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纖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化學纖維的兩大類之一。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經溶解後製成紡織溶液,然後紡製成纖維,竹子、木材、甘蔗渣、棉子絨等都是製造人造纖維的原料。根據人造纖維的形狀和用途,分為人造絲[1]、人造棉和人造毛三種。重要品種有粘膠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等。
化學成分和構造
以物理力量把化學物質迫過小孔,形成極幼的纖維條。
人造纖維是經過化學方法所製成的纖維,通常可分為再生纖維、半合成纖維和合成纖維。
再生纖維常見的有嫘縈[2],是將纖維素經過化學藥品處理成液體後,再經過紡嘴壓抽成絲;醋酸纖維是將纖維素以乙酸處理,生成再生纖維,其具有蠶絲一般光澤,及很好的吸水性,在稀酸稀鹼溶液中安定,易於染色、洗濯、漂白,但較不易傳熱,耐張力較低,因此市售之衣類,以再生纖維與棉或合成纖維混合紡織,以彌補其缺點。 半合成纖維有二醋酸纖維和三醋酸纖維。合成纖維常見的有尼龍。
品種
粘膠纖維
1848年J.默塞發現棉纖維素被濃鹼液浸漬後,化學反應靈敏性增加。此後英國人C.克羅斯和E.貝文用二硫化碳與鹼纖維作用獲得溶解性纖維素黃酸酯,從而製得粘膠纖維。後來出現了離心罐式繞絲器,使粘膠纖維有了工業化生產的條件。
硝酸酯纖維
又稱硝酸人造絲。1855年,英國人將纖維素硝化後溶解成膠液並擠壓成絲。1884年,脫硝方法研究成功,硝酸法製造人造絲正式投產。
醋酯纖維
將棉短絨在以冰醋酸為主的試劑中醋化形成纖維素醋酸酯,溶解在三氯甲烷的漿液中經過紡絲獲得三醋酯纖維。如將纖維素醋酸酯局部皂化,則獲得溶於丙酮的纖維素醋酸酯,紡絲後所得纖維稱二醋酯纖維。
銅氨纖維
採用氫氧化四氨合銅溶液作溶劑,將棉短絨溶解成漿液紡絲製得的人造絲。絲質精細優美,但成本較高。
人造蛋白纖維
英國人最早研究從動物膠中提取蛋白製造人造蛋白纖維。1935年意大利有人試驗從牛乳中提取乳酪素,製成人造羊毛。此後,一些國家相繼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製取人造纖維獲得成功。由於這類纖維的實用性能和製造成本存在問題,產量極少。
視頻
人造纖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人造絲是什麼面料?,全球紡織網,2016-07-25
- ↑ 嫘縈纖維是用天然纖維作原料製成的再生纖維,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