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仡佬族舞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仡佬族舞蹈
來自新浪的圖片
仡佬族舞蹈

中文名稱 :仡佬族舞蹈

類 型 :傳統舞蹈

年 代 :漢代

文學體裁 :賦

仡佬族舞蹈在傳統舞蹈中有《踩堂舞》和《酒禮舞》。《踩堂舞》是喪葬儀式中舉行的舞蹈。流行於貴州遵義、仁懷一帶。古代是在墳前進行,近代改在靈堂。舞蹈時,由3或4人分別吹笙、搖鈴、搖司刀、打錢杆作前導,眾人(無論男女)手拉手在後面魚貫而行。另外幾位女子,或舉着火把,或提着酒壺,或端着茶盤,盤內放酒碗或酒杯,在隊列旁向舞蹈者敬酒。這種多人舞有四瓣花、柳穿魚、梅花陣等複雜隊列的變化。人們邊唱邊跳,邊以足蹉地,還不時"呵嗬、呵嗬"地呼喊。《酒禮舞》在傳統婚禮時跳。領舞者執手帕領眾人在屋前場地上圍成圈,沿逆時針方向邊唱邊跳。一領眾合,氣氛熱烈。舞蹈動作簡樸。特點是順手順腳,屈膝向右頂騰。步伐為起伏的橫墊步,有時向前走跳。仡佬族群眾性的娛樂舞蹈有龍舞、獅舞等。當代的一些舞蹈工作者也根據仡佬族的傳統舞蹈編演了一些舞蹈,豐富了仡佬族舞蹈藝術。

主要分類

踩堂舞

又叫踩台舞,是在喪葬儀式中跳的舞蹈。每當仡佬族老人辭世之後,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後在遺體前跳踩堂舞,以此來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因系在靈堂前跳舞,靈堂又通常設在堂屋中,故名為踩堂舞。踩堂舞的舞者均為男性,三、四人為一組,一人吹蘆笙,一人打錢杆,一人搖鈴、一人舞絲刀,邊舞邊唱輓歌。舞蹈時身體微曲,來回跳躍,舞步右腳落地稍重,成蹉步。舞蹈過程主要靠隊形的變化來完成。隊形變化有"四瓣花"、"柳穿魚"、"梅花陣"等。

牛筋舞

隆林縣弄麻仡佬族在老人大病初癒後,跳牛筋舞慶祝,祈望老人健康長壽。主跳者是老人的大女婿或大侄女婿,陪跳者是女性親屬。主跳者背一個竹編蒸籠,籠中放只空碗,手執一條30多公分長的熟牛筋。陪跳者手拿一根筷子,設法敲響籠中的碗,敲響一次,主跳者喝一杯酒,陪跳者的筷子若被牛筋擋住落地,陪跳者也要被罰飲酒一杯。舞畢,將數斤鮮牛肉和牛筋獻給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猶如牛筋一樣堅韌有力。

獅舞

是很受群眾喜愛的娛樂活動,具有雜技藝術的特色。搭建以8至12張大方桌一層層疊壘而成的高台,最上面的桌子四條腿朝天,總高度10多米。一個舞獅班子,少則四五人,多則15人。一般同時登台表演的是4人。兩個人扮獅子,把獅頭獅皮披蓋在全身,只露兩腳;另外2人分別裝扮成孫猴和笑臉和尚。有時還有同時出場的小獅子[1]

視頻

仡佬族舞蹈《丹·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