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通河特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通河特大橋全長達57.9821公里,是哈大高鐵全線最長的橋。整個橋體共有1772個墩台,12處連續梁。為了達到防震的目的,這座大橋被設計成了矩形空心橋台,其橋墩也採用了圓端形墩,整座橋均按地震烈度七度設計。

長春四環路跨伊通河大橋是長春市目前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跨河橋樑,也是吉林省目前單跨最大的拱橋,同時還是在國內首次應用大跨度鋼管混凝土主拱肋和40米寬鋼箱梁的橋樑。這座飛燕式鋼管混凝土異型拱橋,橋長260米,橋寬40米,主跨158米,採用對稱布置。這座大橋的建設除了注重實用性之外,也因其獨具特色的美觀性而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景觀橋。

它是長春市投資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施工工期最長、集景觀和功能於一體的標誌性建築——102國道跨伊通河大橋2009年11月建成通車。這座歷時一年半建設、投資2.53億元的大橋,使外地車輛經高速公路入長、去往長春北部的時間縮短了一半。同時,這座大橋也堪稱長春的第一景觀橋[1]

規模

「這是吉林省單跨最大的拱橋!」據長春市建委主任崔國光介紹,四環路跨伊通河大橋從2008年5月正式開工。

作為連接南部新城、伊通河兩岸的重要通道以及四環路的重要交通結點,四環路跨伊通河大橋是長春市目前為止建成的規模最大的跨河大橋。該橋總投資2.53億元,主橋為三跨飛燕式異型拱橋,長260米,主跨158米,寬40米,面積1.04萬平方米。橋樑首次在國內應用大跨度鋼管混凝土主拱肋和40米寬鋼箱梁,具有「V」形墩,是長春市所有建設橋樑中科技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一座[2]

作用

作為長春市又一標誌性建築,四環路跨伊通河大橋的造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遠處眺望,橘紅色的橋拱十分醒目,整個大橋像一輪彎月,而走近觀看,橋身又宛如一朵盛開的花朵。

「這座橋造型美觀大氣,設計科學先進,是長春市橋樑中的精品!」長春市副市長王學戰說,四環路跨伊通河大橋的竣工通車對完善城市路網布局、分流城市車輛、緩解城市南部和東部緊張的交通狀況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這座大橋將加快南部新城建設步伐,促進周邊地區社會及經濟發展。   

長春市102國道跨伊通河大橋

2009年11月15日,中鐵十三局集團六公司承建的102國道跨伊通河大橋現場條幅矚目,彩旗飄揚,氣氛喜慶熱烈,長春市政府投資建設管理中心、長春市政設計院、寧波交通諮詢監理有限公司、中鐵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300餘人齊聚於此,共同慶祝長春市投資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施工工期最長、集景觀和功能於一體的標誌性建築----102國道跨伊通河大橋建成通車。

102國道跨伊通河大橋建成通車儀式於9時38分正式開始,在聽取長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崔國光關於102國道跨伊通河大橋「V構施工難度大,主拱肋、鋼箱梁分段多,拼裝工藝新,鑽孔樁孔徑大」的工程特點、「該橋既是凝聚春城人心的民心工程,也是加快春城發展的動力工程,大橋建成後,車輛從高速公路駛入長春市區後,走此橋,經四環路,抵達長春北部,節省近一半時間」的建成意義、「如此大跨度鋼管混凝土主拱肋、40米寬鋼箱梁應用,在國內尚屬首次」科技地位等總體匯報後,長春市副市長王學戰對六公司102國道跨伊通河大橋的建成通車表示熱烈祝賀,對長期以來奮戰在施工一線的中鐵十三局集團建設者表示衷心感謝。    102國跨伊通河大橋的建成通車,既是廣大建設者兩年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結晶,又是中鐵十三局集團向又快又好發展中的春城獻上的一份厚禮。

視頻

伊通河特大橋 相關視頻

伊通河 大橋
從南溪到北湖,長春伊通河上有多少大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