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會合聯句琴曲歌辭·履霜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會合聯句琴曲歌辭·履霜操》

作品名稱: 《會合聯句琴曲歌辭·履霜操》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韓愈

《會合聯句琴曲歌辭·履霜操》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的詩。[1]

《會合聯句》是由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韓愈與孟郊、張籍、張徹共同創作的五言古詩的聯句集合。凡三十四韻,六十八句。其中韓愈作一十六韻,三十二句,孟郊作十韻,二十句,張籍作六韻,一十二句,張徹作二韻,四句。公元八百零三年(唐德宗貞元十九年),韓愈因事被貶為陽山縣令,至公元八零六(唐憲宗元和元年),韓愈移職江陵法曹,不日返回長安任國子博士,與張籍、張徹、孟郊相會京師,繼而聯句而為有此詩。"是各一聯或數聯,下語多新,句句醒眼,道昔離今合,昔謫今還,意宏肆,詞奇峭,雖略嫌生硬,然聯句正以此角采,正是合作"。


詩詞正文

詩詞賞析

洪邁《容齋四筆》曰:"韓、孟、籍、徹《會合聯句》三十四韻,除'冢'、'蛹'二字,《韻略》不收,其餘皆不出二腫中。雄奇激越,如大川洪河,不見涯涘,非瑣瑣潢污行潦之水所可同語也。其間或有纇句,然眾手立成,理如是也。"

方世舉曰:"'冢'、'蛹'二字,《唐韻》所收,此詩未嘗出韻,洪亦失考。此詩四人所作,二張固韓門弟子,鮮有敗句,亦奇觀也。"

朱彝尊雲:"此仍是各一聯或數聯,下語多新,句句醒眼,道昔離今合,昔謫今還,意宏肆,詞奇峭,雖略嫌生硬,然聯句正以此角采,正是合作。"

黃庭堅曰:"退之會合聯句,孟郊、張籍、張徹與焉。四君子皆佳士,意氣相人,雜之成文。世之文章之士少聯句,嘗病筆力不能相追,或成四公子碁耳。"

作者簡介

韓愈[2](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3]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4]

韓愈是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後隨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輾轉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並關心政治,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次年三月,葬於河陽。韓愈陵園(韓愈墓)位於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5]

視頻

歷史人物故事-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三)敢問路在何方

參考資料

  1. 《會合聯句琴曲歌辭·履霜操》 詩詞文句網
  2. 《韓愈機簡介》 古詩文網
  3. 韓愈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1-14 22:06
  4. 品讀 韓愈·《師說》 騰訊視頻;2015年09月10日
  5.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韓愈陵園」景區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