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間最暖是真情(李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間最暖是真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人間最暖是真情》中國當代作家李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間最暖是真情

老屋演繹濃濃鄉情

生活雖然在漂移,月亮總是故鄉明,這就是鄉情。在《我家的老屋》的題記中寫道:「就像秋日的樹葉思念大地,我的心兒在眺望故鄉的村莊」。作者筆下的老屋在山溝里的煤礦,老屋就像肋條上的一顆痣,時光荏苒,老屋倔強地站在歲月里,有骨氣的屹立着。正是在這裡,作者喝着湟渠(也稱林公渠)的水長大,住在林則徐精神支撐下的房子裡,也因此才有了笑對人生樂觀豁達的性格。全家搬到阿力瑪里這片土地時,在這個稱為成吉思汗果園的地方,家人自己打土塊、砌牆、上樑,住進自己搭建的土塊房子,有了家,真正紮下了根。正是在這裡,有了作者筆下的《站在阿力瑪里的土地上》、《往事》、《黑眸》、《狗蛋的命運》和《同學的記憶》等等,寫下了在這裡成長時身邊的人和事,永遠忘不了的鄉情。正如作者的感慨: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根的,無論走出多遠,永遠走不出的是故鄉的記憶。

三代人演繹的濃濃親情

父親是解放新疆的第一批老兵,守邊關且屯田,作者說,自己的父親很苦、很摳、很傻、很兇,但字裡行間描述的是一個正直、忠誠、倔強、勤勞的兵團第一代,是兒子對父親高大人格的自豪親切。父親89歲時離世,在作者記憶中永遠銘記的是父親被爐火照亮的臉龐和過度勞作而滿是裂口的粗糙大手。對父親作者更多表述的是內疚的情感。作者筆下,母親的愛是嘮叨,這嘮叨勝似美妙的音樂,代表着母親的牽掛,更是作者陪伴母親時把性子放慢、把口氣放輕的孝敬。《父子相伴走天涯》用八個章節記錄陪伴兒子成長的苦與樂,從內心深處剖析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歉意,對兒子的期盼,還有兒子帶給父親的震撼。對他們父與子三代人來說,把深深的愛放在心底,尊重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努力保持不放棄的態度,這種品質都是一樣的吧。

就戀這把熱土的濃濃戍邊情

阿力瑪里,現在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一團所在地,當年的部隊,鑄劍為犁、屯墾戍邊,在這裡濃縮兵團三代人戍邊的歷史記憶和忠誠品格。正如《三棵樹》里描寫的:沙棗樹是「香水之樹」,是「母親樹」;榆樹以其頑強遒勁、抗旱耐澇更成了當地少數民族眼中的「神樹」;白楊樹更是兵團人的象徵,是樹中的「偉丈夫」。正如兵團人來自五湖四海,以赤誠之心守衛邊疆,堅定着無私奉獻的誓言,譜寫着忠誠衛國的深情,向西奔流的伊犁河見證了這一切。

李笑來說,七年一輩子,是說七年時間可以真正磨鍊打造一個人的一項技能。作者鮮章平從1988年開始走上了這條路,他一直朝着這一個方向走,算起來也有四輩子,也該是收穫的季節了。在這本書中,以其對文字的熱愛、生活的品讀,站在歲月里回望阿力瑪里,以其內心的真情、樸實的語言,詮釋所感所思所悟,以其細微的觀察、點滴的記憶,解讀內心故鄉的召喚。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溫暖,感悟真情,帶給每個讀者對鄉情、親情、戍邊情更多的思考和理解,祝福作者在文學的道路上愈走愈遠。[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