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據文淵閣《四庫全書》和《綿竹縣誌》等文獻記載,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於成都浣花溪畔營造草堂時,以詩代函,於其好友,綿竹縣令韋續處覓得綿竹一叢,植於草堂,此竹至今尚存活於杜甫草堂。全詩法度謹嚴,音韻鏗鏘,充滿對友人的情懷和對綿竹的摯愛之情。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作品別名;從韋二明府續處覓錦竹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1]

華軒藹藹他年到,

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

幸分蒼翠拂波濤。

作品注釋

⑴"韋二明府續":韋續,杜甫好友,時任綿竹縣令。"二",指韋續排行老二。"明府",唐代人對縣令的敬稱,類似於漢代人稱縣令為"明廷"、"明公"、"府君"。"綿竹":綿竹縣特有的竹中珍品,葉細片多,節長,有柔韌性。每節上有圓圈,中黑如太極圖,竹梢挺立,冬枯夏榮,有別於其他竹類。

⑵"華軒藹藹他年到":出自王徽詩"長想憑華軒"和鮑令暉詩:"藹藹出垂桐"。"華軒藹藹"系指韋續的居所。

⑶"綿竹亭亭出縣高":出自陶潛詩:"亭亭復一紀",意指亭亭竹稍高出屋檐。"縣"即"懸",屋檐之意。這裡有稱讚韋續之意。

⑷"幸分蒼翠拂波濤":出自謝朓詩"蒼翠望寒山"。

點評鑑賞

《杜詩解》:……此皆卻將詩笑題。蓋春夏樂事,備足無塗,其塗事事皆在可緩。無端無事討事,又想數松(竹)點綴。靜坐三思,不覺自笑……因而自言自語,自嘲自笑,故詩中皆作推敲商榷之語。

《杜詩詳註》:此截律詩下閃句。

《詩式》:首句言韋嘗到綿竹為令,所謂平敘直起也。二句入綿竹,所謂從容承之也。三句言少甫宅里未嘗有此物,寫題中覓綿竹三字原理,轉變得好。四句寫"覓"字如順流之舟,與上首格律同。少陵詩多悲壯一派,此獨婉轉。(品)清逸。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3]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4]

視頻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可愛動畫賞析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三)杜甫辭官之謎

參考資料

  1.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