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二卷。北宋蘇軾撰。蘇軾生平事跡詳見《東坡易傳》。此書亦為讀書筆記及所見所聞之記錄,是《東坡志林》姊妹篇,體裁、宗旨皆相同。《四庫全書總目》疑其書為「好事者集其雜帖為之,未必出軾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詩一條云:杜甫詩固無敵,然自致遠以下句甚村陋也。絕不標其本題,又不舉其全句,其為偶閱杜詩,批於致遠終恐泥句上之語,顯然無疑。他可以類推矣。又如蒸腸詩一條,記醉僧事;及解杜鵑詩一條,解杜鵑有無義,亦皆不類軾語。疑並有所附會竄入。」其實,其書與《東坡志林》手稿一樣,皆為蘇軾生前手錄之文。後人於蘇軾死後,爭相搜錄其文以刊行,因搜錄其文者不同,故出現《東坡志林》卷數不一,又出現《仇池筆記》一書之狀況。《仇池筆記》共一百三十八條,與《東坡志林》重複三十六條(一說三十七條)。所記內容亦十分廣泛,涉及經史子集、制度風俗、軼聞時事、山川風物、佛道修養等各個方面,以記身邊瑣事及詩文評述為主,足資治史者參考。此書不知何時刻板刊行,收入曾慥《類說》,明萬曆年間趙開美從《類說》中輯出,凡書中所記與《東坡志林》互見者,但存標題,下注「見志林」字樣。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

內容預覽

《筆記》於《志林》,表里書也。先大夫既已序《志林》而刻之矣。玆於曾公《類說》中,復得此兩卷,其與《志林》並見者,得三十六則,去其文而存其題,庶無復辭,亦不廢若原書,此余刻《筆記》意也。竊謂長公才具七斗,遊戲翰墨皆成文章,故片紙隻字,無非斷圭折璧。才既高而節復峻,此足以起忮矣,況復呶呶不勝。其睥睨一世,則側目而揶揄之者,固將甘心焉?而相公廝壞,殆以柄國者為鱉矣。士固可殺不可辱也,議新法未必傷柄人之心,然此等語不足以徹髓耶!夫荊公固士也,學雖僻而奈何辱之哉?烏台之獄,豈盡人尤也乎!刻《筆記》。萬曆壬寅孟夏日,海虞清常道人趙開美識。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