是,存在一條由南到北的大裂谷,其地表為一系列峽谷和湖泊。這個地區有幾百萬年以來大量火山噴發造成的火山沉積,這為同位素年代測定提供了良好材料。因而,埋藏在這些火山層中的化石的年代,可以被準確地測定出來。

1959年7月17日,經過30年的尋找,古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及其妻子瑪麗·利基(Mary Leakey),終於在坦桑尼亞的奧杜威峽谷,發現了一個粗壯型南方古猿近乎完整的頭骨和一根小腿骨。頭骨特別粗壯,牙床上帶有碩大的臼齒。利基夫婦將這個頭骨所屬個體的種命名為鮑氏東非人(Zinjanthropus boisei),後又改為南方古猿鮑氏種(Australopithecus boisei)。他們認為,鮑氏種是粗壯種的東非變體。屬名Zinjanthropus的意思是"東非的人",而boisei這個種名則緣於鮑伊斯(Charles Boise)。他曾支持過利基一家在東非的工作。

人3.jpg

用鉀-氬法測定化石的年代,確定"東非人"生活在175萬年前。在這次發掘中,還發現了石器和滅絕動物的被打碎的骨片(似乎是為取食營養高的骨髓而造成的)。"東非人"是否已能夠製造石器,甚至狩獵動物呢?從頭骨來判斷,要完成這樣複雜的技術操作和勞動,其腦子還是太小了。如果這些石器不是"東非人"製造的,那麼又是誰製造的?

1960年,在發現"東非人"頭骨地點的附近,路易斯·利基的兒子喬納森·利基(Jonathan Leakey)發現了一個10~11歲小孩的部分頭蓋骨和下頜骨,不同年齡人的手骨,一根成年人的鎖骨和近乎完整的足骨。1963年,在同一地點又發現了一件頭骨和附有大部分牙齒的下頜骨。對這些化石的研究表明,這是一種比"東非人"更進步的人。其腦量比"東非人"幾乎大出50%,頭骨的形狀更為進步,牙齒比"東非人"小,生活於178萬年前。根據達特的建議,路易斯·利基等將其命名為"能人"(Homo habilis),作為人屬的第一個早期成員。Homo habilis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手巧的人"或"有技能的人"。

路易斯·利基相信,那些在"東非人"的發掘中找到的石器是"能人"製造的,破骨片也是"能人"打碎的。他認為,雖然南方古猿是人類早期祖先的一部分,但只有"能人"才繼續向後一階段的人類演化,並最終產生現代人。"東非人"和東非"能人"的發現,也是兩種類型的人科成員同時生活於同一地區的最早的證據。此後,在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又發現了一批"能人"化石。其中最重要的,是1972年路易斯·利基的另一個兒子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在肯尼亞的圖爾卡納湖東岸發現的編號為KNM-ER1470的頭骨。

從60年代開始,在埃塞俄比亞的奧莫河谷和阿法地區的哈達爾,發現了大量的南方古猿化石,包括從約350萬年前到150萬年前的人科化石。其中,1973年在哈達爾發現的構成一個膝關節的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的兩段骨頭,已顯示出具有直立行走功能。這些化石的年代為350萬年前。197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約翰松(Donald Johanson)在同一地區發現了一具女人的大部分骨架,命名為"露西(Lucy)"。根據對她的骨盆、脊柱和膝蓋骨的研究,可以肯定她是兩足直立行走的,生存年代測定為340萬年前。

1976年,瑪麗·利基在坦桑尼亞的萊托里地區,發現了一組凝結於火山灰中的人類足跡。這組370萬年前留下的足跡相當完好,對其進行的年代測定也相當可靠。根據對足弓形態和步態的分析,可以認定是直立行走時留下的。上述發現是人類兩足直立行走最早的證據。

根據對哈達爾和萊托里化石的對比研究,約翰松等認為,這兩個地點的標本非常相似,即都能完全兩足直立行走,且都有較小的腦子和大的犬齒,故屬一類,應歸入一個新種--南方古猿阿法種(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他們認為,阿法種的一些性狀介於猿與人之間,其似猿的性狀在明顯向人的方向轉變。因而,阿法種既是南方古猿非洲種的祖先,又是"能人"的祖先。阿法種一方面經過南方古猿非洲種變成粗壯種和鮑氏種,最終滅絕,另一方面發展成"能人",再到直立人和智人。

到90年代初,在非洲發現的南方古猿已達5個種,即非洲種、阿法種、粗壯種、鮑氏種和埃塞俄比亞種。這五種南方古猿分別歸類為前面所述的南方古猿纖細型和粗壯型。非洲種和阿法種屬於纖細型。其中,阿法種年代較早,以"露西"為代表;非洲種則年代稍晚,並且只在南非有發現。其餘3個種屬於粗壯型的南方古猿。埃塞俄比亞種是根據一塊250萬年前的下頜骨命名的。這塊化石1967年發現於埃塞俄比亞南部。許多古人類學家不承認這個種,認為應將其歸入鮑氏種。

90年代以後,東非的早期人類化石研究又獲得了新的突破。199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懷特(Tim White)等宣布,他們在埃塞俄比亞阿法盆地發現了440萬年前的大量人科化石,並命名為南方古猿始祖種(Australopithecus ramidus)。Ramid在阿法語(當地的一種部落語言)中是"根"的意思。以此命名所發現的化石,表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直接祖先。在此之後,理查德·利基的妻子梅亞維·利基(Meave Leakey),與美國古人類學家沃克(Alan Walker),在肯尼亞圖爾卡納湖西岸,又發現了42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定名為南方古猿湖畔種(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由於學術界對始祖種的人科地位還有不同看法,因此通常都認為湖畔種是最早能直立行走的人科成員。

繁殖方式

人的生命開始於受精卵。男性通常通過性交[3] 的方式使得女性受精,有時也可能以人工受精。人在生長初期稱為受精卵,受精卵在女性的子宮歷時38周經過各種生長時期,最後終於變成胚胎,再變成胎兒。變成胎兒後,就可以準備出生,胎兒被女性從體內娩出後第一次靠自己呼吸的同時改稱為嬰兒。一直到成為嬰兒後,人才開始受到法律保護,少數地區在胎兒時期就開始保護,直至生命結束。

T01cb186f2716d68ff3.jpg

死亡往往帶來不舒服的感覺或是懼怕(參看瀕死體驗)。葬禮是人類社會的特色之一,通常也起因於對死後世界的信仰。但一個人的長生的方式往往只能是後人的膜拜與繼承。

分類地位

人類的分類地位 科 亞科 族 屬 種 亞種 人科 猩猩亞科

猩猩屬 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


蘇門答臘猩猩Pongo abelii 人亞科

東部大猩猩

西部大猩猩 人族 黑猩猩屬

倭黑猩猩

人屬 納萊迪人(Homo naledi) 魯道夫人(Homo rudolfensis)

300001062059132062538203341 950.jpg

能人(Homo habilis)

先驅人(Homo antecessor)

西布蘭諾人(Homo cepranensis)

直立人(Homo erectus)

匠人(Homo ergaster)

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

澎湖猿人(Homo tsaichangensis)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

Neanderthals


智人(Homo sapiens) 黃色人種

(蒙古利亞人)

白色人種(高加索人)

黑色人種(尼格羅人) 棕色人種

(澳大利亞人)

丹尼索瓦人(Denisova hominin)

克羅馬儂人(Homo sapiens)

Cro-Magnon

T0153db8512c0e626b2.jpg

弗洛里斯人(Homo floresiensis)

爪哇猿人(Homo erectus)

主要人種

四大人種[4] :蒙古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尼格羅人種(黑種人)、大洋洲人種(棕種人)。

蒙古人種

亦稱黃種。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髮,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甚發達,膚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南部、東部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

尼格羅人種

亦稱黑種。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髮,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厚,通常為長顱型,膚色相對較淺;總體膚色較深。

大洋洲人種

亦稱棕種。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波浪狀且較為粗糙的毛髮,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於遠東大洋洲上的島嶼上,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例如新西蘭北島上的毛利人等。一般的衣物是用稻草編織而成的,而在建築物的周圍則一般會採用石雕來做裝飾,海島文明顯著,在文明上主要是繼承了隸屬於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根據基因庫網站信息表明,2002年Hurles et al.和2006年Ghiani etal.論文顯示:Y-Q1a3a存在于波利尼西亞群島,包括東部島嶼,顯示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遷徙到了這個區域!而這也為幾百年來的大洋洲人種的來源之謎的爭論劃上了句號。

高加索人種

人0.jpg

亦稱白種。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髮,毛髮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唇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種族概念

古代

最早記載種族的文學作品,為古埃及的《地獄之書》。其中將人類分為"埃及人"、"亞洲人"、"利比亞人"和"努比亞人"四類,可看出這個分類融合了"種族"、"民族"、"國家"等概念。後來的中國、羅馬等文化比較注重于氏族,對於以外觀劃分的"民族"的認則較少(Dikötter 1992Goldenberg 2003)。中國及周邊居住的是黃種人,古代往往認為華夏和四夷的人都是炎帝或者黃帝的子孫。不過古代中國後來也曾記載到白種人,一般稱其為"黃毛人",唐朝以後也記載了黑種人。

古希臘、羅馬、中國等文化對外觀不同的"種族"也有一定的認識,同時也導致其古代文獻中(如中國的《山海經》)出現許多在遙遠地方所存在的奇異種族的描寫。同時也有一些羅馬作家認為種族的特徵是由居住環境決定的(Isaac 2004)。但在許多古代文明中,外表不同的人仍然可以通過採納所在社會的文化標準而成為該社會完全的一員(Snowden 1983;Lewis 1990)。

古代猶太人以及歐洲中世紀根據《聖經》認為人類是諾亞三子閃、含以及雅弗的後代,地球由三洲組成,其中閃族為亞洲人,含族為非洲人,雅弗族為歐洲人。

近代

近現代對於種族的理解是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的產物(Smedley 1999)。歐洲人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接觸到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民族,對於這些民族之間外表上的、行為上的、以及文化上的差異產生了許多猜想。同時由於非洲奴隸貿易使歐洲人的奴隸來源漸漸地由歐洲、中東轉變成非洲,歐洲也因此產生了將人類分類的動力,以作為奴役並虐待非洲人的理由(Meltzer 1993)。

通過借鑑古希臘羅馬的文獻以及當時歐洲內部的關係,例如英格蘭人與愛爾蘭人之間的不和(Takaki 1993),歐洲人開始將自己以及其他民族劃分為外表、行為、能力皆有分別的群體,並把可以遺傳的外表特徵和內在的智力、行為、甚至道德水平互相聯繫(Banton 1977)。雖然其他文化也有相似的觀點(Lewis 1990;Dikötter 1992),但是這種觀點開始影響社會的構造,主要是在歐洲及其殖民地開始的。

現代

由於人類演化的各大區域,在直立人階段已經出現一些地區性形態分化,到了早期智人階段開始逐漸明顯起來,加上各地區不同的自然選擇作用,使得各地區的晚期智人在形態上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差異,人種分化形成了。由於皮膚顏色、頭髮形狀與顏色、眼鼻唇等方面的不同,可將全世界的人類分為黃種人(又稱蒙古人種或亞美人種)、白種人(又稱高加索人種或歐羅巴人種)、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棕種人(又稱澳大利亞人種)這樣四大人種。

中國最先發現的化石晚期智人就是著名的周口店山頂洞人。這些化石是1933年在龍骨山的山頂洞中發掘出來的,包括完整的頭骨三個、頭骨殘片三塊、下頜骨四件、下頜殘片三塊、零星牙齒數十枚、脊椎骨及肢骨若干件。由於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以及後來的太平洋戰爭,這些材料和當時所有的北京猿人化石一起在幾個美國人手中被弄得不知去向。幸而在這批珍貴材料失蹤前他們被作成了模型,這些模型成為重新研究這一時間段人類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

T01559b16d0c5ee5083.jpg

在繼承從中國直立人到中國早期智人一脈相傳的黃種人所擁有的一系列獨特性狀的基礎上,中國的晚期智人已經基本上奠定了現代黃種人的特徵。雖然,在他們身上還或多或少地保存着一些原始性狀。在確定是屬於原始黃種人的前提下,山頂洞人與現代的中國人、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特別接近,而柳江人則與發現於澳大利亞的凱洛頭骨有明顯的相似性狀。

澳大利亞所發現的人類化石都屬於現代智人,年代最早的也只有3萬多年,因此估計人類最早到達澳洲的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前。澳大利亞發現的人類化石明顯地分為兩種類型。一類骨骼粗壯、身材魁梧,例如科薩克人、塔爾蓋人、莫斯吉爾人、科阿沼澤人等;另一類骨骼較為輕巧、身材較為纖細,例如凱洛人、芒戈湖人等。他們的文化也不一樣。這些骨骼粗壯的類型與爪哇發現的直立人及早期智人(昂棟人)在形態上有明顯的的相似性。另一方面,那些骨骼輕巧纖細的類型則與中國柳江人在頭骨上有明顯相似的性狀,顯示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係。

此外,爪哇全新世的瓦賈克人類頭骨、菲律賓塔邦洞發現的人類頭骨化石,以及加里曼丹的尼亞頭骨和新幾內亞的艾塔普頭骨,都表現出一方面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似、另一方面又和中國晚期智人所代表的原始黃種人相似的性狀。

上述這些事實說明,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可能有兩個來源。許多學者在分析了上面這些情況尤其是澳大利亞兩類不同的古人類化石的地理分布後相信,人類從亞洲向澳大利亞散布時曾經發生過兩次互不相關的遷徙:一次是南路,一批來自東南亞的骨骼粗大身材魁梧的人,從爪哇經過蒂汶遷入澳大利亞的西北部,然後沿其西海岸南下;另一次是北路,一批來自華南的骨骼輕巧身材纖細的人,經過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幾內亞遷入澳大利亞的東北部,然後沿其東海岸南下,其中的一部分還經過陸橋遷到塔斯馬尼亞。後來,這兩批來源不同的人群互相混居雜交,結果產生了現代澳洲土著人,他們的形態則介於兩種祖先類型之間。

在距今1萬多年以前的末次冰期,地球上溫度很低、冰川大規模發育,因而海平面較低,現代的白令海峽海底露出海面,形成了連接亞洲東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陸橋。一批生活在西伯利亞一帶的黃種人追趕着他們的獵物,穿過這個陸橋勇敢地踏上了北美大陸,並在隨後的歲月里逐漸發展散布到了整個美洲。

美洲土著人(包括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在形態上與西伯利亞和其它東亞地區的黃種人非常一致,因此他們與東亞黃種人分離的時間不會太長,估計最多不過1萬4千年~2萬年。

在美洲大陸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物為距今1萬1千5百年的尖狀器,1932年出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克洛維斯附近,同時出土的有猛獁象的骨骼。在此之前,1926年曾在該州的福爾索姆附近,發現過時代稍晚的另一種尖狀器,伴有現已絕滅的一種野牛骨骼。

未來

201005311321532f4e1.jpg

詳見:未來人

物種關係

親緣關係

人類與類人猿

人類與類人猿雖然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明顯差異,因此在分類學上,雖然二者都屬於靈長目,人類被列為人科,而類人猿則被列為類人猿科。

人類與類人猿的一個主要區別是人類適於兩足直立行走。這樣,人類的雙手就不再是行走的器官,而可以用來製造和使用工具。人類的許多形態結構特點都與直立行走有關。人類的頭部位於脊柱的頂端,枕骨大孔接近顱底中央,朝下方。人類的脊柱呈S形彎曲,使身體的重心落在骨盆和後肢上,以減輕人在行走、奔跑或跳躍時的震動。人類的骨盆寬大,髖骨向兩側張開,既便於支撐腹腔的內臟器官,又為臀肌和一些保持人體直立的肌肉提供附着區。人類的後肢長而粗壯,使重心下移,保持穩定性。跟骨增大,足底呈弓狀,增強了直立行走時的彈跳力。人類的拇指比任何猿類都大,而掌部相對較短,從而增加了人手的靈活性和動作的準確性。而現代類人猿的前肢長於後肢,身體重心較高,脊柱稍稍成弓狀,它們行走和站立時多採用半直立姿勢。

與類人猿相比,早期人類的食物範圍較廣,包括植物性食物、昆蟲、蜥蜴、鼠類和其他小動物等。火的使用,使得人類的祖先可以先將食物煮(燒)熟,然後再食用,這樣,就不需要發達的咀嚼肌和碩壯的牙齒對食物進行較多的機械加工,他們的面部也因此而逐漸退化,變得不象猿類那樣凸出了。

人類與類人猿的腦不僅大小不同,在結構上也有着明顯的區別。人類大腦皮層的面積是黑猩猩的三倍多,而且其額葉、頂葉和顳葉都比類人猿的大,這些區域是與感覺、運動的綜合以及語言、記憶相聯繫的。

人類與猩猩

人與猩猩的基因差異小,大約有2%。但是正是這2%的差異使得人與猩猩的智能、行為、心理和生理變得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高級靈長類包括人類和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如猩猩、黑猩猩、長臂猿、大猩猩、獼猴、猴等,它們又同屬於類人猿亞目。在中華曙猿化石發現以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化石發現於北非法尤姆地區,生活年代距今約3500萬年;同時,由於現在公認的最早的人類祖先南方古猿起源於非洲,西方學者普遍認為現代人起源地也是在非洲。

從神經語言學、神經心理學等高級神經活動和心理活動來看,人與猩猩和猴子的差距並不是有好幾個數量級的差異,而可能是人類的嬰兒與成年的差別。那麼與人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動物猩猩或猴到底與人有多大的差距呢?了解這種差距,也許能解開人類進化和智能、行為心理之謎。

人類天敵

青年參考美國"生命科學"網站(LiveScience)評出了世界上最致命的10種動物,它們對人類的生命威脅最大。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不是鱷魚、大白鯊和非洲雄獅,而是毫不起眼的蚊子。想不到吧,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小小的蚊子。大部分情況下被蚊子咬了一口只是讓你感到痒痒而已,有一些蚊子攜帶瘧原蟲,它們會傳播疾病,世界上每年都有200多萬人死於瘧疾,蚊子是罪魁禍首。故而說蚊子被稱為"人類的第一殺手"當之無愧。

相關知識

T010a7a6e799d39a5e4.jpg

專家觀點

人類的進化 已經走到盡頭

英國倫敦大學教授斯蒂夫·瓊斯聲稱,現代人種的正面和負面突變都已經結束。照他看來,人類進化過程建立在基因改變和生物體去適應外部周圍環境性能的基礎上。可現代人不僅幾乎喪失了對生物圈的依賴性,而且自己正在改變它。

俄羅斯國立羅斯托夫大學的科研人員、哲學博士奧列格·瓦西里耶夫也認為,人類具有一些能導致其滅絕的弱點,比如低下的免疫性。瓦西里耶夫還認為,從生物學觀點來看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猛獁就已經滅絕。而為了使人類消亡,如今有的是理由,有氣候變化因素,也有微生物突變因素,抗藥性等等。

變化之一:基因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喬納森·普里查德認為,人類已經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近1.5萬年來出現許多新的基因,比如說那些能保證吸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以及消化奶類的基因。正是由於有了它們,我們才能適應新的食物。順便說說,白皮基因也是新的,人們在遷居地球北部地區之後才開始有它們。

變化之二:面孔

0afd5acc75857ee71b00b0221113.jpg

全俄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生物學博士韋尼阿明·普列沙科夫斷言,人的臉孔在縮小,比1萬年前小了三分之一。最大的變化在頜骨和牙齒的布局與結構,這可能是因為人類再不用咀嚼堅硬東西的緣故,但與此同時,人類的腦顱變得更加突出。為什麼會這樣,科學家說至今仍沒有弄清楚。有的學者認為是人類智力提升的結果。

變化之三:身高

俄羅斯醫學科學院青少年衛生與健康研究所科研人員、生物學副博士尤利婭·雅姆波爾斯卡婭說:"中世紀騎士的盔甲今天只有半大孩子能穿。不過,從19世紀末人們的個子在長高,到1960年長高了20厘米,半大孩子長成170~178厘米成了家常便飯。只是從1985年起,全世界的人都在縮個子,高個兒都變得矮小,今天30歲的人平均身高只有165厘米。"

科學家還以俄羅斯人為例比較了一番,說明俄羅斯人的祖先一個個都長得高大魁偉,而今則長得柔弱和矮小。

變化之四:大腦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布魯斯·蘭認為,大腦在發生突變,這可能會導致出現一種新的更理性的人種。計算表明,頭小畸形基因從3.7萬年前的克農馬魯人起就開始變化,正是這些克農馬魯人首先在洞穴的四壁上畫畫。而第二個為人們所熟悉的ASPM基因,大約於5500年前開始在我們的大腦里演變,那時候人們已經識字,開始建造都市。

變化之五:繁殖

俄羅斯老年學研究所實驗部主任弗洛爾基斯認為,年輕姑娘的經期在提前,而女人的絕經期拖後5~6年,婦女的生育年齡在拉長,結果,人的壽命也在變長。從細胞氏到動物氏到母系氏到父系氏,這是一個過程。

相關名言

人類是天生社會性的動物。--亞里士多德.

你可知道,人類老是高估了自己所沒有的東西之價值。--蕭伯納.

地外文明的探索不僅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同時對人類的進化和科技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周海中.

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莎士比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