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代王昭君謝漢帝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代王昭君謝漢帝疏,臣妾①奉詔出妻單于②,眾謂臣妾有怨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③,敢謝陛下④以言,用明臣妾之心無怨憤也。

原文

臣妾①奉詔出妻單于②,眾謂臣妾有怨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③,敢謝陛下④以言,用明臣妾之心無怨憤也。

夫自古婦人,雖有賢異之才,奇畯⑤之能,皆受制於男子之下,婦人抑挫至死,亦罔敢雪於心⑥; 況幽閉殿廷,備職禁苑⑦,悲傷自負⑧,生平不意⑨者哉! 臣妾少奉明選,得列嬪御⑩; 雖年華代謝(11),芳時(12)易失,未嘗敢尤怨於天人; 縱絕幸(13)於明主,虛老於深宮,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14)國家以戎虜未庭(15),干戈尚熾,胡馬南牧(16),聖君北憂,慮煩師征(17),用竭民力; 征(18)前帝之事,興和親之策,出臣妾於掖垣(19),妻匈奴於沙漠,斯乃國家深思遠謀,簡勞省費之大計也。臣妾安敢不行矣。況臣妾一婦人,不能違陛下之命也。

今所以謝陛下者,以安國家,定社稷(20),息兵戈(21),靜邊戍,是大臣之事也。食陛下之重祿,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為陛下謀之; 曰將,宜為陛下伐之。今用臣妾以和於戎(22),朝廷息軫顧(23)之憂,疆埸(24)無侵漁(25)之患,盡繫於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26),移於臣妾之身矣。臣妾始以幽閉為心,寵幸是望(27),今反有安國家,定社稷,息兵戈,靜邊戍之名,垂(28)於萬代,是臣妾何有於怨憤也。願陛下宮闈(29)中復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後,用妻於單于,則國安危之事,復何足慮於陛下之心乎!

陛下以此安危繫於臣妾一婦人,臣妾敢(30)無辭以謝陛下也!

(《河東先生集》)

注釋

①臣妾——王昭君自稱。②出妻單于——出嫁給匈奴君主。③行——動身前往匈奴。④陛下——此處指漢帝。⑤奇畯(jun)——畯同俊,特出。⑥罔敢雪於心——不敢傾吐心事。⑦備職禁苑——在宮廷充當宮人。⑧自負——無處訴說,壓抑於自心。⑨不意——意想不到,沒有想到。⑩嬪御——宮中妃妾。(11)代謝——消逝。(12)芳時——青春。(13)絕幸——始終不受寵幸。(14)不期——沒想到。(15)未庭——尚未臣服。(16)南牧——向南侵犯。(17)慮煩師征——恐怕出兵征討。此處「征」,征討、征伐。(18)征——依照。(19)掖垣——此處指宮廷。(20)社稷——國家。(21)兵戈——戰爭。(22)戎——古時中原人對西北少數民族的泛稱。(23)軫顧——深切的掛念。(24)疆埸(yi)——邊疆。(25)侵漁——侵擾掠奪。(26)一旦之功——用「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之意,指戰勝敵人的功勞。(27)幽閉為心,寵幸是望——一心只想深居宮廷,盼望得到皇帝寵幸。(28)垂——流布。(29)宮闈——宮廷。(30)敢——怎敢,豈敢。

賞析

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是雜文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代王昭君謝漢帝疏》就非常成功地運用了這種手法

從字面上看,作者代擬這封奏疏,是為了表明王昭君對「奉詔出妻單于」不僅沒有怨憤,還充滿了感激之情。在文章的第一層,作者寫了王昭君的身分:作為自古「受制於男子之下」的婦人,作為「悲傷自負,生平不意」的嬪御,如今可以為國家效力,使國家簡勞省費、解除憂慮,這還有什麼怨憤呢?但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卻是,王昭君雖然不再是一般受抑挫的婦女和幽閉殿廷的嬪御,其「受制」 、「不意」的命運卻是無法擺脫的,「罔敢」、「未嘗敢」、「安敢」這些話就說明了她不是無怨憤,而是有着幽深的怨憤。在文章的第二層,作者寫了王昭君向漢帝表示謝意的原因: 本來應由將相們負責的「安國家,定社稷,息兵戈,靜邊戍」的大事,如今盡繫於王昭君一人身上,使其美名流傳萬代,這還不值得感謝嗎?而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卻是,一個命運不能自主的弱女子被迫作出犧牲,恰恰證明了居崇位、食重祿的將相的無能和卑劣,他們不過是尸位素餐。「敢無辭以謝陛下」,正是對他們的尖銳譏刺。 雜文《代王昭君謝漢帝疏》原文及鑑賞 王昭君是西漢時人,出嫁匈奴呼韓邪單于事在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柳開為什麼要在將近千年之後代寫這麼一篇奏疏呢?這就要聯繫柳開所處的時代背景。宋代開國之初,北方邊地時有戰爭發生,柳開曾於河南上蔡「率民饋糧從軍」,並上書宋太宗,請求「於河北用兵之地,賜臣步騎數千,令臣統帥行伍」 ,後來在寧邊軍(今河北博野)任上,率兵與遼軍對抗,並親自組織策反,以圖收復幽州,不意成功在即,卻被罷官改任。此後由於朝中主和派的作梗,屈辱忍讓便成了宋對遼的基本國策。柳開對此痛心疾首,但又毫無辦法,於是就借千年古人王昭君之口,進行抨擊,隱晦曲折地表示自己的不滿。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奏疏,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代擬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