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際關係行為學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人際關係行為學派是中國的一個特定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是「人際關係」——「行為科學」學派的興起時期。這個學派的依據是,既然管理就是讓別人或同別人一起去把事情辦好,因此,就必須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中心來研究管理問題。這個學派把社會科學方面已有的和新近提出的有關理論、方法和技術用來研究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的各種現象,從個人的個性特點到文化關係,範圍廣泛,無所不包。

這個學派的學者大多數都受過心理學方面的訓練,他們注重個人,注重人的行為的動因,把行為的動因看成為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其中有些人強調處理人的關係是管理者應該而且能夠理解和掌握的一種技巧;有些人把"管理者"籠統地看成是"領導者",甚至認為管理就是領導,結果把所有的領導工作都當成為管理工作;還有不少人則着重研究人的行為與動機之間的關係,以及有關激勵和領導問題。所有這些,都提出了對管理人員大有助益的一些見解。

「人際關係」——「行為科學」學派早期理論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亞的美國人埃爾頓·梅奧 (elton.mayo),美國的羅特利斯伯格(f.j.roethlisherger)。後來,則有美國的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弗雷德里克·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和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原籍德國後來移居美國的庫爾特·盧因(kurt.lewin)、美國人布雷德福(dr.leland.bradford)、美國人坦南鮑姆(robert .tannenbaum)等。

人際關係行為學派的主要理論

人際關係行為學派的主要理論有:梅奧和羅特利斯伯格的有效管理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麥格雷戈y理論和阿吉累斯的成熟與不成熟理論、盧因的「群體動力論、「場論」與「守門人」理論。

人際關係行為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簡析

1、梅奧和羅特利斯伯格的有效管理理論

曾擔任過新澤西州貝爾電話公司總經理的哈弗大學的梅奧和羅特利斯伯格等人,1927年接手在伊利諾伊州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了環境與生產效率研究實驗,即有名的霍桑實驗。通過長達五年時間的研究,他們發現,與生產率增長相關的因素是這樣一些社會因素,如勞動群體的士氣、小組成員間良好的相互關係和有效的管理。這種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了解人的行為,特別是勞動小組的行為。「為此,要採用激勵、勸告、領導、交流等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技能」。所謂有效的管理,實際上就是通過有效的傳播活動達到管理的目的。

2、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

他所說的需求層次共有五個,它們是彼此關聯,並按優先等級排序的。這種排序說明什麼?說明最優先的需求目標將主導人的意識,並往往激起人的相應行為。從他的五個層次來看,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是作為自然人生存的基礎層次。尊重與自我實現則是作為社會人的較高層次和高層次的需求。而介於基礎層次和高層次需求之間,則是「社交的」需求。為什麼馬斯洛要把社交的需求擺在中間,因為它是自然人社會化的必然需求。

他認為,高層次的需求在生理、安全與社交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合理滿足之前,一般來說,並不十分重要。在他看來,人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滿足的,對於普通人來說,優先等級越高,需求滿足的百分比越低。他提出了一個百分比:普通人在生理需求方面滿足85%,安全需求方面滿足70%,社交需求方面滿足50%,自尊方面滿足40%,自我實現方面滿足10%。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說中,我們不難看出,傳播問題,即他所謂的社交、交往已經被擺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3、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赫茲伯格在研究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時,提出了一種激勵—保健理論。在管理學上稱為雙因素理論。他的理論是針對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一種修改。他認為,影響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的因素有兩大類,一類是激勵因素,即能夠導致員工對工作滿意的因素,如成就、賞識、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晉升、工作中的成長等;還有一類是保健因素,如公司的政策和管理、工作條件、人際關係、薪金、地位、職業安定、及個人生活之類。他所謂的保健因素,也叫「維持因素」。這類因素起不到激勵員工的作用,但必須處理好,若處理不好,員工會產生不滿。

雙因素理論和需求層次論一樣,儘管缺乏科學的證明,但因為它強調通過對工作的設計來滿足員工心理和社會的需要,維持和改善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人際關係,因而,在實踐中對企業管理者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在邁爾斯手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邁爾期指出,一種激勵方法的效果如何,取決於主管人員的能力。即,一是提供激勵條件,主要是通過對工作的仔細計劃和周密組織;二是滿足維持性需要,特別重要的是通過公正友好的行為和發出足夠的信息之類來滿足這種需要。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赫茲伯格和邁爾斯事實上從行為科學向人際關係、公共關係深入了一步,邁爾斯,則明確指出了信息傳播的重要。

4、麥格雷戈y理論和阿吉累斯的成熟與不成熟理論

麥格雷戈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是人際關係運動最積極的倡導導者之一。麥格雷戈最著名的理論是他的x理論和y理論。

x理論是他總結以往管理者對人的基本理念而提出來的。這類理念認為:1.一般的人是天生懶惰的;2.大多數人缺乏上進心,不願負責,寧可受人領導;3.他們的私心很重,往往無視組織的需要;4.這些人天生抵制變革;5.這些人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人影響;6.人群中的人可以分為兩類,除了占大多數的上述者外,只有少數人能夠克制自己,這部分人應該負起管理的責任。正因為如此,持這類觀念者,在管理上主張:1.管理者應該關注的是提高生產率,完成生產任務。其主要職能是計劃、組織、經營、指引、監督;2.對於員工,管理就是引導他們努力工作,讓他們適應工作和組織的要求;3.沒有管理者的介入,員工會對組織採取消極,甚至拒絕的態度。因此,必須說服、獎勵、處罰、控制他們。麥格雷戈認為,上述理念雖然廣泛地被管理者接受,但並不正確。他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阿吉累斯(chris argris)的成熟與不成熟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y理論。

阿吉累斯認為,社會現實的管理制度壓抑着人們在人格上成熟。健康的人從嬰兒到成人,在心理上有一從不成熟向成熟發展的自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格要發生七種變化:人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