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莎貝拉二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莎貝拉二世西班牙語Isabel II de Borbón,(1830年10月10日- 1904年4月10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女王(1833年-1868年在位)。[1]

背景

暴躁王斐迪南七世的長女

伊莎貝拉二世是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的長女,生於馬德里。 她的母親是斐迪南七世的第四任妻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德·波旁-兩西西里。 屬於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而且是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的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哈布斯堡王朝成員)的外甥女。在沒有男性子嗣的斐迪南七世去世後,其女兒伊莎貝拉(當時只有3歲)被宣布為西班牙的女王,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則成為攝政(1833年9月29日)。在費爾南德死後僅幾週,這位王太后就和宮中的一個衛隊長戀愛、結婚。

沒有男性子嗣繼位的王朝

伊莎貝拉二世能夠繼承王位,有賴於斐迪南七世設法說服了西班牙國會廢除薩利克繼承法。在來自法國的波旁王朝於18世紀入主西班牙時,他們把法國的薩利克法典也帶到了西班牙,並引用其中的王位繼承條例取代了西班牙原有的王位繼承法。

按照薩利克法典,女性無權繼承王位;這很快成為西班牙王室男性親王們反對伊莎貝拉二世統治的藉口,引發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卡洛斯戰爭。

爭位=

親王發動了叛亂

在伊莎貝拉二世繼承王位之後,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唐·卡洛斯親王立刻發動了叛亂,即所謂第一次卡洛斯戰爭(1833年10月4日。

唐·卡洛斯認為他自己是最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伊莎貝拉二世作為女人無權成為國王。唐·卡洛斯自稱為「卡洛斯五世」,其支持者不在少數。

支持唐·卡洛斯及其後代成為西班牙國王的人被稱為卡洛斯派,主要由舊貴族和天主教教會中的保守分子(如耶穌會)組成。他們的活動成為19世紀西班牙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資產階級支持女王

伊莎貝拉二世的支持者包括軍隊和國會中的自由主義者;這些人希望從沒收耶穌會和宗教騎士團財產的行動中獲利,並在西班牙通過一部限制國王權力的憲法。

西班牙的資產階級也抱著削弱封建貴族勢力的願望支持女王。10月17日,得到葡萄牙、法國、英國等國支持的攝政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宣布對叛亂者進行討伐。戰事延續了7年,其間唐·卡洛斯曾於1837年進攻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1839年,卡洛斯派的主力才被粉碎,唐·卡洛斯被迫逃亡法國。

1840年7月,在西班牙作戰的卡洛斯派分子被全部消滅,伊莎貝拉二世的王位終於獲得穩固。

婚姻

穢亂王室女王下嫁堂兄

在第一次唐·卡洛斯戰爭之後,遭受人們反對的王太后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將攝政的權力交給了戰爭時期政府軍最有力的將領之一巴爾多梅羅·埃斯帕特羅。自己和情人離開西班牙,到巴黎去雙宿雙飛。

埃斯帕特羅進行了一些比較激進的改革,結果引起保守派的強烈反彈;他在兩年之後被納爾瓦埃斯將軍發動的軍事政變推翻。

埃斯帕特羅被迫流亡英國,而納爾瓦埃斯一派則成立了由華金·馬里亞·洛佩斯領導的內閣。這個內閣誘使國會宣布伊莎貝拉二世已經成年(實際上是13歲)。3年後來自卡斯蒂利亞的保守派分子又迫使16歲的女王結婚,對像是她的堂兄弗朗西斯科·德·阿西西·德·波旁。其實當時伊莎貝爾二世的求婚者大有人在,弗朗西斯科只是由於法國的支持而勝出,可是伊薩貝爾的確不喜歡這位娘娘腔的夫君,是一位修女佩特希尼的干預,才最終答應下來。

夫君內衣上的花邊比她還多

結婚那天,女王郁悶的發現,夫君內衣上的花邊居然比她還多。婚後不久兩人就告分居。公開分居一年之後,雙方允許對方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實際上,一直有流言說她的所有孩子都不是弗朗西斯科親王生的,因為親王是一個有名的同性戀者。例如,很多人相信伊莎貝拉二世唯一活下來的男孩、最終登上西班牙王位的阿方索十二世的父親是女王的一個情夫近衛軍長官恩里克·普伊戈-莫爾托(Enrique Puig y Moltó)。

女王淫蕩不拘,一生風流韻事不斷。受罪惡感困擾,她時常陷入宗教狂熱分子,比如修女佩特希尼神父克拉里特一夥人的影響中,不能自拔。[2]

統治

兩次險遭暗殺

1843年-1868年,是伊莎貝拉二世親政的時期,正值法國革命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湧來。西班牙的自由主義反對派力量也日益擴大,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宮廷陰謀和政變革命層出不窮。

她只好靠頻繁更換政府來應付,25年中西班牙更換了34屆政府,頒布了7部憲法,發動了15次暴動,形形色色的佞臣集團紛紛上台執政。

伊莎貝拉二世本人過著荒淫頹廢的生活,有時還會用任性的、毫無理智的方式乾預國內政治。女王似乎對軍隊和教會中的反動分子格外垂青,這就使她在西班牙人的心中更為可憎。她曾兩次險遭暗殺,但都被僥倖躲過。

1854年-1856年,改革派於發動革命使1848年因大赦回國的埃斯帕特羅重新掌權。埃斯帕特羅不久引退。

1856年-1863年,「自由聯盟」的統治;隨後「自由聯盟」和軍閥輪番上台執政,他們把改革派和一切進步人士排斥於政治權力之外。在整個伊莎貝拉二世統治時期,西班牙人民的生活狀況沒有改善。由奸臣和軍隊把持的政府極其腐敗,而女王的宮廷本身又是一個滋生腐敗的根源。

爆發西班牙大革命

1868年,終於導致了西班牙革命的爆發。改革派將領胡安·普里姆在1866年發動過一次失敗的軍事政變。經過兩年準備之後,加上她平時依賴的兩個將軍的去世,嚴重削弱了她的地位。

1868年,胡安·普里姆再次起事,結果成功地翻了政府。伊莎貝拉二世在她的主要依靠、保守派軍官們的零星抵抗被弗朗西斯科·塞拉諾和普里姆的軍隊粉碎。

1868年9月,伊莎貝拉二世逃亡法國。[3]

1870年6月25日,伊莎貝拉二世在巴黎正式宣布退位,以希望其子阿方索可以繼承西班牙的王冠。但是,以弗朗西斯科·塞拉諾為首的攝政團選擇了意大利王子阿梅迪奧·德·薩伏依擔任西班牙的君主。

1870年12月,胡安·普里姆遇刺身亡的事件,使阿梅迪奧的處境十分尷尬。由於窮於應付西班牙的混亂局勢,阿梅迪奧一世在1873年主動退位,共和主義者建立了西班牙第一共和國。

1874年12月28日,保皇派將領阿塞尼奧·馬丁內斯·德·坎波斯發動政變,迎回伊莎貝拉之子阿方索十二世,波旁王朝得以復闢。

1904年4月10日,女王伊莎貝拉二世逝世。 [4]

參考資料

  • 191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前任:
斐迪南七世
西班牙女王
(名義上與弗朗西斯科一世共治)
1833~1868
空缺期
原因:弗朗西斯科·塞拉諾攝政團臨時政府
下一位相同頭銜:阿瑪迪奧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