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革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價格革命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專有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新航路開闢的另一個經濟後果是引起「價格革命」。其表現是: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西班牙,再從西班牙流向熱那亞,最後甚至流入奧斯曼帝國。在白銀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向東流動時,它所經過的地方必然發生下述現象:物價迅速上漲,貨幣貶值,出現偽幣,投機活躍。在一個世紀裡,西班牙的物價上升了大約四倍,其他歐洲國家雖然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它們傳統的經濟關係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物價猛漲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以致被稱為價格革命。
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國家階級關係的變化。由於價格革命的影響,受到嚴重損害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實際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於貧困破產;另一部分人是城鄉的僱傭工人,由於他們處於被雇用的地位,而國家為保護僱主的利益,一再頒布限制提高工資的法令,致使工資的增長幅度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在價格革命中獲利最大的是商品生產的經營者,即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農場主、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牧場的新貴族,還有繳納定額貨幣地租的富裕佃農。他們既能夠更廉價地購買勞動力,又有大量產品待價而沽。同時,對英法等國家來說,價格革命還有另一個作用,即初步理順了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時期的價格體系。因此,在英法等國內經濟體系能夠較順利地進行資本主義改造的國家裡,價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興起,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但是,價格革命對西班牙所起的作用卻不同。16世紀前期,西班牙國內社會經濟雖一度呈現出繁榮局面,工商業中的資本主義關係也有所滋長,但封建結構仍相當頑強。面對農產品的價格猛漲,封建貴族只是一味加強封建剝削,城市中的行會繼續控制着手工業生產。這就造成西班牙國內工農業生產難以發展,所產糧食不足以養活本國居民,所產羊毛仍然大量輸往尼德蘭和意大利,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更加高於英國、法國、尼德蘭的同類產品,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稱霸歐洲的政策,將巨額財富用於軍事和政治活動;西班牙貴族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揮霍,這都造成從美洲殖民地運回的金銀很快就轉到其他國家的供貨者和債權人手中的局面。因此,西班牙進行的殖民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它所開闢的殖民地市場,很快被英法等國的商品占領;它從殖民地掠奪的財富,並未被自己國內的工農商業所吸收,而是輾轉流入英法等國後才轉化為資本。據統計,1492~1595年,西班牙從美洲運回金銀共約價值40億比塞塔,留在國內的最多只有2億比塞塔,僅占5%.
「地理大發現」引發了16世紀歐洲的「價格革命」。西歐國家進行海外探險的最初目的之一就是要尋找更多的黃金和白銀。地理大發現之後,大量低價的黃金、白銀進入歐洲,引起貨幣貶值,物價飛漲。這次物價上漲涉及了工業和農業的各種商品,上漲幅度前所未有,在時間上持續了一個世紀,所以在經濟史上被稱為「價格革命」。
參考文獻
-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搜狐,2017-12-14
- ↑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