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會計政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會計政策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採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其中,原則,是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適合企業會計核算的具體會計原則;基礎,是指為了將會計原則應用於交易或者事項而採用的基礎,如計量基礎(即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俥和公允價值等;會計處理方法,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規定採用或者選擇的、適合本企業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會計政策的特點

會計政策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會計政策的選擇性。會計政策是在允許的會計原則、計量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中作出指定或具體選擇。由於企業經濟業務的複雜性和多樣化,某些經濟業務在符合會計原則和計量基礎的要求下,可以有多種會計處理方法,即存在不止一種可供選擇的會計政策。例如,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時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中進行選擇。如果企業發生的某種交易或事項沒有具體會計準則規定其相應的會計政策時,企業應當運用其判斷並在考慮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求是否相關,以及所提供的財務信息是否可靠的前提下自行確定一項恰當的會計政策並應用於該交易或事項。

第二,會計政策應當在會計準則規定的範圍內選擇。在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屬於行政規章,會計政策所包括的具體會計原則、計量基礎和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由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規定,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企業必須在法規所允許的範圍內選擇適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會計政策,即企業在發生某項經濟業務時,必須從允許的會計原則、計量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中選擇出適合本企業特點的會計政策。

第三,會計政策的層次性。會計政策包括會計原則、計量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三個層次。例如,《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規定的以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作為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就是確認預計負債時要遵循的會計原則;會計基礎是為將會計原則體現在會計核算中而採用的計量基礎,例如,《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涉及的公允價值就是計量基礎;《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規定的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按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確認收入就是會計處理方法。會計原則、計量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三者是一個具有逆輯性的、密不可分的整體,通過這個整體,會計政策才能得以應用和落實。

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

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有:

(1)合法性和相對獨立性相結合,保證合理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2)一貫性原則。企業選用的會計政策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和連貫,不得隨意變更;

(3)適用性原則。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應考慮行業特點、生產經營規模、企業經營業績、現金流量、償債能力等多種因素;

(4)成本與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應選擇便於理解和實施的會計政策,降低操作成本。在操作成本大致相等時,優先選擇能使提供的會計信息更相關和可靠的會計政策;

(5)遵守職業道德原則。降低濫用會計政策進行會計操縱的可能性。

影響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因素

(1)法律法規:企業必須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包括會計準則、稅法、公司法等,這些法律法規會對企業的會計政策產生影響。

(2)經營特點:企業的經營特點包括行業、規模、性質等,不同的經營特點會對會計政策產生影響,例如,製造企業和服務企業的會計政策可能不同。

(3)稅收政策:稅收政策是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來減少稅收負擔。

(4)投資者需求:企業的投資者對財務報表有不同的需求,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來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5)管理層決策:企業的管理層需要根據自身的決策需要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例如,企業可以選擇加速折舊來降低稅收負擔,以此來增加企業的投資。

(6)會計師意見:企業的會計師可能會提供不同的意見,企業需要根據會計師的意見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

企業應當披露的重要會計政策

企業當披露採用的重要會計政策,不具有重要性的會計政策可以不予披露。判斷會計政策是否重要,應當考慮與會計政策相關的項目的性質和金額。企業應當披露的重要會計政策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各項: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指企業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採用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採用先進先出法,還是採用其他計量方法。

(2)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是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後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採用成本法,還是採用權益法核算。

(3)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所採用的計量方法。例如,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是採用成本模式,還是採用公允價值模式。

(4)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指對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的計量。例如,企業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是以購買價款,還是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進行計量。

(5)生物資的初始計量,是指對取得的生物資產初始成本的計量。例如,企業為取得生物資產而產生的借款費用,是予以資本化,還是計入當期損益。

(6)無形資產的確認,是指對無形項目的支出是否確認為無形資產。例如,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是確認為無形資產,還是在發生時計人當期損益。

(7)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是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事項中對換人資產成本的計量。例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還是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確定換人資產成本的基礎。

(8)借款費用的處理,是指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即是採用資本化,還是採用費用化。

(9)合併政策,是指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所採用的原則。例如,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會計年度不一致的處理原則、合併範圍的確定原則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