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生地理學原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生地理學原理》,人生地理學(即人文地理學)理論創世著作之一。維達爾·白蘭士著。1904年死後遺稿由其學生與女婿馬東完成。法文版1922年由巴黎阿爾芒德·科蘭書局出版。後轉譯成英、德、日等數種文字。中譯本1930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其昀譯。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中譯本約6萬字,分為前言和正文3章。前言包括人生地理學的意義和目的,人生地理學概念的探討,地區整體性原則和環境的概念,人與環境,人作為地理因素。第1章人在地球上的分布。第2章文化模式。第3章流通,包括運輸工具、公路、鐵路及海上交通。維達爾首創了人生地理學理論。本書系統地論述了這一理論。認為人生地理學是「研究各種人類生活,如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等,與自然地理學之各種現象的相互關係」。認為人類應適應自然環境,利用、改造自然環境,竭力反對德國拉采爾的環境決定論,反對「必然論」。提出,上述適應之意切不可以為即服從之意,地球上山川變遷之現象雖屬地球內生力所造成,而人力要不失為一分子,不為外來勢力所屈服,且能奮發自強,成為地理現象中強有力的要素,控制環境、改造環境,主張「或然論」。認為自然為人類的居住規定了界限,並提供了可能性,但人類對這些條件的反應或適應,則按照他們自己的傳統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生活方式意味着一種民族的制度、風俗、態度、目的以及技能的複合體。提出,同樣的環境對於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民具有不同的意義。在區域研究方面,主張小自然區域研究,劃分自然區域或類型相似的地區,反對單純以流域為界限的區域。在研究方法上,強調以觀察事實為根據,特別是採用各種手段來研究自然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本書地理學的重心從自然轉移到人類這個積極力量,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擺脫「自然環境決定論」,在開創人文地理新領域方面作出重大貢獻。

作者簡介

維達爾·白蘭士(Paul Vidal de laBlache,1845—1918),法國人生地理學創始人、維達爾派首領。主要著作有《法國地理總論》、《政治地理學》、《法國通志》、《維達爾·白蘭士普通地圖集》等。《地理學年刊》雜誌創辦人之一。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人生地理學原理 相關視頻

福建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學考研經驗分享(842)人文地理學634
《人文地理學》重點講解(凱程考研試聽課)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