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九寨溝到黃龍(龔保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從九寨溝到黃龍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從九寨溝到黃龍》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從九寨溝到黃龍

九寨溝到黃龍,是在今年4月7日遊覽完九寨溝以後。因為黃龍在地廣人稀、山大谷深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另一個縣:松潘縣,地況複雜,路途遙遠。為了及早趕到那裡,我們4月8日早晨天沒怎麼亮起床,簡單洗漱一下,就乘大巴車從九寨溝景區山腳下漳扎鎮匆匆向它馳去。

由於昨夜下過雪,車一離開鎮子踏上進山的道路,就見路邊樹木上、雜草上、灌叢上,以及一面面山坡上、一片片樹林上、一座座山峰上,滿是潔白晶瑩、彭松細軟的厚厚積雪。好的一點是,這裡無論是平躺在峽谷里的馬路也好,或者是盤旋在山腰上的馬路也好,抑或是高踞在山頂上的馬路也罷,都被早起的養路工冒着嚴寒、頂着冷風打掃得乾乾淨淨,沒一點兒積雪。從而使一條條蟄伏在崇山峻岭中的烏黑的柏油馬路,宛若一根根鋼鐵脊樑一樣,托舉着南來北往的一輛輛車輛自由順暢地奔跑。

儘管如此,我們乘坐的汽車行馳到大山里一個前不搭村、後不着店的名叫「關門子」的急轉彎的地方一段斜坡路上時,因路面上凍起凌,車輪打滑,汽車瞬間不聽駕駛員指揮,熄火向路邊滑去。我們車上三十多個乘客立即緊張害怕起來。

不過幸運的是,當汽車車尾滑到路邊一條較淺的水溝邊,汽車車頭轉到馬路中間時,汽車自動停了下來。

為了人身安全,也為了減輕汽車重量,便於駕駛員儘快將汽車再次發動起來開上那段斜坡路。我們所有乘客全部下車,站在離車有十幾公尺遠的安全地帶。可駕駛員連續幾次將汽車發動機點着,加大油門讓汽車往堅硬滑溜的斜坡路上面沖,汽車不但僅車輪在原地打滑轉動,一絲一毫前進不了,還有繼續往水溝溜的危險。

實在沒辦法了,駕駛員只好跳下車,從車後工具箱拎出一串沉甸甸、冷冰冰的防滑鐵鏈,雙膝跪在冰冷潮濕的地面,低頭彎腰鑽進汽車車底,吃力地把防滑鏈一點點仔細往汽車後輪上套。

約莫一個多鐘頭後,站在路邊雪地上已被凍得腳耳生疼,渾身瑟瑟打顫的我們,才再次登上裝上防滑鏈後終於被司機開上斜坡路的汽車,繼續向前走去。

汽車到了川主寺,已是下午一點多,因汽車途中拋錨耽擱時間和急於趕路錯過吃中午飯的我們所有人,肚子都餓得咕咕叫。

司機在路邊一排足有幾十公尺長的門面房前廣場將車一停下,導遊就帶領我們去一家他十分熟悉的川菜館吃午飯。

川主寺是高原上一塊非常難得的好地方,四面環山,中間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平壩,頭頂是碧藍澄淨的遼遠蒼穹。

四周的山坡上,除去蒼灰的岩石、低矮的灌叢、稀疏的樹木外,就是藏民們零零星星兩層三層淡黃色木樓和一頭頭正在低頭甩尾吃草的黑色髦牛。

中間的大平壩子上,道路寬敞,街衢縱橫。一棟棟樓房和一座座平房混雜在一起,高低不一,錯落有致。

這是一個居住着藏、羌、回、漢等四個民族人員的高原小鎮。

鎮上的房屋有住宅、廠房、商鋪、賓館、酒店、旅館、餐館、超市、作坊等。

四個不同民族的人在這裡各安生業,和諧相處,再加上全國各地所有游完九寨溝去黃龍景區的遊客經過這裡購物、就餐、住宿等,拉動了這裡經濟,使整個川主寺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也使其成為一顆散發着獨特魅力的高原明珠。

吃罷午飯,我們登上車又向前走了約一個鐘頭左右,汽車來到一個海拔三千一百多公尺左右的地方。鑑於汽車再往前走海拔越來越高,空氣越來越稀薄,氣壓越來越低,缺氧嚴重,以前不時有遊客產生高原反應暈倒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為保證每位去黃龍景區的遊客人身安全,政府專門在這條通往黃龍景區的必經之路旁設立了多個醫療救助站,每輛去黃龍景區的旅遊車走到這裡,必須在救護站稍作停留,一是讓醫護人員對每位遊客進行必要的醫療保健知識宣傳教育,二是讓有需要的遊客從醫護人員手上購買並服用少量防暈藥劑。

我們的車子在救助站院子一停下來,一個個兒約一米六一二、皮膚較黑、剪髮頭、高鼻樑、小眼晴、身穿白大褂的中年藏族女醫生就從車門上來,口若懸河、呱啦呱啦給我們講了一大通進入高原缺養地帶的危險、不良反應,和此前一些遊客出現的病情、險情案例。車上所有人頓時不由得都有點緊張害怕起來。為了萬無一失,保證身體健康,到黃龍後能夠開心愉快遊覽,大家聽完她的醫療保健知識宣傳教育後,紛紛從她手上購買防暈藥劑,並按她的叮囑當場喝下一部分,然後再留一部分帶在身上,以防到了景區遊覽時身體不舒服再用。

汽車下午兩點三十多分到達黃龍景區。

這個景區總面積四萬公頃,主要以規模大、種類多、形狀怪異、大小不等、色彩豐富艷麗的地表鈣化景觀,也就是各種彩色水池聞名。加之它山高草密、峽谷縱橫、雪山連綿、林海莽莽、碧水悠悠,素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美譽,被我國文旅部定為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還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自然遺產。

它的主景區黃龍溝,在岷山主峰雪寶頂下,呈狹長形,長約三千六百多公尺,北高南低,最高海拔四千多公尺,遠看酷像一條靜臥在蒼茫群山間峽谷里的黃色巨龍。

我們下車後隨東南西北、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到這裡的遊客,依次進入景區入口,登上纜車,十多分鐘後就抵達一個海拔四千多公尺的山頭。然後沿一條蜿蜒在山坡上、穿行在密林中、忽上忽下起伏不定的木棧道,向景區最北端黃龍景區最核心、最精彩、也最震撼人心的景點五彩池走去。

棧道兩邊一棵棵高大粗壯的雲杉、冷杉、華山松、白樺等樹木,皮色灰褐,皮膚斑駁,裂紋道道,蒼勁有力。

它們有的靜靜站立着,寂無聲息;有的被山風吹拂着,枝搖葉擺,沉積在樹身上的團團雪塊紛紛隨風掉落,在空中飛舞彌散,如煙如霧……

走到這條木棧道盡頭,往右一拐,黃龍溝就呈現在我們眼前。只見它陷落在兩邊高山毗連、雪峰插天的一道深谷里,寬約四五百公尺,由北向南呈緩坡狀漸漸低下去。溝里地面上沉積着的一層厚厚的積雪,如棉如素,如粉如絮,白茫茫一片,在燦爛陽光照耀下,反射着強烈的亮光,看上去非常壯觀。

東南西北那些長期居住在大都市一年兩載、三年五載、甚至十年八載見不到雪的男男女女遊客,紛紛搶占着有利位置,站在那一望無際的雪地前,要麼用手機拍雪的視頻,要麼讓同伴為自己拍與雪的合影,欣喜激動之情難以自抑。

我們沿木棧道往下走,穿過橫跨在溝里的一段遊客挨挨擠擠的棧道,很快又踏上溝對面山腳下通向五彩池的木棧道。往前走了不多遠,一座古色古香、歷史悠久的土黃色古寺突然進入我們視野。

它就是有名的黃龍寺。

據《松潘縣誌》載,黃龍寺由明代兵馬使馬朝覲建,又名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曾在此修道。還有傳說說,黃龍助禹治水有功,後人為祭祀在此修廟立碑,並有黃龍在此得道成仙。

此時的黃龍寺,積雪環繞,寂無聲息,沒人打擾,安逸靜謐,一派莊嚴肅穆氛圍。

過黃龍寺再往前走一千多公尺,就是總面積足有三四千平方公尺的天下馳名的黃龍五彩池。

但見那眾多位於雪山腳下形狀不規不則,位置高低不同,彼此連接在一起,如一塊塊梯田,似一面面鏡片,若一個個色塊的彩色水池。水質清澈見底,水面波平如鏡。水色天藍、鋼藍、碧藍、淺綠、橄欖綠、鵝黃、橙紅各異。它們互相映襯,絢麗多彩,瑩潤光潔,熠熠生輝,像養在深閨的處子,若嵌在大地上的美玉,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實在神奇,竟在這麼荒涼、這麼偏僻、這麼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創造出如此誘人的奇蹟,真叫人不可思議。

我們高興地和天南海北匯集到這裡的每位遊客,分別從遠處、近處、前面、後面、左邊、右邊、上邊、下邊等不同位置,為五彩池拍照、錄視頻,力爭從不同方位、不同視角把五彩池的美全部記錄下來,同時還請與我們同行的人為我們拍攝與五彩池的視頻、合影,讓五彩池如詩如畫、宛若仙境的美,永遠和我們身心融匯在一起。

游完五彩池,我們沒沿來時的路返回,而是順着修建在三公里多長的黃龍溝里的另一條木棧道一級級拾級而下,往山下走去,邊走邊欣賞黃龍溝另一些風景。

沿途路兩邊,白雪皚皚,雜樹叢生。杜鵑、忍冬、胡枝子、金露梅等灌叢和白樺、紅樺、雲杉、冷杉、華山松等各種喬木競相生長,構成了一個繁茂旺盛、多姿多彩的生態世界。

這條溝里還有很多有名的彩池,如爭艷彩池、娑蘿映彩池、明鏡倒映池、盆景池、迎賓池等。儘管它們層疊分明,大小有別,形態不一,韻味不同,也很有觀賞價值,但可惜的是,由於現在未進入雨季,這些彩池大都是乾涸的,只見池裡泥土和池邊堤坎,不見池水。我們觀瞻玩味一番後離它們而去。

回到景區入口停車場,時間已是下午六七點鐘光景。此時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冷風嗖嗖,寒氣浸人。

我們登上汽車,帶着對黃龍的美好印象和眷眷之情,往九寨溝漳扎鎮住宿地走去……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