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仰望河東(張引娣)檢視原始碼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仰望河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仰望河東》中國當代作家張引娣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仰望河東

那天,河東不太歡迎旅人,我們剛上路,雨就「噼里啪啦」下開了。

一上高速,老天爺更是龍顏大怒,「嘩嘩嘩」的滂沱大雨從天而降,雨刷不停地「唰唰唰」,眼前還是一幅濃密的水簾,我的一顆心提到嗓子眼兒。路上的車全開着燈,看,那幾輛車都不敢走了,停在了右邊的緊急車道上。路上的水橫溢着往前涌,我們的車子緩慢地前行。望着前邊的河東,我不禁想起當年黃河泛濫改道,該是多麼可怕的情景:頃刻間,河水暴漲,一如脫韁的野馬,鋪天蓋地朝房屋、樹木、牲畜、人湧來,哭聲、叫聲、喊聲……混雜在一起,這塊土地——古老的中都市瞬間就被淹沒,只剩一片浩浩湯湯的黃泥水了。

還好,到目的地時雨收斂了許多,變成了絲絲縷縷的細雨。我們來到普救寺里的鶯鶯塔前,望着綠樹翠竹掩映下的寶塔,我仿佛看到了從古至今無數的痴情男女為愛赴湯蹈火。白色的塔身訴說着愛情的聖潔,十一層的檐角無言中寫滿磨難,我靜靜地矗立在塔前,任思緒流淌。還好,《西廂記》中張生與鶯鶯在紅娘等人的幫助下歷經磨難,終成眷屬。可是現實中,有多少人發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感嘆。民間傳說梁山伯祝英台情深意濃,化成彩蝶翩翩起舞;牛郎織女緊緊相隨,隔着銀河默默相望;白蛇許仙衝破人世的界限,還是被法海壓到塔下;孟姜女不遠萬里尋夫,一片痴情哭倒長城。是啊,「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一曲《站着等你三千年》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我趕快離開這讓人唏噓之地,我們這些中年人,左手牽着爸媽,右手牽着孩子,把那份美到極致的情愫還是深深藏在心裡最柔弱的地方為好。

一出門,就想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啊,每個小孩子,只要會說話了,基本就會隨着大人「咿咿呀呀」地背這首詩了。我也不知當年誰教會我的,反正衝着這首詩,今天一定要登上鸛雀樓。據說當年王之渙、王昌齡、高適三位朋友正在飲酒作詩,有人提議,讓他們三人作詩,不要署名,然後讓那些樂師歌女選出自己喜歡的詩彈奏演唱,結果歌女們唱了王之渙三首詩,王昌齡兩首,高適一首。這個小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它卻讓王之渙聲名大振。

很快,我們就登上了鸛雀樓。站在樓頂,放眼四望,中條山逶迤綿延,仿佛一道綠色的屏障,保護着河東這塊熱土;黃河緩緩穿行,繞成一條亮麗色的銀帶,穿梭其間;華山高聳雲天,只見山頂若隱若現,藏在雲霧之中。遙想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三天三夜,戰鬥激烈,血染山河,浸紅了鹽湖水;舜在這裡「都於蒲坂」「不失孝道」,對繼母不計前嫌,都是言恭必敬,永遠傳為佳話;還有人人皆知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不斷考察思索,終於在此地疏通河道,引水長流,造福後世……這塊熱土的歷史真的熠熠生輝。

我望着華山之巔,不禁想起了剛才導遊所說的「中華」的由來,原來是依據當初先民都是沿着黃河棲息而居,生活在中條山和華山中間的這條峽谷,這裡留下了三皇五帝的足跡,因而後人就取了這兩座山的第一個字,號稱「中華」了。不管這個說法是否正確,但它說明了河東確實歷史悠久。

當然,河東不但歷史悠久,而且人傑地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柳宗元是這裡人,他與韓愈並稱「韓柳」,成為唐代散文的兩座高峰,他的散文合集就名為《柳河東全集》;著名評論家,寫下《二十四詩品》的司空圖也是河東虞鄉人,他當年為躲避戰亂,隱居家鄉完成著作,為後世評論詩歌提供了有力的旁證;大名鼎鼎的武聖關羽,也是河東解州人,他的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故事可是家喻戶曉……這些,都讓這塊土地神秘厚重了許多。

最讓我感動的那天下午,我們的車子忽然拋錨了——車胎爆了,幾個文弱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看着車子是老虎吃天無從下抓,我心裡暗自着急,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這該怎麼辦?正在我們束手無策之時,一輛路過的小車忽然停了下來,一個身穿黑色短袖的年輕人下車走了過來,「怎麼回事?」我們忙說明情況,他二話不說,就彎下腰看起來了。原來,我們剛才連千斤頂都沒有打開,我忙着到前邊放預警信號去了,他就直接幫忙把車子頂上去了,接着又慢慢卸下輪胎,然後才直起身擦擦汗,又從後備箱拿下備胎,仔細告訴我們怎樣往上安裝。友人忙掏煙,「不抽,我不抽煙。」他說。

友人一急,拿出一百元,說:「謝謝,太謝謝了,你買瓶水喝。」

他擺擺手,頭也不回地朝自己車走了,我們連聲說:「謝謝,謝謝啊!」是啊,現在世風日下,許多人碰到這種事情唯恐避之不及,而他,這個小伙子如此熱心,主動停車下來幫助,還不收我們的謝意,這種古道熱腸真的久違了。

其實,一開始,我準備寫走近河東,但寫着寫着就仰視起河東這片土地。是呀,不管是壯麗的山川,還是深厚的人文;也不管是悠久的歷史,還是現在這位素不相識的小伙,都讓河東——這塊古老的土地高大神聖。 [1]

作者簡介

張引娣 筆名夏日小荷,中學語文教師,陝西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