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仲冬紀·忠廉》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一·仲冬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目錄

原文

士議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則尊於富貴也,利不足以虞①其意矣。雖名為諸侯,實有萬乘,不足以挺其心矣。誠辱則無為樂生。若此人也,有勢則必不自私矣,處官則必不為污矣,將眾則必不撓北矣②。忠臣亦然。苟便於主利於國,無敢辭違,殺身出生以徇之。國有士若此,則可謂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難得,其患雖得之有不智。吳王欲殺王子慶忌而莫之能殺,吳王患之。要離曰:「臣能之。」吳王曰:「汝惡能乎?吾嘗以六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滿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劍則不能舉臂,上車則不能登軾,汝惡能?」要離曰:「士患不勇耳,奚患於不能?王誠能助,臣請必能。」吳王曰:「諾。」明旦加要離罪焉,摯③執妻子,焚之而揚其灰。要離走,往見王子慶忌於衛。王子慶忌喜曰:「吳王之無道也,子之所見也,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免而去之,亦善矣。」要離與王子慶忌居有間,謂王子慶忌曰:「吳之無道也愈甚,請與王子往奪之國。」王子慶忌曰:「善。」乃與要離俱涉於江。中江,拔劍以刺王子慶忌。王子慶忌摔之,投之於江,浮則又取而投之,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國士也,幸汝以成而名。」要離得不死,歸於吳。吳王大說,請與分國。要離曰:「不可。臣請必死!」吳王止之,要離曰:「夫殺妻子,焚之而揚其灰,以便事也,臣以為不仁。夫為故主殺新主,臣以為不義。夫捽④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慶忌為之賜而不殺耳⑤,臣已為辱矣。夫不仁不義,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吳王不能止,果伏劍而死。要離可謂不為賞動矣,故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廉,故不以貴富而忘其辱。衛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於使。翟人攻衛,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祿者,鶴也;所貴富者,宮人也。君使宮人與鶴戰,余焉能戰?」遂潰而去。翟人至,及懿公於榮澤,殺之,盡食其肉,獨舍其肝。弘演至,報使於肝,畢,呼天而啼,盡哀而止,曰:「臣請為襮。」⑥因自殺,先出其腹實⑦,內懿公之肝。桓公聞之曰:「衛之亡也,以為無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於是復立衛於楚丘。弘演可謂忠矣,殺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衛之宗廟復立,祭祀不絕,可謂有功矣。

注釋

①虞:通「娛」,使……快樂。②將眾:率領軍隊。撓北:敗北,潰逃。撓:通「橈」,屈服。③摯:通「縶」,拘囚,束縛。④捽:揪住頭髮。⑤特:只,不過。之:「為」的間接賓語,代要離自己。⑥襮:表,外衣。弘演剖腹,把懿公的肝置入自己的腹中,猶如給肝穿上外衣。⑦腹實:腹中之物,指內臟。

譯文

士人的名節不可被屈辱,這是因為士人十分珍視名節。珍惜名節,就會把它看得比富貴還尊貴,私利就不足以使士人的心情快樂了。即使名列諸侯,擁有萬輛兵車,也不足以使士人的心志動搖。假如受到羞辱,就不願活下去。像這樣的人,有權勢一定不會自私自利,做官一定不會貪贓枉法,率領軍隊一定不會屈服敗逃。忠臣也是如此。只要有利於君主,有利於國家的事情,決不會推辭,一定殺身成仁為君主為國家獻身。國家如果有這樣的士人,就可以稱得上擁有人才了。像這樣的人本來就很難得到,國家的隱患在於即使遇到這種人,君主卻不了解他們。吳王想要殺掉王子慶忌,但是沒有誰能殺死他,吳王很憂慮這件事情。要離說:「我能夠殺死王子慶忌。」吳王說:「你怎麼能行啊?我曾經乘着六匹馬的馬車追趕他,一直追到江邊,卻趕不上他;用箭射他,他左右兩手各接了滿把的箭,卻還射不中他。而今你拔劍在手卻舉不起手臂,登上車子卻無法倚靠車軾,你怎麼能行?」要離說:「壯士只擔憂自己不夠勇敢罷了,哪裡用得着擔憂事情做不成呢?大王假如能夠相助,我一定能夠成功!」吳王說:「好吧。」第二天,吳王假裝將要離治罪,拘捕了要離的妻子和孩子,處死了他們,並燒了屍體,撒了骨灰。要離逃跑,跑到衛國去見王子慶忌。王子慶忌很高興說:「吳王暴虐無道你親眼見到了,是諸侯共知的。如今你得以倖免離開了他,也算幸運了。」要離和王子慶忌住了不長一段時間,就對王子慶忌說:「吳王暴虐無道越發厲害了,我願意跟您去把他的國家奪過來。」王子慶忌說:「好。」於是他跟要離一起渡江。行到江中,要離拔劍刺中王子慶忌。王子慶忌揪住要離的頭髮,把他投入江中,等他浮出水面,就又把他抓起來投入江中,像這樣反覆了三次。王子慶忌最後說:「你是天下的國士,饒你一死,讓你成名。」要離得以不死,回到吳國。吳王非常高興,願意跟他分享國家。要離說:「不行。我決心一死!」吳王勸止他,要離卻說:「我讓您殺死我的妻子和孩子,並燒了他們的屍體,撒了他們的骨灰,為的是有利於事業,但我認為這是我的不仁。為了原先的主人要殺死新的主人,我認為這是我的不義。王子慶忌揪住我的頭髮把我投入江中,我三次被投入水裡,三次浮出,我之所以還活着,只不過是王子慶忌對我開恩不殺我罷了,我已經受盡屈辱。作為士人,不仁不義,而且又已經受辱,決不可以再活在世上了。」吳王勸止不住,要離最終還是用劍自殺了。要離可以稱得上不為賞賜所動,所以面對大利而不改變自己的氣節;要離也可以稱得上廉潔,正因為廉潔,所以不因富貴而忘記自己的恥辱。衛懿公有個臣子叫做弘演,奉命出使到國外去。這時,狄人進攻衛國,衛國的百姓說:「國君把官位俸祿給予鶴,把富貴賜予宮中的侍從,國君還是讓宮中的侍從和鶴去迎戰吧,我們怎麼能迎戰?」於是百姓潰散而去。狄人到了,在熒澤趕上了衛懿公,把他殺了,吃光了他的肉,只把他的肝扔在一邊。弘演回來,向衛懿公的肝復命。復命完畢,他一邊呼叫上天,一邊痛哭,表達完哀痛之後才停止,說:「我願意為國君作軀殼。」於是他剖腹自殺,先把自己腹中的內臟取出來,再把衛懿公的肝放入腹中,而後就死了。齊桓公聽到這件事情後說:「衛國滅亡,是因為衛國君荒淫無道,而今有像弘演這樣的臣子,不可不讓衛國生存啊。」於是齊桓公在楚丘重建了衛國。弘演可以稱得上忠誠,殺身捨生為他的國君而死。他不只是為國君而死,又使得衛國的宗廟得以重建,祭祀不斷,真可以稱得上有功啊。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視頻

仲冬紀·忠廉 相關視頻

《呂氏春秋》記載古人1米7,原來中國古人都這麼高
呂不韋傳奇:呂不韋和大家講學問,編寫呂氏春秋

參考文獻

  1.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2.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
  3.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