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志不窮(康宏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窮志不窮》是中國當代作家康宏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窮志不窮
母親的信條是「人窮志不窮」,我也是。
1979年,父親因病去世。那一年,我12歲,妹妹10歲,弟弟4歲,媽媽33歲。多少人勸媽媽改嫁,媽媽說:「人窮志不窮!我不能丟下三個伢,讓他們去受苦。」外婆說:「我是過來人,守寡苦啊。」「你常說人窮志不窮,你能把哥和我拉扯大,我也能。」媽媽是遺腹子,一番話讓外婆老淚縱橫。把孩子拉扯大就是那個時代農村婦女最樸素也是最偉大的志向。
從此,媽媽就像陀螺一樣家中地里忙個不停,驅動她的鞭子就是她的信條。
那個年代,剛分田到戶,媽媽實在忙不過來,我和妹妹自然經常下地幹活。那個黃昏,實在是又餓又累,於是折斷別人家的幾根玉米,貪婪地咀嚼那秸稈,吸取那可憐的一點兒也不甜的水分。自己家的玉米是一根也不敢折的,我們知道媽媽幹活精細心中有數,卻沒想到被玉米的主人第一時間發現攆着告發到母親那裡。母親陪着笑臉道歉並承諾賠償後,緩步走向我們,臉上滿是憤怒、悲愴。她一字一頓地說「人窮志不窮!你們怎麼這麼好吃?」話還未說完,掄起手中的鋤把狠狠地打在我們的屁股上。一下,兩下,三下……瘋了一樣,誰也攔不住。直到「啪」的一聲,鋤把斷了,她才仿佛醒悟過來,抱住我和妹妹放聲痛哭……
多年後,身為人父的我才明白,媽媽不是在體罰我們,她只能用那個年代父母教訓孩子的最慣常方式來宣洩內心鬱積的辛酸悲苦,來維護她那人窮志不窮的樸素誓言。當時年幼的我們哪裡能夠理解媽媽內心的苦楚,不過卻懂得了「肚子可以餓扁,志氣不能餓癟」的道理。從那以後,我們兄妹、我們的後代再也沒有動過別人家的一根草。
媽媽是苦海里泡大的,基本的農活都會做,唯獨不會本地男人專屬活──犁地,因為外婆不會無法教她。儘管讓人指導着學了幾次,可就是駕馭不了那倔強的老黃牛,也許牛也欺負她是個女人吧。無可奈何,只好不情願地將犁地的活給族叔承包。每年定期給錢外,還得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那個早晨,我端着稀飯貪婪地盯着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黃燦燦油浸浸的蛋炒飯,口水不知不覺流了下來。家中的雞蛋就是為他和菜市場準備的,過年也難得吃上一次。媽媽太節儉了,節儉到對家人也吝嗇的地步。正喝着稀飯的媽媽用筷子輕輕敲了我一下,輕輕說了句「人窮志不窮」。我的臉紅了,可內心就是有點不服氣。不僅僅是因為饞,更是因為這個族叔幹活太粗糙了。每次他犁完田後,媽媽都要揮汗如雨地用鐵鍬挖那沒有犁到的坂田。如果是田的邊邊角角還能理解,問題是他明顯在偷工減料。半大小子的我看旱田水田每次都這樣,有一次終於忍不住要去找他理論,可硬是被媽媽拽回。媽媽說了一大堆,什麼他家孩子多,什麼他犁田很累忙不過來,說來說去就是她自己的汗不值錢。剛強的媽媽其實是善良的。
族叔又要上漲犁田的費用了,在最農忙的時候,理由是帶的田太多,都是鄉里鄉親要漲都得漲,不能厚此薄彼。媽媽什麼話也沒說,扛犁,牽牛,下田,她就不信這個邪。她在田裡跌打滾爬,滿身泥漿。我也下了田,拉緊牛繩拽着牛鼻子在前面引。娘倆在田裡掙扎着,汗水模糊了她的眼睛,泥水模糊了我的鏡片……
就這樣反覆磨合,牛終於聽話了。
媽媽實在不該學會犁田的,她更累了。除自己家的地,左鄰右舍的也有求必應,犁得完整耙得精細,可她的腰更彎了。
媽媽不僅是莊稼的行家裡手,還是種瓜果蔬菜的高手。多少個夜幕降臨後,飢腸轆轆的我們還在給菜地澆水,她挑着大桶步履穩健,我挑着小桶腳步蹣跚;多少個黎明到來前,飢腸轆轆的我們已經踏上去集市的羊腸小道,她挑着一大擔大步流星,我挑着一小擔緊緊相隨……媽媽似乎從不知勞累。
那個凌晨,我在睡夢中被媽媽推醒。我悄悄起床,怕驚擾了身旁的外婆。可下床時外婆卻從枕下摸出一塊鍋巴塞到我手裡。
一出門,寒氣就嚴嚴實實地包裹了我,我打了個寒噤,表兄穿過的寬大的衣服實在抵禦不了這深秋的寒意。遠處傳來幾聲雞叫,我習慣地抬頭看看天上的星星,沒有啟明星。
我們挑着菜擔上路了。媽媽遞過來一支新買的手電,對我說:「有手電你走前面,門口路熟不用打。」離村很遠了,我才打開電筒。昏黃的光暈小心翼翼地遊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野小道上。
翻過一道道山樑,穿過一個個凹沖,快到西山驛了。路相對平緩些,但還是阡陌小徑。小徑兩旁都是水田,那種一層比一層高的沖田,田埂少說有半丈高。稻子雖已收割,田裡還浸着水,水面上露出半尺高的禾稈。因為是平路,步子不由加快了,肩上的擔子一顫一顫的,仿佛有人推着自己向前沖。也許是眼睛不好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也許是鞋子太大不跟腳,反正一個踉蹌,我驚呼一聲載下田埂,手裡的電筒變成一道弧光飛了出去。
不知過了多久,我從刺骨的冰涼中驚醒過來。媽媽坐在水中緊緊抱着我,粗糙的手掌本能地拍打着我的後背。見我醒來,長出一口氣,說了一句:「沒事的,你老子在地下保佑你。」話是這樣說,手還是從頭摸到腳,邊摸邊問:「這裡疼不疼?這裡疼不疼……」確認我無礙後,才脫下我濕透的上衣,又脫下她的上衣穿到我身上……
我們又上路了。
在微弱的星光下,在冰冷的風雨中,一擔又一擔新鮮的瓜果蔬菜送到了集市、送到了各大廠礦的食堂,或在吃皇糧的職工高傲的壓價聲中,或在食堂師傅挑肥揀瘦的漫長等待中,終於變成了一小把一角貳角的現錢,維持着家中的一切開銷。
在和媽媽的並肩作戰中,我也長大了。每天幹完家務及力所能及的農活,我拚命地學習。那時的我根本不懂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我只知道干農活的艱辛,尤其像我這樣還戴着厚厚鏡片的人,那眼鏡被汗水模糊着手卻滿是泥漿的滋味真的不好受。我更知道家裡生活的艱難,所以1984年中考雖考了全校第一,卻放棄了內心撲騰很久的讀高中上大學的夢想,心不甘情不願地填報了中等師範。誰也不知道整個暑假我鬱鬱寡歡,大家都沉浸在我跳出農門的喜悅中;誰也不知道去學校報到的那個上午我淚流滿面,我坐在車角佯裝看風景。
1987年,中師畢業的我回到家鄉的村小執教。雖然我成績優異,但我知道我留不了城鎮,更去不了中學,哪怕是鄉中。
十八歲就工作了,我陶醉於有了鐵飯碗,沉迷於打牌喝酒中,我不願去想昔日的夢想。那個半夜,從醉酒中醒來,發現媽媽坐在床前。「人窮志不窮!伢啊,你就甘心一個月拿這56塊的工資,都沒你妹妹做瓦匠小工拿得多。你看隔壁的三華子都在城裡教書了還考上了什麼研究生……」從來不多話的媽媽那晚講了很多,只讀到小學二年級的她給我這個小學老師上了一堂人生最重要的課。
「人窮志不窮」也成了我的追求。在自學中,我的學歷不斷提升;在挑戰中,我的單位不時更換。只可惜英語底子太薄,與研究生失之交臂。
2003年,我通過選調進入肥東一中。媽媽說「人窮志不窮,兒啊,你也做到了。」可僅僅過了半年,那個早晨,陽光明媚,媽媽攔住要去上課的我,嚴肅地說:「昨天我帶孫子在操場上玩,看你們開會,沒有看到你上台領獎。」我愣了,我都三十好幾了,媽媽還在用她的信條鞭策着我。我也明白了,我們在她眼中都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難怪她多次叮囑妹妹「不怕慢就怕站,不怕窮就怕不干」,難怪她反覆用長途電話告誡深圳的弟弟「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虎瘦雄心在,人窮志不短。」這是我國古老的諺語,說的是人再困窘也應該有不凡的志向,也不放棄做人的原則。外婆和媽媽也許解釋不好這句話,但她們身體力行的的確確做到了,而且引導着子孫們去做。如今,我成了特級教師、中學正高級教師,弟弟成了外資企業高管:我們都在默默踐行着母親的信條「人窮志不窮」。
現在,我則常常告誡兒子「人窮志不短,不窮志更堅」。
作者簡介
康宏東,安徽肥東人,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