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伏莽,讀音fú mǎng ,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軍隊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潛藏的寇盜。 中文名 伏莽 拼 音 fú mǎng 注 音 ㄈㄨˊ ㄇㄤˇ 出 處 《易·同人》.
目錄
1 解釋.2 出處.
解釋
指軍隊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潛藏的寇盜。 [1]
出處
《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莽,叢生的草木。唐·李德裕《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險。」清·黃宗羲《閻公神道碑銘》:「伏莽一發,必不可支。」孫中山《上李鴻章書》:「方今伏莽時聞,災荒頻見。」
示例
【設計「扭轉乾坤」的政治形象】 毛澤東即將赴重慶談判前,周恩來就親自起草了給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處長錢之光的電報,要求辦事處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特別是保衛工作,而且要保密。除對毛澤東在重慶的警衛、住房、飲食、交通等都作了具體細緻的安排外,周恩來還一直苦苦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設計好毛澤東到重慶的第一印象。此次毛澤東作為中共領袖來渝,代表了中共的政治形象,就是要打破多年來被國民黨宣傳機構肆意歪曲醜化的固有印象,展現政治家的風采。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周恩來決定把自己曾經戴過的考克帽推薦給毛澤東。考克帽因被拿破崙戴過,故又稱拿破崙帽;而孫中山先生頭戴考克帽的形象,就給國人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值得一提的是,周恩來的這頂考克帽也是自己的副官、曾擔任過重慶周公館館長的龍飛虎送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