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象考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儀象考成》,中國清代對天文觀測的專著。主編允祿 (見「曆象考成」)、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刑部尚書張照。協理者刑部左侍郎覺羅勒爾森,工部左侍郎何國宗、實際負責者欽天監監正德人戴進賢(I. Kogler,1680—1746)與奧人劉松齡(A. De Hallerstein,1703—1774)。本書共32卷,分2部分。第1部分為卷首上、下。第2部分為卷1—30,近30萬字。有乾隆十九年(1754)武英殿版刊行;有 《四庫全書》本和坊刻本。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了乾隆初期修訂康熙年《靈台儀象志》重編星表的經過及全部成果。卷首載有乾隆序言及製造儀器與增修南懷仁 《靈台儀象志》的奏議。上卷敘述了新制璣衡撫辰儀的結構構造與製造方法。下卷敘述了使用儀器測量日、月、五星與恆星的原理與計算方法。均有文有圖。繼而,卷1詳細記載了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座名稱與星數。在中國傳統的283星座1 464星中,測得277座,1319星作為正星。另又增測1 614星,分注方位,作為各星座的增星。近南極諸星,按西方星表,列23座,150星。全部合計300座,3 083星。糾正了 《靈台儀象志》若干錯誤,附有 《恆星全圖》、《赤道北恆星圖》與 《赤道南恆星圖》 3幅。以下為星表。卷2—13以中國古代從星紀至析木的十二次次名作十二宮宮名,依黃經次序記各星黃道經度與黃道緯度,精度至角秒。並有赤道經緯度作對應,附赤道歲差及星等。卷14—25為同樣方式的依赤經次序排列的赤道經緯度表,以黃道經緯度作對應,亦有赤道歲差及星等。卷26為黃道南北10度以內的恆星表。卷27—30記載了天漢即銀河分別在黃道與赤道之南及北的界線的經度,精度至角分。本書為18世紀中葉新測的較精確的恆星位置表,現今所用中國星名,即沿用本書採用的表述形式。本書所測各星,與古代星座已有相當差異,然星數較多,甚為完整,為現代所通用,並據以作中西對照恆星表。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儀象考成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