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參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參須

中藥名。出《本草逢原》,別名參須。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細根。

甘、苦、平。益氣生津。治胃虛嘔逆,口棵,咳嗽失血。煎服:3~9克。

本品含人參皂苷。藥理作用與人參近似。

基本信息

主要適用症; 胃虛嘔逆,口棵,咳嗽失血

出自; 《本草逢原》

別名; 參須

藥品名稱; 人參須

目錄

1基本信息

2本草正義

3藥用分類

4根與須的藥用比較

5注意事項

基本信息

【出處】《本經逢原》原作參須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細支根及鬚根。

【性狀】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紅直須、白直須、紅彎須、白彎須等品種。

【性味】甘苦,平。①《本經逢原》:味苦。②《本草便讀》:甘,平。

【歸經】《本草再新》:入肺經。

【功能主治】益氣,生津,止渴。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虛嘔逆。

①《本經逢原》:治胃虛嘔逆,咳嗽失血等證。

②《本草從新》:生津補氣。

③《本草正義》:生津止渴,潛陽降火。

本草正義

生津止渴,潛陽降火。

用法用量:內服:熬湯,1~3錢。

主治: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虛嘔逆。

藥用分類

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紅直須、白直須、紅彎須、白彎須等品種。

紅直須

以紅參須為多見,性能與紅參相似,但效力較小而緩和。

為較粗的細支根。一般長10厘米以上,棕紅色。體表有縱皺及鬚根脫落痕,少數有栓皮剝落現象,斷面棕紅色,平坦,類圓形,邊緣彎曲成波狀。質堅脆。氣香,味苦。

白直須

為較粗長的支根。性狀同紅直須,惟表面黃白色。多數已無外皮。斷面類白色。

紅彎須

為棕紅色的細支根及鬚根,長短粗細不等。質脆,味苦。

白彎須

多為鬚根,常團成餅狀。黃白色,性狀同紅彎須。

根與須的藥用比較

在常人眼中,人參根當然比參須的藥用價值高很多,所以人參根的價格較參須貴得多,其實,這樣認識並不正確。研究發現,人參的主要有效成份是"人參甙(音dai,去聲)",人參之所以具有強壯、免疫、調節功能等種種神奇功用,與人參甙不無關係。檢測表明:紅參與白參的主根中,人參甙的含量分別為2.5%、2.1%,而在紅參、白參的參須中,其含量則分別高達9.74%、9.25%,也就是說,參須含人參甙的量是主根的三倍多。

由此可知,參根功用好、參須價更高。為何參須的有效成分含量反而高於主根呢?因為,人參甙主要存在於人參的周皮與皮層之中,而肉質髓心部分的人參甙含量幾近於零。也就是說,又細又長的參須肉少皮多,人參甙的含量就高,而肥大粗壯的參根肉多皮少,人參甙的含量相對就低一些,所以,進補服食人參,不妨多用點參須,這樣既經濟,又實惠,還能收到與人參同樣的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

服用人參,應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增加分量,日子久了自然見功效,切忌一開始便大量服用。 一般普通生曬參園參每日3克為佳,西洋參每日也不要超過5克。[1]

參考文獻

  1. 人參須的功效與作用, 醫學百科 , 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