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傑地靈鳳凰城(闕惠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傑地靈鳳凰城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人傑地靈鳳凰城》中國當代作家闕惠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傑地靈鳳凰城

湘西這個名字進入我的視野,除去《邊城》,就是「湘西剿匪記」和「烏龍山剿匪記」了。所以,它給我的感覺是遙遠,偏僻,荒蠻。

2019年春,喜得李華章文集一套,饒有興致地閱讀。尤其對他涉及湘西風情的文章愛不釋手。對我而言,曾經的一個地名,在李先生的筆下靈動,鮮活了。烘桶,水車,楓葉,閣樓,一個個物件,一幕幕風景,呈現在眼前。誘惑着你想走,想看。

說走就走,走向這個心理距離遠,地理距離並不遠的湘西,一如李先生客居他鄉多年急盼回故鄉的情形。

今年初春,身披未退去的冬裝,背起行囊,登上了時代列車。前往鳳凰,吉首中轉。奇怪,我出門反而喜歡慢車,把風景置於車窗,窗框好似一個個畫框,沿途的河流,山川,農田,草甸,看不盡的景色。思緒可以隨着景致串聯出許多場景,勾起多少回憶—放牛的山坡,插秧的稻田…

如今的大交通,「坐地日行八萬里」已不是夢,不似從前隔20年才回去一次。「彈指一揮間,20年逝去了,又回鄉探親的時候,家鄉變了。」

沱江是鳳凰的中心。走在沱江岸邊,遊人如織,摩肩接踵,那些擺拍的人「耶」聲此起彼伏。鳳凰為什麼誘人?

傍晚,在沱江邊走走才會明白。緩緩流淌的江水,「悠悠而來,潺潺而去。彎彎曲曲,纏纏綿綿。」那清澈,讓人難以置信。攝友說,江水泛着的新鮮綠豆色,是因為它掩映在青山綠樹中。錯落的吊腳樓倒映在江水中,更是鋪展出了一幅幅如詩的畫卷。

鳳凰,被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也許真的是借得了鳳凰鳥的吉祥,這裡出過許多著名人物和第一流的人才。沈從文],熊希齡黃永玉,鄭國鴻,田應詔,龍雲飛,陳渠珍,戴季陶,唐世鈞,田應全,田興恕,蕭紀美,何紀光,楊炳蓮,李振軍,顧家齊,田名瑜,吳天半,唐力臣,不勝枚舉。世界著名的漢學家和國學大師, 文化巨匠陳寅恪先生也與鳳凰城有着一脈相連,他的爺爺陳寶箴舊居就在鳳凰古鎮。

熊希齡故居,是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這位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在中國近代史上,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實業家、社會活動家和愛國者。他自幼喜好讀書,15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補翰林。

故居是一個四合院,據說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磚木結構,平房建築,典型的清代民居格局。入得大門,一方天井。置身其中,體味:人傑地靈。故居環境幽靜,建築古樸。宅門左側是一個約十平方米寬的前室,天井東側為柴房,內有石磨、石碓等食用家具裝置。充分顯示了這家主人當時勤儉持家的良好風範。

1911年12月1日,在上海,孫中山、黃興請他草擬了全國財政實施綱要。1912年3月,中華民國聯合會在上海召開全體會議,更聯合會之名為統一黨。推舉熊希齡、章太炎、程德全、張謇、宋教仁五人為理事,此時熊希齡在政治舞台上,名位顯赫。

熊希齡後半生,將大部分心血傾注於濟貧施教、改良社會事業,成為中外馳名的慈善家和慈幼教育家。1920年,他創辦了著名的北京香山慈幼院、親任院長。為了百姓和庶民的利益,他熱心賑災、慈善和教育事業。正是這個香山慈幼院,走出了新中國五位部長,雷潔瓊,侯鏡如也曾就讀於此。

故居正屋的門框有一副對聯,是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37年熊希齡去世後為他撰寫的輓聯,寫的是:「宦海倦遊還山小試慈幼院;鞠躬盡瘁救世惜無老子軍」。高度的概括了他的一生,也就是說他從政到從善。再由從善到救亡的人生之路,充分體現了先生一生勤政愛民,關愛人生的高尚品德。

走出故居,先生的仙風道骨,高尚品格,赤子之心,愛國熱忱,令人肅然起敬。那一幅幅刻着歷史印跡的真實圖片,生動,鮮活地不斷浮現在眼前。

我也仿佛穿越了歷史,看到了那個時代,看到了那個時代的人。[1]

作者簡介

闕惠玲,女。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退休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