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羋八子到宣太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從羋八子到宣太后,後宮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宣太后

電視劇看多了,一提及宣太后,必然會聯想到她的政治權力和混亂的私生活。有人認為她貪戀權勢,淫亂後宮。可事實上,宣太后是位難能可貴的女政治家。而且,在秦昭王逐漸成長為合格的君王的時候,她已經慢慢放權。她這一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所謂「姦情」,也是為了秦國而作出的無奈抉擇。說到底,宣太后留在史冊上的是一段傳奇歷史。


羋八子和宣太后


羋八子和宣太后是同一個女人的名號,這個女人是楚國人,姓羋,嫁給了秦國國君秦惠文王,因被冊封為八子,所以被稱為羋八子。八子是秦國後宮中的妃嬪稱號,君主的正妻是王后,其餘則按美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區分。秦惠文王在世的時候,羋八子只是秦國後宮中的一位普通嬪妃。


秦惠文王去世之後,王位由王后之子嬴盪繼承,是為秦武王。秦武王繼位後的第四年,即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為跟人比力氣舉鼎而折斷了脛骨,不治身亡。秦武王的突然離世,留給秦國一個大問題,就是誰來繼承王位。秦武王沒有兒子,王位的繼承者自然要在其同父異母的兄弟間選出。秦武王有許多兄弟,個個都覬覦王位,其中最有實力的人有兩個,一個是王后次子嬴壯,一個是羋八子的兒子嬴芾。


當時,羋八子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是朝中要員,手握大權,他對嬴芾的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朝中也有其他大臣支持嬴壯,認為他是秦武王的親弟弟,做秦國新君是合情合理。就此,兩大集團分庭抗禮,斗得難解難分。後來,在趙國的干預下,兩大集團相互讓步,選了在燕國做質子的嬴稷為繼承人。


嬴稷是羋八子的長子,從小就被送往燕國做人質,少年時代是在燕國度過的。因此,在朝中各派勢力為了王位繼承者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遺忘了這位王子,就連羋八子也是在魏冉的提醒下,才決定擁立嬴稷為王。


公元前306年,公子稷登基,是為秦昭王,其母羋八子成為太后,即宣太后。秦昭王當時年僅18歲,且又在燕國待了多年,對秦國政務難免有些生疏。宣太后自然而然承擔起輔政的責任,掌握了秦國的朝政實權。


宣太后掌權後,立即將自己的近親加官晉爵:拜魏冉為相國,封為穰侯;封同父弟弟羋戎為華陽君;封兩個親生兒子,公子悝為涇陽君,公子芾為高陵君。這四位君侯各個手握重權,勢力龐大,被稱為「秦國四貴」。


出色的女政治家


宣太后掌國之後,繼續了商鞅留下的治國政策,並不斷向外擴張,秦國勢力不斷壯大。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稱西帝,尊齊國國君為東帝。這一舉動等於向其他諸侯國宣告,秦昭王已經是半個天下的君王。這其中有宣太后的功勞。


不得不承認,宣太后是個出色而大膽的女政治家,這一點在她跟義渠王私通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


任何人看到私通二字,都會認為這個女人水性楊花、淫亂不堪。但是對於宣太后而言,「私通」一詞卻表明了她為秦國犧牲的勇氣。


義渠王是匈奴的領袖,儘管已經臣服秦國,但依舊蠢蠢欲動。秦昭王繼位不久,義渠王代表匈奴前來恭賀,叛逆之心流露無疑。這讓宣太后覺得這個匈奴人在欺負秦國新君,他內心的權力欲望已經在膨脹,而且此時匈奴的勢力已經可以跟秦國抗衡,如果不加以遏制,將來必成大患。對於這樣一個國家,強攻並不是上上之策,弄不好會兩敗俱傷,如此便會給其他諸侯國可乘之機。百般思索之下,宣太后選擇了美人計,用自己做籌碼,換得秦國的長久安泰。


就這樣,宣太后成了義渠王的情婦,並且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從這個方面來看,宣太后私通義渠王似乎也不全是出於政治目的,多多少少有些情分在裡面。這也不難理解,宣太后年紀輕輕便守寡,雖然手握重權,但情感卻無所歸依。她對義渠王產生情愫,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宣太后是個十分理智的人,她總是能分得清什麼是政治,什麼是感情。於是,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在甘泉宮殺了這個交往了30年的情夫。義渠王前腳被殺,秦昭王后腳就派兵攻打義渠,消滅了秦國在北方最強勁的敵人,順勢拿下隴西、上郡、北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宣太后利用自己身為女人的優勢來為秦國謀利,後世總是對她缺少讚譽,比如清朝學者王士在《池北偶談》中寫過一段話:「此等淫褻話,出於婦人之口,入於使者之耳,載於國史之筆,皆大奇。」怒斥的是宣太后見韓國使臣尚靳時說的一個比喻。


當年韓國被楚國圍困,韓國幾次三番請求秦國派兵援助,秦國都不予回應。後來,韓國派能言善辯的尚靳前來求援,對秦昭王說,韓國是秦國北方的屏障,韓國滅亡,對秦國一點好處都沒有,正是謂唇亡齒寒。宣太后聽後對尚靳說:「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大致意思是,我當年侍奉惠文王的時候,他一條腿壓在我的身上,我很不舒服,可他全身壓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卻感覺不到沉重,這是為什麼?是因為這個姿勢對我有利。今天韓國要秦國幫忙,秦國不管是士兵還是糧草,都不足以支持出兵韓國。要是為救韓國,日費千金,對我實在是沒有利。


宣太后這番話雖然淫褻,但其中的道理卻讓尚靳啞口無言。後人儘管對這番話有所詬病,卻不得不承認宣太后是位機智的政客,她這番話不正不經,將尚靳滿腦子正規的外交辭令都堵了回去。更為重要的是,秦國不出兵,這是個女人的決定,將來不會怪罪在秦王的頭上。誰能跟女人較真呢?


宣太后愛魏丑夫


宣太后在政界是一面不倒的鐵旗,但是在私生活里卻始終是個孤獨的女人。她跟義渠王相好,是為了保全秦國的天下。儘管其中可能摻雜着感情,卻不純粹,也註定沒有好結果。宣太后晚年的時候喜歡上了一個名叫魏丑夫的男子,這段歷史記錄在《戰國策·秦策二》一篇中。


這裡的愛,多半是寵愛之愛,而不是愛情之愛。不過後人依舊願意感性地認為宣太后對魏丑夫是付出了真情。


宣太后喜歡上魏丑夫,是在其晚年。按照魏丑夫的名字推斷,他應該是魏國人。那時的宣太后已是日薄西山,這不僅僅是指她的身體狀況,還指她的權力生涯。公元前266年,60歲的秦昭王突然宣布廢掉太后。原來之前謀士范雎曾勸說秦昭王要加強自身權力,削弱「四貴」及太后權勢,以防今後引起不必要的權勢糾紛,重蹈東周覆轍。秦昭王思前想後,認為范雎所言極是,便下令廢掉太后,並將穰侯魏冉、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趕到了關外。


被削權的宣太后終日悶悶不樂,身體狀況越發糟糕。在認為自己死期將至的時候,她並沒有提出什麼政治要求,而是要求魏丑夫能為自己陪葬。或許宣太后是真的愛上了魏丑夫,但魏丑夫對宣太后絕對是逢迎討好多過真情實意。當他聽說宣太后要自己陪葬的時候,十分害怕,惶惶不可終日,最後是庸芮出面為魏丑夫爭回了性命。


庸芮問宣太后,人死後是否還有知覺。宣太后說沒有。庸芮便說:「若太后之神靈,明知死者之無知矣,何為空以生所愛葬於無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積怒之日久矣,太后救過不贍,何暇乃私魏丑夫乎?」意思是既然人死後沒有知覺,何必一定要生前心愛的人陪葬。假如人死了真有知覺的話,那麼秦惠文王積怨已久,太后自己贖罪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跟魏丑夫私會。這番話說到了宣太后的痛處她也認為自己在感情上對不起秦惠文王,因此便將此事作罷。


公元前265年,宣太后帶着些許幽怨離開人世,落葬芷陽酈山。


參考資料 

  1. 從羋八子到宣太后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