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凡"戈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凡·哥爾
原文名 Yvan Goll
出生 1891
法國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聖迪耶
逝世 1950
職業 現代主義詩人

他主要生活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對現代詩歌感覺的形成做出重大貢獻.伊凡·哥爾的詩歌風格體現出從表現主義到超現實主義這一轉變過程。他的早期作品富於表現主義的抒情性,滲入他晚期作品的超現實主義精神中;他的晚期詩作比較朦朧,深入到人類精神、自我、夢幻和死亡的領域中進行探索。他以自己對超現實主義的理解方式去創造「超現實」,[1]

個人簡歷

伊凡·哥爾(Yvan Goll, 1891-1950)伊凡·哥爾,二十世紀前半期最重要的法國現代主義詩人之一,生於當時由德國控制的法國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聖迪耶,1912年至1914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學攻讀法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移居瑞士,在那裡結識了羅曼·羅蘭茨威格漢斯·阿爾普等人,1916年與女詩人克萊爾·斯圖德爾相遇, 1921年與之結為伉儷。哥爾於1919年至1939年間居住在巴黎,其間與阿波里奈及其他超現實主義詩人、藝術家過從甚密,並認識了詹姆斯·喬伊斯。 1939年,哥爾為避戰禍而移居美國,1943年至1946年在美國創辦了文藝刊物《半球》,他此間的合作者有安德烈·布勒東聖-瓊·佩斯亨利·米勒等人。1947年,他攜妻返回巴黎,1950年2月27日死於白血病。   哥爾主要用法語和德語創作,但不時也用英語創作。哥爾的生活與創作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度過的,因此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他共著有十多卷詩作,此外還有一些劇本和小說。他的詩作從總體上體現出從表現主義到超現實主義這一轉變過程:早期詩作富於表現主義抒情性,並滲入他晚期作品的超現實主義精神中;他的晚期詩作則比較朦朧,深入到人類精神、自我、夢幻和死亡的領域中進行探索。他以自己對超現實主義的理解方式去創造「超現實」,用新的聯想、意象、隱喻去寫作。哥爾對現代詩歌作出過重大貢獻,那就是他的詩歌作品有助於現代詩歌感覺的形成,並且成為現代詩歌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世紀前半期最重要的法國現代主義詩人之一,共出版十幾卷詩作,對現代詩歌詩歌感覺的形成做出重大貢獻。[2]

作品賞析

第七朵玫瑰

  • 第一朵玫瑰是花崗石
  • 第二朵玫瑰是紅葡萄酒
  • 第三朵玫瑰是雲雀翅膀
  • 第四朵玫瑰是鐵鏽
  • 第五朵玫瑰是懷念
  • 第六朵玫瑰是錫
  • 而第七朵
  • 最為嬌嫩
  • 那信仰的玫瑰
  • 那夜之玫瑰
  • 那姐妹般的玫瑰
  • 只有在你死後
  • 才會長出你的棺材[3]

文獻參考

  1. 用新的聯想、意象、隱喻去寫作。
  2. 哥爾新浪網
  3. 伊凡·哥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