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繡繃架邊起身(韓樹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從繡繃架邊起身》是中國當代作家韓樹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從繡繃架邊起身
她從繡繃架邊起身,一個轉身,就是一幅油畫的呈現:一襲棕灰色的長裙裾,灰白的寬鬆外套,淺灰色的加長圍巾,長發飄逸,面色紅潤,亭亭玉立,英姿不凡。
她從繡繃架邊起身,一個轉身,便到了兒時玩耍的屋前場上、田邊湖畔,尋狗尾巴草,看藤蔓纏繞的不屈與蓬勃。毛豆黃了,一大堆,飽滿的莢、枯黃的莖、殘卷的葉,相擠、相擁、相連,依偎在一起。英姿停下腳步,將它們攝入鏡頭,發到朋友圈,「滿場儘是黃豆豆」,詩一般的標題。鏡頭擴散、延伸、幻化,英姿似看到春日裡跟在好婆身後一步一個小坑種豆的那個穿花布鞋扎羊角辮的自己,想到兒時新年裡剝毛豆乾的香甜。秋日裡,鄒英姿撐一條木船,帶上家人和貓咪,去荷塘看月光下的荷花荷葉,把繃架架到船上去,在荷香中穿針引線,吟誦即興抒寫的詩:「春華落盡,不失風骨;一池殘荷,如詩如畫」……一種心情,一種意境,一種狀態,《纏繞》《鎮湖漁民》《翠·江南》《快樂的豆子》,她的很多接地氣的優秀作品就是在腳下這片泥土、這片水域中獲得靈感的。我看過她的繡品《纏繞》,滿眼是莖藤纏繞着枝幹,是枝幹纏繞着莖藤,是綠色纏繞着紅色,是紅色纏繞着綠色,一節節纏繞,一段段纏繞,一枝枝纏繞,一層層纏繞……說不準下一幅就是《纏繞》的姊妹繡《依偎》,那構思,就產生在深秋走過毛豆堆那一瞬間,飽滿的莢依偎着枯黃的莖,殘卷的葉依偎着曼曲的藤。鄒英姿的很多作品,最初的創意就來自於生活中最初的一眼。
她從繡繃架邊起身,一個轉身,已經在路上。她一直在路上,行走天下,傳播蘇繡藝術。那天我在「英姿繡」採訪英姿,她剛從「一帶一路」非洲沿線摩洛哥回到家,時差還沒有換回,滔滔不絕地給我講她在摩洛哥展示繡品的故事。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在泉州,在洛陽,在敦煌;在東海,在西域;在歐美,在非洲……考察、採風、展覽、論壇、講座,汲取藝術的甘露,傳播蘇繡藝術的精華。曾經輾轉半個地球,從中國蘇州鎮湖出發,到英國倫敦,再到美國洛杉磯,鄒英姿一定要找到心中的聖物,那件在1907年被探險家斯坦因從王圓籙手中「騙走」的敦煌文物。在洛杉磯蓋蒂博物館終於見到《涼州瑞像圖》的時候,她情之所至,用我們民族最古老、最傳統、最崇高的跪拜禮儀,朝聖祖先刺繡藝術之巔,表達新一代刺繡人英姿煥發的願望。「我越過半個世界,只願尋找古代刺繡曾經輝煌的一頁。」話音未落,早已淚濕衣襟。看,剛從敦煌回來,又去泉州「世界佛教論壇」參展了,去拓展佛教與「一帶一路」,英姿首創的滴滴繡在禪心繡悅大放異彩。
她從繡繃架邊起身,一個轉身,望着剛摘下的殘荷,「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即興的詩句脫口而出。走下繡繃的鄒英姿,寫過不少詩,她出版的大型刺繡畫冊《禪心繡悅——鄒英姿刺繡藝術作品選》每一章節的序曲,都用自己創作的詩。英姿是生活的舞者、藝術的舞者,她在絹面上用細針和彩線舞蹈,她在生活中為捕捉到無處不在的美而舞蹈,她那一雙明亮的眼睛,是專為尋找美、發現美、表現美而生的。我喜歡她每一首植根生活的詩,我尤喜歡她最近創作的《我的心跳起舞來了》——
我的心像一隻春雨里的孔雀/張開它那染着狂喜色彩思想的羽毛/在它的狂歡中從天空找些幻想/渴望着一個它並不認識的人/我的心跳起舞來了/春雨隆隆地跑遍天空/驟雨卷過平地/百蟲在巢里靜等陽光/野鴨在漸暖的湖水裡嬉戲/雷聲滾滾//啊,我的心像孔雀般舞蹈/雨水在春的枝條上滴瀝/小鳥的翅膀驚擾了樹林/湖水沖洗了鄉村的草地/我的心跳起舞來了
她從繡繃架邊起身,一個轉身,把燦爛的笑容刻在每一位來訪者的心中。此刻,英姿藝術館成了溫馨和美、博大精深的蘇繡藝術大課堂,英姿會對你講述她的人生體念、藝術之路。如今,越來越多的各國青年藝術愛好者走進「英姿繡」,英姿每次都手把手地教這些金髮碧眼的洋學生。這不,剛走一批,鄒英姿又在誇他們了:「奧地利的學生拿針捏線靈活得很呢!」英姿蘇繡大課堂還辦到了工藝美院的講台,上了多個世界級藝術論壇。
從刺繡繃架邊起身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鄒英姿,圓睜着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的靈感像漫天的彩雲落滿繃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