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參益氣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參益氣湯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名 稱:人參益氣湯


主 治:臨床上常用於治兩手指麻木,四肢睏倦,


怠惰嗜臥,乃熱傷元氣也

人參益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衛生寶鑑》卷二十四。具有補氣,益水,清熱之功效。主治①《衛生寶鑑》:過汗亡陽變證。②《古今醫統大全》:虛而瘛搐。症見語言不出,四肢不能收持,項強瘓瘋,目左視而白睛多,唇肌蠕動,飲食減少,形體贏瘦方。臨床上常用於治兩手指麻木,四肢睏倦,怠惰嗜臥,乃熱傷元氣也。[1]

歌訣

人參益氣湯黃芪,升麻防風芎肉桂,熟地炙草五味子,陽氣虛衰多寐醫。

組成

黃芪五分,人參、黃柏(去皮)、升麻、柴胡、白芍藥各三分,當歸、白朮、炙甘草各二分,陳皮三分,生甘草二分。

用法用量

上㕮咀,都為一服。水二盞半,先浸兩時辰,煎至一盞,去滓熱服,早食後、午飯前各一服。

功用

補氣,益水,清熱。

主治

①《衛生寶鑑》:過汗亡陽變證。

②《古今醫統大全》:虛而瘛搐。

運用

診斷要點:語言不出,四肢不能收持,項強瘓瘋,目左視而白睛多,唇肌蠕動,飲食減少,形體贏瘦方。

臨床上常用於治兩手指麻木,四肢睏倦,怠惰嗜臥,乃熱傷元氣也。

附方

名稱:人參益氣湯

組成:黃芪4.5克,人參、防風、升麻各2.1克,熟地1.8克,生地、白芍各1.5克,生甘草0.3克,炙甘草0.9克,五味子20粒,肉桂0.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氣血兩虛,清陽下陷,多寐,四肢倦怠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

功用:益氣養血,升提清陽

名稱:人參益氣湯

組成:人參、生甘草各五錢,黃芪八錢,白芍三錢,柴胡二錢五分,炙甘草、升麻各二錢,五味子120粒

用法:上呋咀,分作四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主治:兩手指麻木,四肢睏倦,怠惰嗜臥,自汗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自汗門

功用:補氣昇陽斂陰

名稱:人參益氣湯

組成:人參、生甘草各五錢,黃芪八錢,白芍三錢,柴胡二錢五分,炙甘草、升麻各二錢,五味子120粒

用法:畋咀,每服五錢,清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腹時服,服後少臥,於麻痹處按摩屈伸少時,午飯前再服,每日二次

主治:暑濕傷氣,手麻肢倦,怠惰嗜臥

出處:《六科準繩

重要文獻摘要

古今醫案按》:「傷濕過汗,中山王知府次子薛里,因戲水,衣服盡濕,其母責之。至晚,覺精神昏憒,怠惰嗜臥。次日,病頭痛身熱,腿腳沉重。一女醫用和解散發之,閉戶塞牖,覆以重衾,以致苦熱不勝禁,遂發狂言,欲去其衾。明日,尋衣撮空,又以承氣湯下之,下後語言漸不出,四肢不能收持,有時項強,手足瘈瘲,搐急而攣,目左視而白睛多,口唇肌肉蠕動,飲食減少,形體羸瘦。命予治之。具說前由。予詳之,蓋傷濕而失於過汗也。今盛暑之時,大發其汗,汗多則亡陽,百脈行澀,故三焦之氣,不能上榮心肺,心火旺而肺氣焦。奪汗無血,今發汗過多,氣血俱衰,筋無所養,其病為痙。脾熱則肌肉蠕動。氣欲竭,熱留於脾,故四肢不用。此傷濕過汗而成壞證明矣。當治時之熱,益水之原救其逆,補上升生髮之氣。以人參益氣湯治之,投之三日後,語聲漸出,少能行步,四肢柔,食飲漸進,至秋而愈。」

黃帝內經》:「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酸收之。人參、黃芪之甘溫,補其不足之氣而緩其急搐,故以為君;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生甘草甘微寒,黃柏苦辛寒以救腎水而生津液,故以為臣;當歸辛溫和血脈,橘皮苦辛,白朮苦甘,炙甘草甘溫,益脾胃,進飲食,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之酸微寒,以收耗散之氣而補肺金,故以為佐;升麻、柴胡苦平,上升生髮不足之氣,故以為使,乃從陰引陽之謂也。」

各家論述

沈金鰲:四肢怠惰而多寐,氣弱也,宜人參益氣湯。(《雜病源流犀燭》)

參考來源

每日一方——加味補中益氣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