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漱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藤漱平,日本愛知縣人。文學學士,國立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二松學舍文學部教授,日本中國學會評議員,東方學會會員,現代中國學會會員,中國語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古代文學翻譯家、研究家。是日本有廣泛影響的紅學家,優秀的教育家,同時還是位出色的翻譯家。他熱愛中國文學,有着近50年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生涯,《紅樓夢》研究在他的事業與成就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目錄
伊藤漱平 - 簡介
伊藤先生,1925年10月20日生於愛知縣一個頗有名望的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是位學者,酷愛中國書法,崇尚宋明理學,注重思想道德禮儀文化傳統,對中國文學有很深的造詣,得天獨厚的家學淵源,加上天資穎悟,他自少年時就萌發了對中國文學和書法的濃厚興趣。他牢記父親「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得先學習中國書法」的教誨,每天堅持練習學寫中國字,寫信也用毛筆;中學時期,他已能熟練地背誦和書寫不少唐詩和宋詞。這期間,他父親曾贈給他一方精心雕制的「致良知」硯以鼓勵。明代學者王陽明提倡「致良知」,意思是追求優良的道德智能,實際上就是道德的自我完善。當然,父親贈「致良知」硯,既反映了他對兒子的期望,也是他個人嚴於律己的寫照。家庭環境給了他極大的影響。因此,伊藤先生稟承父意,畢生把「致良知」看作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致良知」也成了他思想與行動的力量源泉。
伊藤漱平 - 生平
1943年,伊藤漱平進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在普遍重視理科的時代,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中國文學專業。
1945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師從日本著名漢學家倉石武四郎、增田涉、長澤規矩也、松枝茂夫等教授,正式開始了對漢學的研究。1949年畢業後,進入東京大學大學院(研究院),其畢業論文題目就是有關《紅樓夢》作者和續書問題的《紅樓夢札記———關於曹沾和高鶚》。同年8月,任北海道大學助教。1955年升任島根大學文理學部講師,「從事李漁戲劇的研究」。次年升為副教授。
1955—1958年,參加《世界大百科事典》(33卷本,平凡社刊)中國文學部分的編寫。
1960年,轉任大阪市立大學文學部副教授。1959—1961年參加《中國古典文學全集》(33卷本,平凡社刊)的編譯,主編第24—26卷《紅樓夢》。
1959—1962年參加《亞洲歷史事典》(10卷本,平凡社刊)的編寫。
1962年參加「清末文學語言綜合研究」,具體負責「清末文學的書志學研究」。1964年參加「明清文學語言綜合研究」,具體負責「清末文學的綜合研究」。
1965年參加大阪市立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室《中國的八大小說》第1部《中國近世小說的序論》的編寫,撰寫《近世小說的文學、語言與它的時代》、《近世小說的研究與資料》等章。
1965—1966年參加《世界文學小辭典》(新潮社刊)中國部分的編寫。
1970年轉入北海道大學任文學部教授,併兼任文學部中國語中國文學專業主任。
1970—1972年參加《增訂中國古典文學全集》(60卷本,平凡社刊)的編譯,主編第38卷《嬌紅記》、第44—46卷《紅樓夢》。
1970—1974年參加《世界大百科事典》(33卷本,平凡社刊)中國文學部分的修訂。
1971—1972年參加《中國的語言與文學》(天理時報社刊)《文學篇》的編寫,撰寫《程偉元刊〈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小考》一章。1
971—1974年參加《大現代世界百科事典》(20卷本,學習研究社刊)的編寫。
1973年參加《萬有百科大事典》(24卷本,小學館刊)第1卷《文學》的編寫。1975年在北海道大學中國文學談話會上作了《解放後的〈紅樓夢〉研究與毛澤東》的報告。
1977年轉入東京大學文學部任中國文學教授。1978年,兼任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語中國文學專修課程主任、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中國語中國文學專門課程主任。此後,曾多次訪問中國。
1980年6月,應邀參加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召開的首屆國際《紅樓夢》學術研討會;
中國大陸於1986年6月、1992年10月、1997年8月,分別在哈爾濱、揚州、北京召開了三次國際《紅樓夢》學術研討會,伊藤漱平都無一例外地參加了會議。
1986年3月,從東京大學定年退職後,轉任私立二松學舍大學教授,併兼任同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中國學專攻主任,繼續活躍在學術領域。
伊藤漱平 - 成績
主要譯著有:《紅樓夢》(3卷,平凡社,1958年初刊,1971—1973年修訂版);《清末五四前夕文學集》(平凡社,1963年);《光照大地》(胡萬春原著,新日本出版社,1963年);《嬌紅記》(平凡社,1972年)等。
伊藤漱平 - 榮譽
伊藤先生長期研究中國古代小說,發現蓬佐文庫收藏着李漁的小說《連城璧》,於是,就想方設法影印了出來,終於使海內外研究者看到了這部小說的原刻本。同時,伊藤先生還用了數年時間,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李漁創作小說的許多問題,特別是《無聲戲》和《連城璧》的創作、刊行年代,及從《無聲戲》到《連城璧》的變化過程,張縉彥獲罪的原委,都考證清楚了,從而發表了長篇論文《李漁的小說的版本及其流傳》(《日本中國學會報》第36集),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是他對研究中國古代小說史和保存傳播中國珍貴文化典籍做出的又一個貢獻。
伊藤漱平先生的藏書之多,在日本知識界亦是很有名氣的,而《紅樓夢》程甲本,及《嬌紅記》兩部書,是他特別珍藏的,他的齋號「兩紅軒」也由此而來。
伊藤先生與紅學有緣。他曾先後參加了第一、二、三屆國際《紅樓夢》學術討論會。1980年,在美國的威斯康辛召開的第一屆國際《紅樓夢》學術討論會上,伊藤先生作了《漫談日本(紅樓夢)研究小史》的報告,引起了許多國家《紅樓夢》研究者的興趣。1985年,伊藤先生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邀請,在兩校作了關於《紅樓夢》和李漁的學術報告,其熱情、爽朗、學問淵博,富有幽默感給與會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1986年6年,他參加了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紅樓夢》學術討論會,他被選為顧問委員會的主持人。他作了題為《關於七十回(紅樓夢)的假設》的報告。
伊藤漱平 - 作品
伊藤漱平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熱愛是由衷的,他在中國文學的翻譯方面,成果也是很突出的。除上舉諸譯作之外,較重要者尚有:《今古奇觀》、徐懷中的《我們播種愛情》、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等。在這些翻譯作品中,他最引以為豪的,大概就是《紅樓夢》和《嬌紅記》。這兩部書是伊藤漱平特別珍藏的。他的齋號『兩紅軒』也由此而來。」1975年以後,伊藤漱平「歷任日本中國學會的評議員、理事、專門委員,東大中哲文學會的理事長、會長、評議員,1980年以後,歷任東方學會常任評議員、監事等」。1986年3月,伊藤先生以六十歲而定年退休東京大學。為了紀念先生華甲,大阪市立大學、北海道大學、東京大學的同僚和學生們共同編輯了一部《伊藤漱平教授退官紀念中國學論集》(1986年,汲古書院)。這本書一共有四十三篇論文,達到一千一百頁的大冊。這也表示了先生學德的一端。「伊藤先生退離東京大學教授之任時,做了一首《華甲有感》詩,表現出四十年來治『紅學』的感慨」。這首詩是這樣寫的:「求紅索綠費精神,夢幻恍迎華甲春。未解曹公虛實意,有基樓閣假歟真?伊藤漱平又自號「紅樓夢主」。總之,伊藤漱平不僅對《紅樓夢》有着十分深摯的感情,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不過,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知名的紅學家,並不僅僅因為他曾經翻譯過《紅樓夢》,更重要的,還是由於他在《紅樓夢》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
伊藤漱平 - 重點事件
伊藤漱平的全譯本《紅樓夢》,共分上、中、下三冊,由平凡社作為《中國古典文學全集》之第24卷、25卷、26卷分別出版。上冊初版於1958年12月,內容包括前35回;中冊初版於1959年10月,內容為36回至80回;下冊初版於1960年12月,內容包括後四十回。1963年2月,平凡社再版了該譯本的改訂普及版。1969年、1973年,又出版了改譯本。據伊藤漱平自己說,他首次翻譯《紅樓夢》,始於1957年,1967年至1970年,「再次參照諸本,銳意改譯,作為《中國文學大系》之一出版」。伊藤漱平第三次改譯《紅樓夢》始於1996年秋天,並於1997年10月全部出齊。茲據平凡社1978年11月1日初版第8次印刷本,將伊藤漱平譯本略做介紹。該譯本上冊卷首附有《「家系」及主要人名表》,卷後附有《解說(附《紅樓夢年表》)》、《大觀園圖》、《賈家世系圖》、《榮國府府邸想象圖》、《恭王府平面圖》。內文包括第1回至第40回;中冊卷首附有《「家系」及主要人名表》,卷後附有《壽怡紅院群芳開夜宴座次圖》、《賈家世系圖》、《榮國府府邸想象圖》。內容包括第41回至第80回;下冊卷首附有《「家系」及主要人名表》,卷後附有《賈家世系圖》、《榮國府府邸想象圖》、《〈插圖復原總表〉及插圖解說》。內容包括第81回至第120回。
伊藤漱平 - 評價
日本漢學家受中國乾嘉學派的影響較深,他們在《紅樓夢》研究中發揮了考據方面的功力。這一點在伊藤教授的文章中尤顯突出,他的絕大部分文章是以考據的方法寫成的,文章具有翔實、沉穩的特色。這些研究文章與西方研究者的文章相比,風格殊異」。這一番總結,基本上概括了伊藤漱平等日本老一代紅學家的治學特點。倘若要將伊藤漱平劃歸某一個紅學流派,那麼,他應該屬於「新紅學考證派」。
在日本漢學界,在紅學領域投入精力最多成果也最大的一個人,便是「紅樓夢主」伊藤漱平。他自1954年10月發表第一篇紅學論文《曹沾與高鶚試論》之後,五十年來幾乎從未間斷過對《紅樓夢》的研究和翻譯工作。伊藤漱平迄今已發表紅學文章近五十篇,範圍所及,幾乎涉及到有關紅學的方方面面,但就總體來看,他所最為關注的,則主要是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脂硯齋評語、《紅樓夢》的版本源流及成書過程、後四十回續書等方面。這些論文,不僅在數量上超過了其他日本的紅學家,即在質量上也大都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伊藤漱平 - 參考資料
[1] 濟南文史網 http://www.jnzx.gov.cn:8080/Html/58112006515163650-1.Html
[2] 偶社 http://www.oushe.cn/p/OS2007100118906.html
[3] 小木蟲 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HLMX200501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