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仁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仁川鎮位於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香菇之鄉、藥材之鄉、生態龍井茶之鄉-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 ,是磐安縣西南部的中心鎮,東靠雙峰鄉,盤峰鄉,南鄰麗水縉雲縣壺鎮、台州仙居縣橫溪鎮,西接磐安縣冷水鎮,北臨新渥街道,距縣城28公里。自宋(1119年,北宋宣和元年)建城「蔣潤」後改為「潤川」,1950年,以諧音俗成改稱仁川。境內的清梅尖海拔1314米(意為一生一世)為浙中第一高峰,磐安縣最高峰,仁川鎮也是甌江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仁川鎮(諸永高速公路雙峰出口)距離杭州、溫州、寧波,金華均在2小時以內,屬長三角南翼經濟區及浙中城市群經濟區範圍。[1]

鄉鎮情況

仁川鎮屬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範疇,行政隸屬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為該縣西南部中心鎮。仁川鎮東靠盤峰鄉、雙峰鄉,南鄰縉雲縣、仙居縣,西接冷水鎮,北臨新渥鎮 ,距老縣城28公里,距離橫店影視城約半小時車程,距磐安縣新城區5公里。仁川鎮距離連接杭州、溫州兩大城市的諸永高速公路雙峰互通口6公里,該高速已於2009年1月1日正式通車。仁川鎮距離 杭州、溫州、寧波,金華均在2小時以內,屬長三角南翼經濟區及浙中城市群經濟區範圍。

該鎮下轄28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總人口15326人(2016年),鎮域面積107平方公里。與仙居縣交界的清明尖海拔1314米,金華第二高的山峰,是甌江的發源地之一。境內部分屬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盤山自然保護區。該鎮境內還有著名風景區—江南第一瀑--百杖潭三疊瀑景區(國家4A風景區,浙江省第一批「生態旅遊區」,2012年被評為浙江省4A級景區環境質量10強)、龍溪漂流、雙峰漂流、仁川革命烈士陵園(磐安縣僅兩處)、楊氏宗祠(金華市廉政教育基地)、嶺下古樹景區、以及在建的青梅尖森泊旅遊度假區(滑雪場狩獵場)。

仁川鎮政府所在地黃余田村,地處三州(台州、金華、麗水)五縣(市)(磐安、天台、仙居、縉雲、永康)交接處,距東陽、天台、縉雲、永康、仙居五縣(市)的縣城均為60公里,距壺鎮、大盤、橫溪、千祥、安文等五鎮均為30公里。[2]

古鎮歷史

古名蔣潤。自宋(1119年,北宋宣和元年)大理寺評事楊萃隱居於此(具體為,仁川鎮嶺下村),因境內有好溪流過此地,水源長年不竭,改「蔣潤」為「潤川」。1950年,以諧音俗成改稱仁川。

唐代萬歲登封元年(696),置縉雲縣時,境域由永康劃給縉雲管轄。宋時,為縉雲縣美化鄉石龍里二十九都一圖。民國23年(1934),為縉雲縣潤川鄉。民國28年(1939),劃入磐安縣。1949年12月,建立潤川鄉人民政府,屬大皿區。1950年1月,大皿區公所遷駐黃余田村,潤川鄉改為仁川鄉。1956年3月,原風門、如公兩鄉和雅塘鄉的2個村併入。1957年7月,撤銷大皿區,為縣直屬鄉。1958年,在新渥建立衛星公社,仁川為其所屬管理區(大隊)。1959年,撤銷衛星(新渥)公社,併入安文公社。1961年,原公社改為區,原管理區(大隊)改稱公社。此時為東陽縣安文區仁川公社。1983年,復磐安縣稱仁川鄉,屬安文區。1992年,撤區並鄉擴鎮,天網鄉併入,仁川建鎮,為縣直轄鎮。

居民方言

仁川鎮方言屬吳語婺州片,與永康話極為相近,東陽話均能順利交流。全鎮大部分人聽得懂普通話和講普通話。

姓氏源流

全鎮居民最主要姓為楊(發源於嶺下村),其次盧姓。其它姓還有羊,曹,劉,魏,呂,何等,多為先祖避難隱居於此而來。

基礎教育

該鎮受楊氏家族祖先(漢朝先祖關西孔子楊震,官至太尉)思想影響巨大,又緊靠臨鎮孔子婺州南宗及臨縣陳亮(永康學派)受其影響亦頗大,故自古以來便有耕讀和經世致用之傳統。如楊氏先祖萃公(楊萃),中博學宏詞科授大理寺評事;楊成喬,清縣令等;楊仲解,古時當地著名的商人,富冠周縣等。辛亥革命以來更是人才輩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工農紅軍曾活躍在仁川一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武裝革命鬥爭,許多共產黨員為革命和建國事業犧牲,是磐安縣最早開展革命活動的地區。建有仁川革命烈士陵園(該縣僅兩處),是該縣著名的紅色革命勝地。該鎮有多名將軍和黨政要人,以及海外著名學府的博士、教授等。

該鎮建有仁川鎮中心幼兒園,仁川鎮中心小學,仁川鎮初級中學等。

醫療體育

2014年5月,在仁川大道旁新建了建築面積達6000多平米的仁川衛生院一座 ,各村大都建有籃球場,百姓健身運動場,東海明珠花園,迎板凳龍燈等。[3]

交通

上海市——仁川鎮 高速公路:

上海新浜,楓涇服務區,大雲,步雲樞紐,嘉興東付1,嘉興樞紐,嘉興,屠甸,長安,沈士樞紐,繞城東樞紐,下沙樞紐,下沙服務區,紅墾樞紐,蕭山東,楊汛橋,張家畈樞紐,臨浦,直埠,諸暨北,諸暨東,街亭,璜山,陳宅,歌山,湖溪,橫店,馬宅,磐安,雙峰。從雙峰高速公路出口下,右轉約6分鐘到仁川鎮。

全程行車約4 小時。依次經過的城市:

上海,閔行區,松江區,金山區,嘉善縣,嘉興市,桐鄉市,海寧市,杭州市,紹興市,杭州市,諸暨市,東陽市,磐安縣。

杭州市--仁川鎮:杭州繞城東樞紐,下沙樞紐,下沙服務區,紅墾樞紐,蕭山東,楊汛橋,張家畈樞紐,臨浦,直埠,諸暨北,諸暨東,街亭,璜山,陳宅,歌山,湖溪,橫店,馬宅,磐安,雙峰(出口下),右轉走6公里到仁川鎮。 全程行車約 2 小時。

仁川鎮---寧波市:S26(諸永高速)雙峰--S26--經東陽懷魯樞紐--G1(甬金高速)--寧波市區;(途徑:橫店, 嵊州, 新昌, 奉化);行車約 2 小時

仁川鎮---溫州市:S26(諸永高速)雙峰—溫州市區;(途徑:仙居,永嘉): 行車約 2 小時。

仁川鎮---金華市: 走冷沙線到冷水鎮,再左轉走42省道(磐縉線)到縉雲壺鎮--S28(台金高速)--永康市前倉樞紐轉入--金麗溫高速--金華市,全程行車約1.7 小時。

仁川鎮---紹興市(魯迅故里):S26(諸永高速)雙峰—諸暨轉紹諸高速(S24)---紹興市區;(途徑:磐安,橫店,東陽,諸暨): 行車約 1.5 小時。

仁川鎮---台州市(江南長城):S26(諸永高速)雙峰—S28(台金高速)---台州市區;(途徑:仙居,臨海): 行車約1.8 小時。

仁川鎮---麗水市:走冷沙線到冷水鎮,再左轉走42省道(磐縉線)到縉雲壺鎮上-(台金高速)--永康前倉樞紐轉入-金麗溫高速到麗水。行車約1.7小時。

仁川鎮---義烏市(商貿城):走冷沙線--S26(諸永高速)雙峰—橫店出口,再左轉S218省道,進入東陽市區,再到義烏;行車約 1.5小時。或者全程高速70分鐘到義烏。

仁川鎮—永康市(中國科技五金城):走冷沙線到冷水鎮,再左轉走42省道(磐縉線)到縉雲壺鎮牌坊,直走S35省道到永康市石柱鎮,右轉進入330國道,約7公里就到永康市區。全程約1小時。[4]

當地特產

野生山茶油,香菇,藥材 ,板栗,楊梅,柿子,野生獼猴桃,梨子,水蜜桃,野生金銀花,野生杭菊花,野生葛粉,竹筍,鐵皮石斛,三葉青等。

經濟概況

全鎮經濟以效益農業為主,盛產香菇、藥材、蠶桑、油茶和高山蔬菜,為中國香菇之鄉、藥材之鄉。工業以小水電開發、竹木製品、服裝,箱包等產業為主,建有工業功能區一個。201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4.79億元,同比增長12%,工業總值3.56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705萬元,全年旅客接待量38萬,實現旅遊收入8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079元,同比增長12%。仁川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全鎮現代農業的框架基本形成,農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工業發展投資環境大大改善,工業企業發展有了質的提高;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鎮區規模進一步拓展,已達 2 平方公里;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

革命歷史:

早在1928年4月仁川地區就成立了地下黨組織。 這年4月28日晚上,中共仁川黃余田支部在仁川楊氏宗祠建立,盧湛在這裡組織並主持了仁川地區首次入黨宣誓,會議將與會黨員分成6個黨小組,分別由楊金寶、楊思連、楊兆星、楊流生、楊義紅、楊加樓擔任組長,要求大家分頭分片開展活動發展黨員。會上盧湛對當時工農革命形勢作了生動講述,鼓勵黨員團結一致,與土豪劣紳、資產階級作堅決鬥爭,爭取平等,不受壓迫剝削,並要求黨員同心同德、保守機密、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將革命進行到底。接着進行宣誓儀式,誓言由楊玉水宣讀。宣誓後把誓言紙燒成灰混入酒內每人輪着各喝一口,表示同心辦事勿漏言,為共產黨革命到底。是年10月3日,該地區黨員迅速發展到120多人,遍布10多個村莊。中共縉雲縣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壺鎮燕翼小學秘密召開。盧湛作為黃余田地區黨員代表出席大會,並被推選為縣委委員,後任中共縉雲縣黃余田區委第一任書記。

1929年12月,在盧湛的領導下,成立了浙西工農革命軍的一個支隊,多次組織革命暴動。

盧湛,乳名盤求,學名陶容,磐安縣仁川方山村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縉雲縣委書記等。創建浙西工農革命軍,任政委。1930年7月率部加入紅十三軍第三團,任團政委。1930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25歲。他短暫的一生留下了不朽的英雄業績。盧湛家鄉方山村離黃余田僅五里地,盧湛是這個地區第一位共產黨員,第一顆革命的種子。 有力的開闢了黃余田地區黨的革命工作。

1935年10月,紅軍挺進師第一縱隊在王屏,楊金山的率領下,由縉雲進入這一帶開展革命活動。

王屏,江西省吉水縣人,1935年10月20日率領紅挺一縱進入大盤山區開展革命活動。1935年11月18日至29日,王屏率領部隊在雙溪鄉芝畈、窈川鄉牛背弄、高二鄉苦竹坑與國民黨反動武裝進行了3次惡戰。在苦竹坑戰鬥中,王屏為了掩護其他戰士撤退,自己留下來阻擊敵人,結果連中數彈身負重傷被捕。被捕前,王屏將藏在身上的密件嚼碎吞入腹中。被捕後,敵人殘忍地用鈎刀敲掉他的牙齒,割下他的舌頭和耳朵,挖出他的眼珠。王屏寧死不屈,直至被活活折磨致死,也沒有將黨和軍隊的機密吐露一字。

楊金山,江西省瑞金縣人,1936年帶領紅挺一縱部分戰士來到仁川月嶺村,遭到壺鎮國民黨駐軍和黃余田保衛團包圍。楊金山在激戰中不幸中彈犧牲,長眠玉環嶺頭。[5]

旅遊資源

自然景觀:仁川境內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是磐安縣的旅遊大鎮。擁有「百杖潭景區」(4A級)、「楊氏宗祠」(省級)、「青梅尖」愛情聖地、「紅挺一縱革命烈士陵園」、「黃檀林海」、「天馬行空」、「滾濤聽竹」、「彈子岩」、「破連山」、老虎洞」等景點,其中百杖潭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磐安第一個4A景區),2007年被評為「浙江最值得去的50個景區」,近幾年吸引着(新還珠格格),(宮),(仙劍奇俠傳)等知名影視劇。附近還有龍溪漂流 、雙峰漂流,是磐安功能最齊全,最有樂趣的遊玩項目,一到夏天十分火熱。吸引了大批上海,杭州,寧波,金華等客人前來旅遊。

歷史人文自然景觀:

仁川楊氏宗祠(四知堂):——金華市廉政教育基地,楊氏宗祠又稱「四知堂」,坐落於黃余田村,為楊氏後人紀念遠祖楊震而建。楊震,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弘農楊氏是後世楊氏的正宗,後世楊姓多宗弘農,有「天下楊氏出弘農」之說。1928年共產黨人盧湛受縉雲縣黨組織派遣,回老家方山一帶發展黨組織。這年4月28日晚上,中共仁川黃余田支部在這座宗祠建立,盧湛在這裡組織並主持了仁川地區首次入黨宣誓 。從此,四知堂成為革命活動的主要地點之一,磐安黨史第一頁從這裡開始。1933年這裡開辦日新小學,直到今天,這座斑駁的建築,已經成了仁川中心小學校園的一部分,讓孩子們也時刻可追憶那一段段豪情滿懷的紅色歲月。 為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要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的指示,磐安縣紀委、仁川鎮黨委政府已經在楊氏宗祠內籌建「四知堂」廉政教育基地,組織人員搜集、整理楊震及其後裔「廉潔從政、清白傳家」的事跡,這裡也被列為市級廉政教育基地。

仁川革命烈士紀念陵園——磐安僅有的兩個革命紀念陵園之一;園陵位於鎮政府旁邊的西峰山上,是磐安縣人民政府於 1989 年興建而成,由烈士墓、墓壇和祭奠廣場三部分組成,總面積為342平方米。墓碑的碑高2.5米、寬0.8米,中間鐫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座的立體呈梯形,平面是由三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重疊而成。廣場平面呈「井」形,可容納500餘人聚集。

該園陵安息着十位革命烈士,他們是盧盤球、厲志寅、楊兆森、楊兆德、盧耀才、楊加吃、楊小貨、楊雲庭、盧尚明、盧安銀。為了教育和激勵後人,1990 年西峰山革命烈士園陵被確定為磐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清明節當地政府、學校以及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都要組織開展祭奠活動,以表對烈士的懷念。烈士的浩然正氣和大無畏精神正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磐安人艱苦創業,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而努力奮鬥着。

2013年9月,仁川鎮黨委政府以烈士陵園修繕為契機,正式啟動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第一縱隊紀念公園(紅挺一縱烈士陵園)建設,是為了紀念紅挺一縱壯烈犧牲的紅軍戰士,同時方便我縣群眾深切緬懷和祭奠革命先烈。縣民政局負責人介紹,除先期安葬的紅挺一縱縱隊長(司令員)王屏、政委楊金山兩位烈士外,下一步,仁川當地的18位烈士和在我縣犧牲的紅挺一縱烈士遺骨也將相繼移入陵園。以後要形成一個面積達1 平方公里的紅色旅遊教育基地。應時應勢,進一步打造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及休閒森林公園,以填補我縣紅色旅遊的空白。

紅挺一縱紀念公園建設對於填補我縣紅色旅遊空白、豐富區域旅遊資源、完善仁川集鎮功能具有積極意義。紀念公園建設要把自然山水和歷史人文融為一體,既是紅色主題公園,又是森林休閒公園。設計方案要放到大歷史、大背景、大人物中去謀劃。公園建設儘量不要破壞原有景觀山體,建築風格和綠化要與主題相吻合。要通過吃紅軍飯、住茅草屋、穿草鞋等形式,重現戰鬥場景,強化遊客體驗。

「紅挺一縱」組建的時代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領導機關率中央紅軍主力撤離蘇區,開始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留在南方原各蘇區的部分紅軍和黨政機關人員孤懸敵後,在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同幾十倍的敵軍進行九死一生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指示,以北上抗日先遣隊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突圍部隊為基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到浙江活動,開闢革命根據地。基本任務是:到浙江長期行動,發動廣泛的游擊戰爭,擴大黨與蘇維埃的政治影響,創立新的根據地;建立黨的組織,政權組織,直到分配土地;配合中央紅軍主力部隊的行動,調動和牽制住大批敵人,徹底粉碎敵人對中央紅軍的「清剿」計劃。

1935年2月,挺進師成立,組建時全師僅500餘人,粟裕(大將)任師長,劉英(浙江省委書記)任政委,王永瑞(少將)任參謀長。下設3個支隊(3月擴編為縱隊)、一個師直屬隊。由贛東北到浙西南建立革命根據地,隊伍發展到近千人,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主力軍。第一縱隊隊長王屏、政委楊金山、張文碧(少將)任特派員;第二縱隊隊長李重才、政委洪家雲;第三縱隊隊長劉漢南、政委方志富。師部機關組成政治連,王維信任連長,宗孟平任政委。並由劉英、粟裕、黃富武、宗孟平、王維信、姚阿寶、劉達雲、洪家雲、方志富等九人組成挺進師政治委員會,劉英為書記,以加強挺進師活動區域內黨、政、軍的領導。

1935年9月,在蔣介石的嚴令下,「閩贛浙皖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部」成立,衛立煌任總指揮。「剿總」調集了32個正規團,會同浙江省保安隊計7萬人對挺進師進行圍剿。在國民黨軍對浙西南遊擊區發動的第一次大「圍剿」中,浙西南根據地遭受嚴重摧殘,許多領導骨幹紛紛犧牲,隊伍銳減到300餘人。為跳出敵人的包圍圈,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1935年10月,粟裕、劉英率領挺進師主力轉移到閩浙邊,以泰順東部山區為中心開闢革命根據地。紅軍挺進師第一縱隊(簡稱「紅挺一縱」),劉達雲(江西吉安人,後叛變)任書記,王屏任縱隊長(縱隊司令員),楊金山(江西瑞金人)任政委,張文碧(江西吉水人)任特派員,全縱隊共有70多人,從瑞安、平陽出發,經永嘉進入仙居、天台、新昌、東陽等浙東地區向大盤山區進發,先後在磐安戰鬥生活了近三年時間。

金麗紅軍古道——連接金華和麗水的古道,是古代金華府和處州府的一條捷徑;在百杖潭景區和玉環嶺。

2015年5月4日上午,伴隨着清脆的發令槍聲,320餘名來自東陽、溫州、磐安本地的團員青年,帶着激情和滿滿自信從磐安縣仁川鎮胡莊村出發,重走紅軍路。磐安團縣委書記董君介紹,活動與縣婦聯、人武部、林業局、仁川鎮政府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在紀念「五四」運動96周年之際,通過組織團員青年重走紅軍路、追憶光榮歷史,培育和展示磐安青年幹部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80年前,由粟裕任師長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中央軍委的指令下,挺進浙西南,從戰略上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其中,第一縱隊司令員王屏、政委楊金山帶領紅挺一縱挺進大盤山脈,進入仁川鎮胡莊村,開啟了紅挺一縱在大盤山脈艱苦卓絕的革命戰鬥的征程,為磐安和浙江的解放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距仁川鎮區6公里。

嶺下村楊氏宗祠——磐安楊氏始祖的祠堂。距仁川鎮區2公里。

嶺下古村落遺址——磐安楊氏祖村,磐安大多楊氏皆源於此村,建村900年的歷史也是該鎮歷史。

青梅尖,又名清明尖,因其位於金華磐安,台州仙居,麗水縉雲三縣交界處,故有「一腳踏三界之稱」,在這三地區交界點上國家有關部門就豎有一塊三地界碑樁和飛機架。距黃檀林場1公里 ,是磐安縣最高峰,海拔1314米,喻為「一生一世」。故在當地有一說 「1314清明尖,一生一世伴到老」之說。很適合情侶、夫妻登山和企業團隊野外拓展的好地方,有「萬山之國」之譽,山體突立如金字塔。因氣候涼爽,無污染,中草藥質地特佳,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稱「野生動物之天堂,珍稀藥材之寶庫」。是錢塘江、甌江、靈江、曹娥江的主要發源地,故舊志稱「群峰之祖,諸水之源」。

黃檀林場:地處仙居、縉雲、磐安三縣交界處的仁川鎮,海拔1120米,常年雲霧繚繞。1958年辦有國營林場,總面積12781畝。1995年林場面積11898畝,成材蓄積量15萬餘立方米,毛竹數十萬根。另有野豬、獐、兔、獾、山雞、山羊等野獸,各種菌類中以野生黑木耳和冬菇最多,還有遍地的野生中藥材和花卉。境內氣候變化很大,常年多雨,晴天極少。「滾濤半天空,黃檀無影蹤,不是下雨就颳風。」當地群眾說的這句俗語,就是對黃檀林場惡劣氣候的真實寫照。去黃檀林場,必須走風門嶺 。 距仁川鎮區17公里。

2014年7月--9月10日,開元旅業集團總裁陳燦榮兩次率團來我縣就開元-青梅尖森泊度假村項目開發進行洽談。據了解,開元-青梅尖森泊度假村項目由開元旅業集團與荷蘭CP(中央公園)集團合作開發、共同管理,擬引入西歐成功的森林度假中心、家庭度假、親子互動、層次景觀等多概念融合的中央公園理念。

風門嶺:又叫封門嶺,位於仁川鎮,海拔高達千米,古道長約十里,在當地是遠近聞名,是昔日從仁川到仙居的交通要道,有民謠說:「提起十里風門嶺,十八(歲)後生嚇掉魂」,就說明古時風門嶺山勢之險要,交通之不便。 距仁川鎮區15 公里。

破連山:位於黃余田村東面2公里處,是一座鬼斧神工的大石頭山,山腳有天然的冰泉、山腰上有數十個大小不一的石洞,冬暖夏涼,其中最著名,最神秘的 是老虎洞,洞廳大得能容納幾百號人。 山頂有大石筍和寺廟,香火常年不斷。此外還有 鴕鵡坤,筍尖塔石、貓翁岩,妖血紅山、厚山宕,世外桃源、藏龍臥虎,雙龍騰衝,水口兩虎臥躍、龍沖塢,仙丹葫蘆、饅頭山,丹爐風箱、鵡入壠,葉里仙桃、湖堰鲶鮐擺尾、龍沖坑,峽穀神關、仰天螺螄,山魂佛影、避暑嶺,巨獅顯威、高巒與皋山,象侶調情、寺崮坪,湖光山色、鲶鮐肛,仙洞冰風、人間瑤池、鯨溝,孔雀開屏、登罡嶺,懸崖龍湫、添隆坪,海螺呈祥、天龍塢,鵾鵬展翅氣魄是大自然恩賜的勝景。每到夏天吸引着大批附近縣市的遊客前來避暑爬山。

相傳在遠古時代「聖母山」的巔峰上有氣勢磅礴的聖母石筍孕育「齊天大聖」而日升夜長捅向天庭。玉皇大帝就設蟠桃宴,請觀音來滅聖筍。她用手指彈出蟠桃擊倒石塔,於是聖塔崩,石筍裂孫悟空誕生。所以遺留了神奇的「蟠桃巨化石」與「萬石破連」的奇山仙跡奇觀。

彈子岩:在破連山東面1.2公里處的小溪邊。傳說是破連山頂飛下來的大石頭。通體呈圓形,直徑有6米,估計重量達300噸,形似一顆古代的大炮彈,也稱蟠桃化石。

百杖潭景區:為浙江省第一批「生態旅遊區」、AAAA級景區,先後獲得了「浙江省五十個優秀景區」、「金華市十佳景區」等榮譽稱號。景區位於磐安縣仁川鎮南端龍溪上游,距磐安縣城32公里,距諸永高速(S26)雙峰互通口10分鐘車程。景區以山險、石奇、水清、洞幽、溪曲而聞名,「秀瀑孕深潭,絕峰育奇石,龍溪十八渡,石上四重天」是其景觀的真實寫照。主要景點有百杖三疊瀑、龍皇廟、仙翁送寶、十八渡、百步峻、仙風洞、大炮石、滴水岩等,其中百杖三疊瀑為國內罕見的冰臼瀑布,堪稱「江南第一瀑」,其所在地勢險要,上下三瀑相連,峽谷中水聲轟鳴、水霧瀰漫,背日而站,但見彩虹橫空,似入人間仙境。2006年初順利通過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評定,成為磐安縣第一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