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性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性主義

人性主義,是主張人應該合乎 人性生活觀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人性主義 [1]

廣義 對外部世界進行改造 [2]

狹義 廣義的人性中的一部分

引申 善,是同情,是憐憫

廣義概念

(因為人性主義詞條要以人性的詞條為基礎,所以,請讀者先讀人性的詞條。)

人性

這裡只解釋人性的三種含義。這三種含義分別是廣義的人性,狹義的人性,引申的人性。

廣義的人性

廣義的人性是指人能對包括人自身在內的外部世界進行改造。

廣義的人性是人作為生物的一個類獨有的屬性。廣義的人性使人和其他生物類區別開來。廣義的人性也是人的本質。對於廣義的人性,人們早有認識。主觀能動性,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等等,都是人們對廣義的人性的認識。只是,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人把對廣義的人性的認識認定為人性。馬克思曾經認識到人的本質是"能創造對象世界",但後來又寫出了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總和"說是錯誤的。"總和"是一個關於量的概念。用關於量的概念來定義質(人的本質),是錯誤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的起點也是邏輯的起點。人的歷史的起點是一群剛剛從猿變成人的人。當這群猿還是猿的時候,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猿與猿的關係,是動物的群的關係,或說是動物的社會關係,當它們變成了人以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成為人與人的關係,人的社會關係。是人決定人與人的關係,而不是相反。不是有了人與人的關係,才使一群猿變成了人,而是一群猿變成了人以後,原來的猿與猿的關係,才變成人與人的關係。人的外部世界不僅有人,有社會,還有自然。如果人性只表現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只表現在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中,人在與自然的關係中又表現什麼呢?不能說人在自然中就不是人,就沒有人性。人性,人的本質,不

能只在社會關係中尋找。人性善,人性惡等觀點,都是只在人與人的關係尋找人性。

人都生活在社會中(狼孩是極個別現象,這裡不討論),生物的人也是社會的人。不是生物的人的社會人是不存在的。社會的人也是生物的人。把社會的人和生物的人割裂開來探討人性是錯誤的。

好人壞人都是人,因為他們都有廣義的人性。

用生活的語言來表達廣義的人性,廣義的人性就是人能把合乎實際的想象變成現實。

狹義概念

狹義的人性

狹義的人性是廣義的人性中的一部分,即不以自身的存在為目的,但以有利於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為規定的人性。

沒有廣義的人性的存在,不是人。沒有狹義的人性的人,也是人。

人是一種生物。生物的共性是向着保持個體的生命存在和種的敷衍展開生命。人作為一種生物,在沒有成為人以前,是通過本能維持生命,成為人以後,就是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維持生命。我們已經有了"謀生"這個概念。我們可以把為了生存的一切活動稱作"謀生活動",再把人要從事謀生活動的屬性稱作"謀生性"。我們知道,人的大腦不會因為肚子吃飽了就不再轉動。在古代,當生產力發展到有剩餘價值的時候,不勞動的奴隸主階級逐漸形成,奴隸主階級中逐漸出現一些專門從事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的人。這個時候的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不是為了生

存。這個時候的藝術家和科學家的生存是由奴隸的剩餘價值維持的。這個時候的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把創作者和研究者頭腦中的想象變成現實。奴隸的勞動也是把他們的想象變成現實,但因為他們的勞動是為了生存,從而和其他生物的維持生命存在的活動具有同一性,而那些藝術家和科學家的活動卻沒有這個目的,只是人性的展現。我們不能說奴隸的謀生勞動沒有展現人性,奴隸不是人,但是,不以謀生為目的的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確實與謀生活動有區別。因此我們應該也可以用"狹義的人性"表述不以生存為目的的人性展現活動。

沒有人就沒有人性。單個的人可以不以自身的存在為目的--如果以自身的存在為目的就是謀生性,人類的活動卻不能離開人類的存在和發展。因此,狹義的人性必須對人類的存在和發展有利。有利於人類的存在和發展,是狹義的人性的規定。

引申概念=

引申的人性

引申的人性是善,是同情,是憐憫。

人是以社會的方式存在的。因此,對社會有害就意味着對人本身有害。一方面,社會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組成的,對社會有害也是對個人有害,另一方面,人不能因為受到傷害就離開社會,因此,不管是從社會的立場還是從個人的立場,人類都趨向與對傷害人的行為作出否定的態度。人不該加害自己,加害人的存在應該是人以外的存在。因為這個態度,就出現了否定加害人的人是人的觀念--"某人不是人"。"某人"依然是人。於是,否定某人不是人的判斷,轉化為否定某人具有人性。人性引申為善,引申為同情,憐憫。

人性主義

人性主義的人性,是狹義的人性。

人性主義是主張以實現人性(廣義)為人生的目的,合乎人性(引申義)為行為準則的觀點。

人性主義的口號是:實現自己,享受生活。

人性主義認為,既然人之所以是人,不在於活着,而在於創造,那麼,人的一生的目的,就不應該是生存,而應該是展現自己的創造能力,證明自己是不同於其他生物的生命存在。人是一個一個的人。單個的人的人性,是具有個性的人性。每一個人都是不同於其他人的人,都是空前絕後的人,不管他是天才偉人還是普通人。太陽有太陽的光輝,蠟燭有蠟燭的光彩。蠟燭不需要普照大地。蠟燭能照亮的地方,太陽不一定能照亮。實現自己具有個性的人性,應該是人一生的目的。

人的存在是實現人性的前提。以生存為目的的人也是人。因此,人性主義不簡單地反對以生存為目的的活動。

根據對人性的認識,以實現人性為目的的活動,是狹義的人性活動。狹義的人性活動有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有利的規定。因此,人性主義既然主張以實現人性(廣義)為人生的目的,就不能在以生存為目的的活動中做出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有害的事。因此,人性主義主張以合乎人性(引申義)為行為的準則。

狹義的人性的展現因其規定,多數要表現為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勞動成果。所有人都必須在社會中分得一份勞動成果才能生存。狹義的人性的展現者獲得自己的勞動成果,不僅具有得以生存的意義,還有自己的人性得以實現的意義。狹義的人性的展現者的成果如果被他人奪去,狹義的人性的展現者就在事實上成為他人獲得勞動成果的工具。

人性所包含的能力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分為勞動和娛樂。勞動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娛樂是人類生存的一個內容。全面實現自己的人,不僅是勞動的人,還是娛樂的人。人性主義主張人應該全面實現自己的人性。

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既是實現自己的要素,又包含實現自己,因此,人性主義不僅主張實現自己,而且主張享受生活。

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是狹義的人性需要在社會中實現。人首先是生物,首先要生存。人首先產生的目的不是實現自己的人性,而是自身的生存。人的生存的物質條件是通過改造自然獲得產品。人類社會只有通過改造自然獲得產品才能存在,人類社會中的個人則不然。人類社會中的個人可以通過奪得他人的勞動成果生存。當一些人的勞動成果被另一些人奪去,被奪走勞動成果的人就在不同程度上成為另一些人的工具。用通常的話來說,被剝削者成為剝削這的工具。人性主義主張實現狹義的人性,必然要反對剝削。

由剝削者和被剝削者組成的社會是剝削社會,由實現人性(狹義)的人組成的社會是人性(狹義)社會。人性主義認為,由於人首先是生物,謀生性是人的第一性,謀生性的展開必然要產生剝削,所以,純粹的人性社會是不會出現的。人性主義沒有最終理想。人性主義認為,因為人性是人固有的,所以,人類社會向人性化社會發展也是必然的。自由,平等,博愛,反對剝削,實現自身的價值,等等具有人性意義的觀念和行為的出現,就是證明,就是人類社會向人性化社會發展的表現。人性主義既然主張實現人性,必然主張促進社會向人性化方向發展。人性主義沒有最終理想,但有總的方向:社會人性化。

人性主義主張通過個人的人性實現促進社會人性化,使社會越來越人性化。人性主義認為,社會的人性化使個人更能實現人性。

社會越來越人性化需要一個起點,這就是相對意義的人性主義社會。相對意義的人性主義社會是怎樣,屬於人性主義社會詞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