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任熊花卉四條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任熊花卉四條屏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任熊花卉四條屏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任熊花卉四條屏

年份:清

類型:繪畫

規格:每幅縱140.7厘米,橫32.7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作者:任熊

藏品鑑賞

任熊花卉四條屏,清,任熊繪,紙本,設色。每幅縱140.7厘米,橫32.7厘米。   這是一組條屏,由《夾竹桃雞圖》、《桃柳雙燕圖》、《紫藤圖》、《菊石圖》4幅構成。作品內容取材於自然,風格寫實。   《夾竹桃雞圖》軸,作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畫家30歲時,但已屬其晚期作品。本幅上無作者款印。夾竹桃枝幹秀麗挺拔,花朵盛開正艷,婀娜嫵媚,一隻山雞悠閒地在山石上休憩,神態嫻靜。畫面設色淡雅,花與雞相得益彰。山石輪廓多用中鋒,轉折明顯,墨色變化自然和諧。石面墨色濃淡不一,雞羽則以大筆點染,夾竹桃花葉色彩鮮亮濃郁,使畫面極富整體空間感和層次感。   《桃柳雙燕圖》軸,本幅上無作者款印。楊柳青青隨風搖曳,桃花幾株隱現其中,枝頭上兩隻燕子正歡快地嬉戲。畫家巧妙地通過彎曲的柳條和燕子的上下飛舞增加了畫面的動感,暗示出輕拂花柳的春風。畫面風貌寫實,設色明麗,色彩對比柔和,桃花在柳條間若隱若現,成為畫面中最明麗的亮點,可見畫家在色彩運用上的嫻熟技藝。   《菊石圖》軸,本幅自識「癸丑重陽前一日任熊渭長畫於不舍」,鈐「渭長」朱方印。此畫作於重陽節前一日,以秋色為背景表現了幾方湖石與黃紫相間的數株菊花相依的情景。菊花花葉以水墨暈染、墨筆勾筋而成;湖石以淡墨大筆皴擦,濃墨點苔,表現出蒼硬的質感。菊石相伴,剛柔相濟。畫面風貌雅致脫俗,石與花相映成趣,充分地表達了肅殺的秋意,而設色的花瓣卻巧妙地調劑了畫面的冷寂,黃與綠的色彩使人覺得神清氣爽。   《紫藤圖》軸,本幅上無作者款印。一株紫藤輕垂在湖石旁。紫藤作靛藍設色,明艷動人,秀美高雅,而湖石則以大塊水墨渲染而成,不加勾勒,縱橫的墨色呈現出南方湖石的潤澤之貌。此幅作品的構圖於四屏中最為絕妙。天下湖石之美以太湖石為最,而太湖石中則以漏、透、瘦、皺者為絕品,此幅中之湖石正應漏、透之妙。隱於其後的紫藤依稀可見,其若隱若現之美使人浮想聯翩。此幅作品為四屏中最精緻之作。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1]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