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點子到產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從點子到產品:產品經理的價值觀與方法論》以產品經理的方法論與價值觀為主線,講述了產品經理在從點子到產品的過程中應該考慮的問題、思考問題的思路,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部分主要講述從粗略的點子到具體的方案,要經歷的步驟。第二部分主要講述如何落實方案,以及如何進行用戶研究、需求分析和產品設計。第三部分主要講述在落實方案的過程中要掌握的方法和管理技巧。最後一部分主要講述產品經理在工作和成長過程中要考慮的一些問題。

作者簡介

劉飛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碩士,點我達產品專家,前錘子科技產品經理、嘟嘟美甲聯合創始人。在知乎累計有 280000 贊同,「產品經理」話題下的優秀回答者。虎嗅網、36kr、雷鋒網、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媒體專欄作者。開有微信公眾號「劉言飛語」。 經歷了許多產品的興衰起伏,擅長用通俗易懂的故事與大家分享經驗心得。

原文摘錄

在相對成熟、處於發展期的團隊,需求管理就是產品經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就像長途駕車既要保證方向正確、目標清晰,也要保證在駕駛中的平穩、安全,不出差錯。 需求在不同的階段,產品經理對這個需求要負的責任是不同的。但需求要牢牢把控在產品經理手中。產品經理對每個需求都了如指掌,非常清楚,這才稱得上是「Manager」。 「讓正確的事情相繼發生」這句曾經流行過一陣子的話是對產品經理絕好的定義。

書評

故事得從五年前的某個午後說起。

彪哥告訴我,他準備孤注一擲全投產品崗,再也不寫代碼了。我那時沒搞明白產品崗到底是做什麼的,他說是產品經理的時候,我的反應跟絕大多數應屆生一樣:「剛畢業就能當經理了?」

一年後,彪哥已經在小米負責主題商店了,他告訴我,產品經理可能是大趨勢,小伙子要抓抓緊啊。於是我下定決心做產品,買了產品經理的老三件《Don't make me think》、《用戶體驗要素》和《啟示錄》,又買了那個年代的爆款雙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和《結網》,惡狠狠地啃起來。讀得異常開心,畢竟產品經理的書花花綠綠的都是畫。算法和編程書里都是大段大段的公式,無趣得很。

然後,也跟大部分同學一樣,畢業後就面臨始料未及的挫折和困難,意識到產品經理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做,也根本不是像書里說的,發明一些竅門、製造一些趣味,用戶就成群結隊屁顛屁顛地來了。在一個平台上,做一個模塊,如果確保其完整性、可用性,如何確保設計的落地和有效,大概更加重要。此時,也逐步有了大致的價值觀,心裡有了模糊的概念,知道產品設計和團隊協作是怎麼回事了。

在錘子科技高壓工作了一年後,彪哥找到我,說想搭夥創業。一方面是對認識七年學長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希望能挑戰自己,於是毅然離職。創始團隊基本都是 1~3 年工作經驗,所以實際上我們也都算是大學生創業者了。

創業當中遇到的難題驟然增多,而且比過去規模不可同日而語。我們要面臨一個空白的巨大市場,要搭建一個全新的產品,要花從來沒見過的那麼多錢,要為公司越來越多的員工負責。也就是在創業期間,我開始習慣於總結和復盤,把過去一段時間的經驗積累都具象成文字,記錄在案。當然,貼到知乎上本是無意為之,沒想到引起了很多產品經理的共鳴。我最早在知乎上也是寫段子而已。

轉眼已經快四年,創業的那些時光也恍如隔世。不過經過這幾年對產品持續的思考,讓我有了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和方法論。眾所周知,產品經理從來沒有所謂完整的、標準的或公認的知識體系,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我的這一套未必能與其他產品經理的工作無縫契合,但拿出一些片段來,以我在知乎和在行的體會,應當能對不少的產品經理有所啟發。

於是在電子工業出版社官楊老師的推動下,我把這些價值觀和方法論都塞進了我關於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從點子到產品》里。

這本書我分成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的是產品價值和用戶痛點。這是對產品經理來說最重要的環節。怎樣才算產品核心價值、怎樣才算用戶的痛點,決定了產品最本質的意義。如果缺失了價值、沒有擊中痛點,做產品就只能是湊熱鬧。

第二部分,講的是需求分析和功能設計。在挖掘到了上述產品價值和用戶痛點後,就要準確地找到需求,並且有針對性地做功能上的設計,這裡會涉及很多實際的操作方法,例如如何做用研、如何考慮用戶體驗。

第三部分,講的是產品管理,指的與產品相關的各種管理技能。文檔和需求是產品經理工作內容的載體,它們都需要良好的管理,而在工作流中,對協作和流程的管理、對團隊和自己的管理,也都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第四部分,講的是技巧和方法。我發現很多產品經理熟知產品實操的技能,卻不懂得許多處理事情的技巧和方法。這些我習慣於把它們統稱為軟實力。這一部分我就集中描述了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軟實力,以及應該如何提高它們。

說心裡話,寫完這本頗有個人風格和個人想法的書以後,內心誠惶誠恐,以忐忑不安的心情給很多產品領域的老師們過目,沒想到得到了不少認可。他們大多跟我的想法一樣:這本書未必能成為每個人的工作指南書,但卻能給很多新人展現產品經理工作的全貌,同時也給很多老人以不同層面的啟發。

非常感謝這些老師為我做的推薦,尤其是前百度副總裁俞軍老師,據說這是他第一次讀一本產品經理的書,榮幸至極。

以下是諸位老師們的推薦,提供給你關於這本書的不同視角,供參考:

我沒見過劉飛,但是看過他寫的一些產品文章,時有啟發。感謝劉飛發來的本書樣章,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關於產品的書,人生成就解鎖。

在我學習做產品經理的年代,沒有任何書或人可以學習,每一點經驗都要靠自己領悟。所以,首先,不看書也能做好產品經理,不用太在意看過什麼書或多少書;然後,時代不同了,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優秀產品經理,他們輸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產品方法,也出現了幾本產品書籍,初學者只要看完一兩本,就能對做產品有個全貌理解,產品經理初學之路就會快上很多,劉飛的《從點子到產品》正是這樣的一本書。

滴滴產品負責人,前百度產品副總裁、首席產品架構師、產品委員會主席 @俞軍

在社會分工逐步去組織化之後,傳統社會的基礎也發生了改變。依靠大組織、大體制的人會慢慢沒有競爭力,因此我們都應更關注自身的進化。進化過程中,產品設計就是不錯的思維方式,我們都可以把自己視為產品。比如,如何分析這個社會對我們的需求?如何判斷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如何驗證我們真的創造了價值?劉飛的這本書就提供給了大家一些思路,值得參考。

羅輯思維創始人 @羅振宇

一直以來,劉飛都以他誠懇和毫無保留的分享在圈內聞名,在我眼中,這本書也是一樣,劉飛把他做產品多年、從大公司到創業經歷過的所有總結和思考都加以提煉總結後變成了這本《從點子到產品》,書中從需求分析到文檔管理,從用戶研究到版本管理等具體產品工作中的實操問題都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方法和建議,這是尤其難得的。

互聯網圈內講「產品」的書,其實不少,但大多側重談感想思考和案例,其實真正能夠既有完整方法體系,又能具有實踐指導意義、兼顧落地執行,適合新人閱讀的書並不多。在我看來,劉飛兄的這本書做到了這一點。

三節課聯合創始人 ,《運營之光》作者 @黃有璨

看過劉飛在知乎上很多精彩的回答,也追過「劉言飛語」這個公眾號,當得知他要寫書的時候,就非常期待,因為以我的經驗,這些內容成書以後一定會更加精彩。這兩天看到書稿,發現脈絡和我的新書類似,都在說一個產品的從無到有,不由得一身冷汗……細看下來,實則各有側重,好比吃火鍋點了同一個底鍋,但菜品各異,推薦大家一併買來,按話題關聯閱讀 :)

良倉孵化器創始合伙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 @蘇傑


未來的產品體驗,會愈加側重於實用性、功能性,弱化表現層面的感官、體驗,但是恰恰是無形中的產品體驗是最難設計的,你要讓用戶感覺不到你的存在,但是卻仍然感覺你的產品好用,這更加考驗你的設計功底,這就像德國「隱性冠軍」給我們的啟示,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這又像「奧卡姆剃刀定律」,如非必要,勿增實體,大隱隱於形。

過去的5~10年,是產品經理野蠻生長的時代,沒人教沒人帶,未來5~10年,產品會越來越標準化、模塊化,如果你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學習,然後再突破創新,很有可能你就會一直掙扎在底層,而《從點子到產品》是一個好肩膀。

洋蔥淘CEO,TopDesign創始人 @elya

每年校招產品經理面試的時候總會遇到一類求職者,他們基於一個用戶痛點出發,規劃了宏大的產品,寫了詳實的產品策劃書,畫了精美的原型圖。他們在細節功能和交互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對從需求痛點到產品模型的過程拍腦袋,想當然。

一些產品經理不時會突發靈感想出絕佳創意,並動用資源將創意變成產品功能,但這些功能上線後不光達不到最初的「爆款」預期,甚至都曇花一現,無人問津。

從創意火花到完整產品的演進,是一條充滿陷阱的漫長過程,需要不斷的分析討論驗證。劉飛的《從點子到產品》正是為這個演進過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論。本書值得每位想入行或新入行的產品經理閱讀,以建立正確的產品思考和分析模式。

前錘子科技產品總監 @劉炯

這是一本緊湊而又不失可讀性的書,換句話說,有乾貨,但不會幹巴巴的。作為入行不久的產品經理,對其裡面大部分概念都不陌生,但生動的例子和系統的闡釋讓我的理解又深了一層。作者思考和總結的方法也很有價值,如果能有意識地學習他把知識,經驗,領悟串聯起來的能力,應該會對新人的成長有個很大的助力。唯一的缺點可能是會嚇跑一些自以為懂產品,會創業的人。讀完前兩章就會發現,由於行業還未成熟,可能現在產品經理門檻不高,但進了門以後,水也不淺呀。

AOL紐約總部產品經理 @酈橙 錦妖

我對劉飛這樣蛻變成功、生長有道的產品經理非常感興趣,拿到書稿一看,果然知識點豐富,有案例、有見解,感嘆如果剛入行時看到不知能節省工作中多少試錯的成本。

產品經理是嶄新的職業,沒有完美對應的學科,相關知識不斷更新迭代,落在紙頭的那一刻可能就已經有了新的發展。但成書和討論,對個人和業界都是很好的。想起那幾年和劉飛老師一起摸爬滾打,在產品設計上,掉到各種坑裡又奮力爬出來繼續互相挖坑的美好歲月,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

錘子科技產品總監 @朱蕭木

劉飛老師是我結識的很有特點的產品經理,一方面有極度理性的對商業產品和產品邏輯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又有天生天然的情懷和價值觀。這很難得,如果產品人能夠從本書中獲得思考和感染,建立自己的認識,無疑是極好的。

拼多多產品經理,前微信產品經理 @鄒劍波Kant

相比以往,互聯網時代其實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產品經理——一個至今依然風靡業內的崗位,雖然在大學中不存在一個專門為其設立的對口專業,但其所需的很多知識同樣可以從網上獲取。然而,由於該職業出現的時間並不算長,而且仍在快速發展中,所以鮮有人對相關的知識進行過系統地整理。與劉飛老師是在知乎上認識,其寫的很多回答都發人深思,在閱讀中我也獲益良多。很慶幸他能夠抽出時間,將以往的經驗與思考成體系地編撰成書。相信不管是憧憬着未來要成為一名產品經理的大學生,還是已在職場浸淫多年的產品經理同行,從此書中都能得到有益的收穫。

聚美優品高級產品經理,原禮物說產品總監 @鄭堅義

很早之前我就和劉飛一起探討過關於全棧 PM 的概念,可惜我們那時都還稍顯稚嫩,他不懂運營和市場,我也不懂產品和技術,我們覺得這個夢想太遙遠了。一年後我們卻都殊途同歸,各自出了一本本職工作上帶領新人入行的基礎科普書籍。而產生一本書的全過程,恰恰就是一個全棧 PM 的 MVP,在這過程中我們都飽經折磨,成長迅速,更全面和系統地梳理了知識體系,並且帶着用戶思維,儘可能講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並且都是新手在學習過程中最急需解決的痛點和難點問題,而正由於劉飛豐富的一線工作經歷,連最挑剔的老羅和最考驗人的創業都體驗過了,所以也只有他能夠給予大家最前沿最接地氣的思考和方法,這也正好是我對於"為什麼是他來寫"這一問題的答案。作為一個正在努力學做產品的市場人,面對這樣一個自帶運營和推廣基因的 PM,只能保持敬畏,步步緊盯,看下一步是誰先實現全棧 PM 的夢想啦。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