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意義(薛漢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活着的意義》是中國當代作家薛漢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活着的意義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不是自己的選擇,原本也沒有自己的計劃。但是生養自己的父母卻無限地愛着自己的孩子,想方設法為孩子設計美好的人生,創造最好的條件,希望孩子過上比自己更加幸福的生活。
創造萬物的主為人類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資源和優渥的生活條件,為人們創造了良辰美景和幸福生活,我們本應該倍加珍惜,心懷感恩的有效利用。然而大部分人覺得自然資源自然而然,不懂得珍惜,更有甚者破壞性地開發與掠奪,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甚至人的健康與壽命受到了影響。
來到這個世界,應該感恩上蒼給予我們的一切,也感恩父母對我們的呵護與關愛。人除了家庭變故或天災人禍,每一個階段都有着美好和值得記憶的東西。一個嬰孩來到世間,首先得到父母和家人的呵護和關愛,便有了安全感,從哇哇的哭聲中安靜下來。父母和家人耐心細緻地與孩子互動和引導,孩子漸漸地認識和學會了一切,所以人們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生養孩子是為了陪伴孩子的成長,欣賞孩子的成就。孩子能給家庭增添無限的樂趣和幸福。然而培養和教育孩子是個複雜而艱辛的過程,不僅需要付出辛苦和耐心,而且還要講究方法和策略。方法對了,孩子便會按照既定方向茁壯成長,否則會出現偏差,帶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確生養孩子的意義,並且學會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家教和家風要持之以恆代代相傳,才能使家族興旺發達,子孝媳賢,幸福美滿。沒有良好的家教孩子會越來越野,不懂文明,家庭也會日愈衰敗。
學會了感恩才會報答,懂得珍貴方知珍惜。狗不嫌家窮,顯示了狗對主人的忠誠和依賴,兒不嫌母醜,說明了母親教子有方。近幾十年來,隨着改革開放,我們的教育改來改去,一味地追求錄取分數和錄取人數。追求發展個性,釋放天性,忽視了教育的本質,丟掉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漸漸地忘記了家庭這個社會基本細胞的作用。只有家庭和睦,國泰民安,社會才能快速發展。
失去了傳統美德,一些年輕人不思進取,只會啃老,在家不懂得尊重長輩孝敬父母,在工作單位沒有責任心不願意吃苦,在社會上毫無擔當,只能躺平,還找個藉口,內卷所致。經濟社會的收入不公是導致內卷的主要因素,但是作為個體的年輕人主觀上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一個人要是沒有了目標沒有了追求,躺平等死,只能讓家人傷心,被朋友恥笑,被社會拋棄。何談感恩父母回報社會,體現自我價值?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關鍵是如何面對和解決。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遇到困難就把它看作是磨礪,磨礪是一種必經的心靈挑戰,一種必要的精神體驗。一次次的磨礪能使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一次次的磨礪能增強自身各種能力,也正是一次次的磨礪創造了人類的文明。
每個人都會經歷由嬰孩到少年到青年到壯年的成長過程,青年之前,有家人和老師陪伴、引導和教育,欣賞他們的稚氣、靈氣和朝氣,陪伴和引導他們茁壯成長。青年時期,要充分利用自己旺盛的精力、極大的好奇心和超強的表現力,聽從師長的教導,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充實提升自己,盡情展示青春風采。
人到中年都會有「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歷,這個時候就要有責任有擔當,天塌下來有我頂着。練就健康的體魄、強大的心理、縝密的思維,寵辱不驚,遇事不慌。既要關心孝敬父母,又要愛護教導孩子,還要努力發展自己的事業。家庭是遮風擋雨的港灣,要充滿溫馨。家人是愛的源泉,應相親和睦。設法讓父母放心,愛人舒心,孩子開心,自己心裡才會踏實,對得起家人。
單位是家庭的後台,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客棧,也是顯示自己存在的平台。工作就要盡職責有擔當,虛心學習,相互補台,珍惜展示自我的人生舞台。把職業當事業,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凡事圓滿成功,盡顯英雄氣概。
到了退休年齡步入老年時代,放下手頭忙碌的工作,將事業、責任交給年輕人和下一代。尊重他們的設想和決定,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適時適度地提點建議供參考。守住底線,參與不干預,幫忙不添亂。靜下心來總結自己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得與失,寫寫自己喜歡的文章,唱唱自己喜歡的歌曲,與同事、同學、老朋友分享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過自己簡單樸素的生活,享受夕陽無限紅的好風景。
出於緣分,人的一生各個階段都會遇到一些良師益友,他們是欣賞、尊重、關心、幫助我們的人,應該彼此珍惜善待。感情是相互的,人格是平等的,有付出就有回報。無論何時何地與人為善,主動相助,牢記吃虧是福,切忌爭高論低。
匆匆幾十年,回望人生路,為家庭家人留下幸福,為同事朋友留下好感,為單位國家作出貢獻,為社會人類留點印跡。榜樣處處在,學習時時有,傳遞正能量,少做遺憾事![1]
作者簡介
薛漢國,男,1958年出生,陝西綏德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