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什地鎮位置在四川省綿竹市東南部,距綿竹市區10公里,德陽市區23公里,總面積35.16平方千米,轄7村、98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21275人(2017),總耕地面積3.23萬畝,人均耕地1.23畝。[1]
地理環境
什地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年平均氣溫為14.9-16.1℃,春意盎然,秋高氣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人民渠、紅岩渠流經什地鎮,加之什地鎮現有機沉井290餘口,農業生產實現保灌。
社會事業
中學1所,小學3所,教師106人,在校學生1477人;綿(竹)羅(江)公路穿境而過,與成綿高速複線(S1)公路相接,什地鎮現有鄉村公路70公里(其中硬化路面50公里);架設移動發射塔2座,安裝程控電話4000多部,並開通了無線市話--小靈通,2007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972元。 鎮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結構、招商引資為重點,提出實施"一區三片"(工業集中發展區、種植業片、養殖業片、加工業片)發展規劃。以電線電纜、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為主導,在集鎮片區集中發展工業企業,積極進行招商引資,推動企業科技革新,增強工業發展後續力量;以聖柏路為線,形成食用菌、花卉、蔬菜種植業片;以合綿路為線形成肉雞、蠶桑、生豬養殖業片;以綿羅路為線形成禽蛋、羽絨、豬鬃加工業片,帶動什地鎮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挖掘開發鄉土人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什地鎮有金瑞電工、博韜機械、東聖酒業、恆豐糧油等4家規模以上企業,發展態勢良好。2007年什地鎮實現工業產值102044萬元,糧食產量22447噸,生豬出欄46972頭,廣東溫氏集團肉雞養殖專業戶在什地迅速發展,2007年達到70戶,全年什地鎮肉雞出欄98.7萬隻。"一區三片"初具雛型。[2]
經濟概況
什地鎮自2002年開始創建學習型鎮鄉以來,堅持多層次地開展全民學習、幹部學歷教育和對廣大農民進行各種技能培訓等項活動,掀起了大學習、大教育和大培訓的熱潮。什地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創建學習型鎮鄉領導小組,健全了按季召開的什地鎮幹部黨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制度、每周五下午的機關幹部學習會制度、幹部自學制度、幹部學歷教育培訓制度、幹部綜合素質培訓制度和督查制度。什地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堅持帶頭學理論、學法規、學科技知識,推動了各機關單位、各鎮村幹部積極投身創建活動。2008年來,所有鎮村幹部都根據各自的工作實際爭相參加不同專業的學歷教育,2008年,什地鎮已有三分之二的黨政幹部取得大專文憑,還有部分正在就讀,12個村的"三職幹部"中有90%取得了中專以上文憑,並有一批村幹部參加進了攻讀大專的行列。什地鎮各級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日益增強,執政能力、為民辦事的能力不斷提高。 什地鎮還於2002年3月創辦農民夜校,憑藉夜校這個載體把創建學習型鎮鄉的活動延伸到村組,先後舉辦養兔、蠶桑、養豬、養蜂、蔬菜種植、羽絨加工、豬鬃加工、禽蛋加工、仔豬外銷和外出務工技能技術等培訓班,經常邀請種養業專家到夜校舉辦知識講座,上夜校的農民達2萬餘人次。養豬技術培訓班的開辦,還使什地鎮五方村1組的養豬大戶羅勇成為本土教員,他將自己掌握的養殖技術、防病防疫技術無償傳授給養殖戶。
通過農民的互助學習,帶動了什地鎮農民的學習積極性。什地鎮農民夜校舉辦電腦培訓班後,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從2008年4月起堅持在局域網上發布各種農業信息,2008年已有5000多人瀏覽過這個網站,查詢了大量有用的資料。什地鎮的種植養殖專業戶通過上夜校,大大增強了致富的能力。據統計,什地鎮僅種植專業戶的戶均純收入就比什地鎮農戶的純收入高出2000元以上。近年來,什地鎮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加大了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培訓力度,僅2008年就培訓農民工1200人。通過培訓,外出務工農民均掌握了1至2門實用技術,去省外務工人員在2007年1660人的基礎上,新增865人。
綿竹市什地鎮實施"科技興鎮、科技強鎮、科技富民"發展戰略,先後建起了占地10000餘畝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大棚常規無公害蔬菜蘑菇基地、蠶桑園區、苗(果)木基地和養殖基地,形成了集科研、生產、批發、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規模效益。 1999年,什地鎮與科協部門合作,在綿遠河灘地上投資450萬元開發出了500畝良田,當年科學種植西瓜嘗到了甜頭,於是他們便與科協協商,決定再投資660萬元,建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先後引進皇竹草、名貴苗木、優質獺兔、畜禽等入園,到2002年上半年,園區建成面積已達1200畝。什地鎮又與科協合作,建起了1600餘畝的反季節無公害蔬菜蘑菇基地和大型批發加工市場以及總面積達4500餘畝的觀光農業基地;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作,引進其培育的優質桑樹,建起3000畝桑園區;通過示範指導,帶動形成了由1000餘戶農戶組成的、年養蛋鴨10萬餘只以上規模的鬆散型"公司+農戶"生產經營聯合體,2007年加工銷售鴨蛋2500萬隻,實現銷售收入1000餘萬元,什地鎮養鴨農戶人均增收780元。
什地鎮還狠抓科技興企,市龍頭骨幹企業四川通信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1-3種新產品問世;東聖酒業加大科技投入,2008年開發出兩大系列10餘種新品酒,1-8月銷售收入較2007年同期增長50%,2008年產品正銷往台灣、新加坡。[3]
震後恢復
2008年6月19日,在綿竹什地鎮幾個規模以上企業採訪時,看到的是一派恢復生產後的繁忙景象,生產工人們都積極參與到震後恢復生產之中。 金瑞電工公司是一家生產電磁線的企業,以產定銷,效益非常好,但是地震卻使該企業經濟損失達8060萬元。他們不等不靠,積極應對,通過努力走上震後恢復生產的自救道路。走進金瑞電工公司,大門口的一個生產車間正在被加固。而在另一個被鑑定為A級的廠房裡,工人們正在積極生產,只見一卷卷銅製電磁線在工人們的努力下已被檢測合格,並準備銷售出廠。據該廠有關負責人介紹,廠里的一處危房已被實施爆破處理,其他的房屋也是專門聘請專家進行鑑定,設計單位根據鑑定結果設計出了圖紙並聘請專業公司進行加固維修。為保證企業職工的生命安全,該廠制定了詳實到哪一個職工該從哪一道門撤離的地震應急預案。在做好充分準備之後,該廠從2008年6月1日正式恢復生產,月產量達到近550噸電磁線,實現月銷售收入3500萬元,預計7月20日恢復到災前的生產水平。該廠有關負責人表示,特大地震讓綿竹受到重創,房屋垮了,但是我們的精神並沒有被震垮,我們一定會重樹恢復生產的堅定信心,用實際行動搞好生產,為綿竹的經濟社會做貢獻。
在博韜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一些工人正在車間裡忙碌地生產產品。該廠有關負責人介紹,因為地震,他們的直接損失就達500萬元左右。2008年6月5日企業正式恢復生產,通過全廠幹部職工的努力,他們定於6月25日首批產品實現外銷。該廠年初定下的年實現產值5000萬元,雖然發生地震了但他們仍然希望通過努力力爭實現產值4000萬元。地震前定下的提高工人工資收入水平的計劃,該廠仍然堅持,並預計於2008年7月份起實現這一計劃,全廠職工將實現月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一些有技術的工人還可以達到3000多元。與博韜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相鄰的盛博特機械製造公司,損失了大約300多萬元。
什地鎮的規模以上和以下的企業有600餘家。通過排危、加固後,經不完全統計什地鎮已有70%以上的企業恢復了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