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仁壽縣太君吳氏墓志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仁壽縣太君吳氏墓志銘》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四十五·志銘十八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仁壽縣太君、撫州金吳氏,尚書都官員外郎、贈尚書刑部侍郎、撫州臨川王公諱益之夫人,衛尉寺丞諱用之之婦,年六十有六,嘉八年八月辛巳卒於京師,十月乙酉葬於江寧府之蔣山。

夫人好學強記,老而不倦,其取捨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然好問自下,於事未嘗有所專也。其平生養舅姑甚孝。蓋侍郎七子,而少子五人,吳氏出也。然夫人之愛其長子,甚於少子,曰:「吾愛之甚於吾子,然後家人愛之能不異於吾子也。」故其子孫已壯大,有不知為異母者。居久之,二長子前死,夫人已老矣,每遇其嫠婦異甚,而身為字其孤兒,忘其力之憊也。其處內外親疏之際,一主於恩,有讒訕踞罵己者,數困苦,常置之,不以動聲色,亦未嘗有所含怒於後也。有以窮歸己者,急或分衣食,不為秋毫計惜,以其故至不能自給,然亦未嘗不自若也。其嫁三從之孤女如己女,而待長子之母族如己族,蓋篤行如此,而天性之所有也。其自奉養,未嘗擇衣食。其視世俗之好,無足累心者。方其隱約窮匱之時,朝廷嘗選用其子,堅讓至於數十,或謂可強起之,夫人曰:「此非吾所以教子也。」卒不強之。及處顯矣,其子嘗有歸志,而以不足於養為憂。夫人曰:「吾豈不安於命哉?安於命者,非有待於外也。」其子為知制誥,故事,其母得封郡太君,夫人不許言,故卒不及封。此夫人之德見於行事之跡,而余以通家,故熟於耳目者也。夫人之考諱畋,畋之配黃氏,兩人者皆有善行,鄉里稱之。而黃氏兼喜陰陽數術學,故夫人亦通於其說。七子者,曰安仁、安道、安石、安國、安世、安禮、安上。安仁宣州司戶參軍,安石尚書工部郎中、知制誥,安世太平州當塗縣主簿,安禮大名府莘縣主簿,余未仕也。女三人,長適尚書虞部員外郎、沙縣張奎,次適前衢州西安縣令、天長朱明之,次適揚州沈季長。孫男九人,曰、旁、<方瓦>、<方亢>、防、ヵ、、放。孫女九人,長適解州安邑縣主簿徐公翊,次許嫁太廟齋郎吳安持,余尚幼。銘曰:

嗟若人兮,洵好善兮。始終一德,仁七子兮。遺棄細故,篤九族兮。脫珥推食,光惠施兮。以義易利,能無累兮。縱心委命,志彌邵兮。謂宜百歲,奄忽逝兮。風有《采苹》,經所首兮。原念美實,輯此辭兮。庶幾德音,與古對兮。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仁壽縣太君吳氏墓志銘 相關視頻

曾鞏-《贈黎安二生序》-3-背誦整篇
唐宋八大家中,最易忽略的人物:曾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