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伏姜與酒姜(王紅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伏姜與酒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伏姜與酒姜》中國當代作家王紅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伏姜與酒姜

當薑汁、紅糖與伏陽融為一體時,會有怎樣的神奇?

數九第一天,把密封於陶罐兒中的姜與紅糖、酒,挖地三尺,埋於土中與大地合抱時,又有何感?

我對伏姜的了解可以追溯到四十多年前,而對酒姜的初識要比它晚十年。

記憶中,缺醫少藥的年代,看上去黑乎乎、黏稠拉絲、甜中帶着微辣香的伏姜簡直就是靈丹妙藥:什麼傷風感冒要喝它,肚疼胃疼要喝它,酒後吐真言時要喝它,消化不良要喝它,就連女性臉上長斑也要喝上它。

在我十多歲時,母親就開始曬伏姜了。由於伏姜的製作過程相對麻煩,所以,我家基本是兩年做一次,做一次至少也要五斤姜五斤紅糖的量。

每每做伏姜前,父親都會請人從河南山王莊捎回老薑。每次都由我來洗姜、去姜皮、切薑片兒,父親搗薑片兒,母親擠薑汁。   那時做伏姜全程採用古法製作。像這種傳統手法做出的伏姜完全保留了姜的原生態,同時還注入了陽光味道。倘若含一口咽下,你會感覺全身的毛細血管兒都將振奮起來!

搗姜所用器皿是阿姨家的一個砂石對臼,它形如超特大號搗蒜用的鹽罐,和它配套的還有一個砂石搗錘,砂石搗錘比柚子個頭還猛實。它的頂端中心鑿有擀麵杖粗的一個洞,洞眼裡嵌着一根圓木棒。

搗薑片兒很費氣力,凡持錘者在搗的過程中,需要雙手帶動雙臂不停地將砂石圓錘輕提重放。搗完五斤薑片兒常常需要半天時間

搗姜的艱巨任務通常都由父親來完成,偶爾,母親也會替換父親搗幾把。搗制時,臼底一次所放薑片兒不宜太多,最好邊搗邊放。在搗的過程中,不斷有薑片向着邊緣上方蹭,同時還有大量薑汁飛濺而起,有的甚至濺入父親眼中,辣的父親使勁擠眼,直到擠出一滴眼淚才肯罷休。這時,等在一旁隨時續薑片兒的母親在父親停下的一瞬間,快速地用小勺刮下附在臼邊緣上的姜,同時翻起底部的姜。父親繼續一錘錘往下砸。再看,片片薑片兒在重錘的擊打下,全都塌在臼底成了一片姜泥。這時,就需出臼擠汁了。

最初的半小時,父親手上的搗錘威風凜凜,錘下頻頻出料。後半小時,父親的雙臂開始不聽使喚時,母親就會接過父親手中的錘搗制一番。而父親乘機站起來抽支煙,過把癮。

母親從不讓父親擠汁,她擔心父親手指上的煙味污染到薑汁。

儘管母親擠過薑汁的雙手火辣辣的不舒服,但並未影響她提錘搗姜的頻率,搗錘在她的手上時起時落,薑汁也隨着錘落飛濺在她臉上手上。

母親用塊兒乾淨白紗布裹住一團出臼的姜泥使勁往搪瓷盆中擠汁,黃色的薑汁順着母親指縫往下淌,姜團在母親手裡不時變換着方位,她繼續用力擠壓,直到姜團不再向下滴汁為止。

當搗二遍三遍時,薑末就可多放些,並在薑末中加涼水,邊加邊搗。這工夫不用多久,便可收工了。 三

那時沒有冰箱,伏前搗出的薑汁需及時和紅糖攪拌好,盆上蒙塊兒乾淨白紗布,再在盆沿四周用鬆緊帶將紗布綁好,盆中插根去皮花椒棍兒或竹筷,置於高凳之上,白天曬在陽光下,晚上偎在爐火旁。

伏天瓦攏不干,如若遇上白天、,夜晚下的好年景,不出三伏,伏姜就曬成了。

但總有天不遂願時,遇上颳風、陰雨連綿的數伏天,就得靠爐火煨置了,否則,水汽不散盡,薑糖汁就會出毛變質。

初曬時,薑糖汁常常顯示不和狀態,紅糖沉底,薑汁覆蓋。這就需要多攪和了。

陽光下曬久了,表面會有層薄膜形成,這時,更需攪拌讓其融入其中,繼續曬制,再有再攪,直到太陽落山後偎在爐火旁。日復一日,經過三伏天的曬和偎,原本清湯寡水的薑糖汁已經變成香氣濃郁、色澤深厚、濃度黏稠的粥狀了。

伏盡,就該將它們倒入消過毒的玻璃器皿中了。

伏姜的味道實在誘人,我們就想吃一口解嘴饞。但母親不答應,她說:「當身體需要時才能喝,不然就會上火生口瘡。」有一次,我和弟弟偷偷喝過,還真應驗了母親的話。

看來,伏姜也有禁忌:陰虛火旺者不喝!

平日,凡有風寒感冒、受涼肚疼、胃疼不消化者來求伏姜,母親總會慷慨大方地在來者碗中舀上幾勺,還不忘告知人家需要再來。

伏姜一度在百姓生活中享有靈丹妙藥的盛名,它的知名度與功效相輔相成。

三伏天曬好的伏姜只要保存妥當,即可長久食用。 四

婚前,我只熟悉伏姜。婚後到了婆家,才知道那裡的百姓家家戶戶做酒姜。據說,此方是一河南籍江湖醫生走街串戶行醫時留下的。

酒姜的製作過程要比伏姜簡單得多。它只需把姜洗淨切碎末,然後和紅糖、高度白酒按1:1:1攪拌好裝入一密封罐中,數九當天挖地三尺,將罐子埋入土中,數九完畢將其刨出。據說它的驅寒功效高於伏姜。

一次肚疼,婆婆挖了兩勺酒姜讓我喝。剛一入口,我只覺得滿嘴熱辣辣、粗碴碴的難以下咽。

屏住呼吸,我強忍着喝下半碗酒姜,很快胃就暖和起來,肚疼隨即緩解了。

這裡的百姓鍾情於酒姜,就如母親鍾情於伏姜一樣。若拿它與伏姜相提並論,除口感遠遠不及伏姜爽口,其療效還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唯一的缺陷就是其中所含酒精並非人人受用。

近幾年,為改變口感,做酒姜的人家也進行了改革,攪拌機打汁後棄掉薑末,然後按比例將三者攪勻裝於陶罐器皿中,數九當天,即封好口埋於地下三尺,直到出九方可刨出,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的醞釀,吸足了天地精華的酒姜圓滿修煉成功了。

我知道,伏姜市場銷售良好,但市場售出的伏姜往往不靠伏天太陽曬,而靠伏天火熬製,據說功效也不錯。

酒姜知曉者不多,願此方也能一脈相傳。[1]

作者簡介

秦道廉,曾經的老三屆知青,四川綿陽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