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仁貴回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粵劇藝術(後台化妝)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仁貴回窯》,粵劇《仁貴回窯》傳統劇。屬「大排場十八本」之一。現存本是馮鏡花根據清末演出本憶述,鍾啟南記錄。

粵劇源自南戲,是以明清時期流入廣東的海鹽腔、弋陽腔、崑山腔、梆子腔等諸腔為基礎,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清代咸豐、道光年間,廣東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為基本曲調,兼收高腔、崑腔及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用「戲棚官話」為基本語言,間雜以粵方言,逐漸形成粵劇。1912年前後,粵劇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廣州方言,表演體系日趨完善,開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調,並改假聲演唱為「平喉」演唱 。

劇目介紹

薛仁貴投軍十八載,征東立功,被封為平西王,告假還鄉,探望柳迎春。路過汾河灣,看見一少年鏢魚打雁。忽來猛虎,仁貴拔箭射之,誤斃少年。仁貴回到窯中,見柳迎春,先假裝帶書人試探柳氏貞節,相認入窯後,又見窯內有男鞋一雙,又疑柳氏不忠,經說明始知兒子薛丁山已長成。繼而得悉剛被自己射中之少年即己子,夫妻大慟,同往尋屍。

粵劇《仁貴回窯》是小武與花旦的應工戲。劇本刊入1962年《粵劇傳統劇目匯編》第八冊。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1]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2]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視頻

仁貴回窯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表演教材
中國戲曲絕活展示

參考文獻

  1. 【傳統戲劇】滑稽戲(無錫市),非遺網,2018-04-16
  2. 印度梵劇,豆瓣,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