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偉晶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偉晶岩因為其經常含有大粒晶體而得名,具有粗粒或巨粒結構,粒徑通常超過50毫米,晶體最大可以達到數甚至十米以上長,一般顏色較淺[1],是一種淺成岩,但常產於深成岩的體內或周圍,其包含的晶體經常是有價值的礦物,對於其產生的原因,有多種解釋,有的理論認為是由於火山殘餘的溶漿緩慢結晶而成,也有認為是由於高壓造成的強烈擴散條件影響,目前尚沒有一致公認的理論。

偉晶岩一般由石英長石雲母組成,含硅的形式與花崗岩類似。 此外,已知含角閃石,鈣富集斜長石輝石,似長石等礦物的鎂鐵偉晶岩,它們較為罕見,發現於大片層狀侵入物的重結晶區和蛻膜中。

主要成分

主要為石英、長石和白雲母,也含稀有元素的礦物,如錫、鎢、鉍、釔、釷、鈾、鋰、鈮、鉭、鈹、銫、稀土元素、鋯和鉿等。

分類

根據其成分不同,偉晶岩可以分為:

  • 偉晶輝石岩,黑色或綠黑色,主要由輝石的巨晶組成;
  • 輝長偉晶岩,灰色或灰黑色,主要生長在輝長岩中;
  • 花崗偉晶岩,灰白色、肉紅色或淺灰綠色,主要由石英和長石組成,多有石榴石綠柱石黃玉等礦

物;

  • 正長偉晶岩,灰白色或淺肉紅色,幾乎全部由鹼性長石組成;
  • 霞石正長偉晶岩,灰白色或淺綠色,主要由霞石和鹼性長石組成;

形成條件

溫度、深度及壓力

  發育完整的偉晶岩形成過程很長,其物理化學條件變化也很大。根據測溫資料,偉晶岩的形成溫度大約從700℃:以下一自持續到100℃左右。其中, 早期形成的長英岩帶形成於700—600~E之間,偉晶岩主體形成於600—150℃,稀有金屬礦化通常發生在500—300℃之間。理論和實踐都證實偉晶岩產; 偉晶岩於3—8km甚至更深的條件下。

通常認為,較大的深度有利於偉晶岩生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較大的深度可使熱量散失緩慢,從而利於體系長時間結晶作用的進行;二是較大深度造就的高壓條件使鉀、鈉等鹼金屬及鋰、鈹等稀有金屬可以大量溶解在熔體一流體或流體體系中,同時也使體系的揮發分得以長時間保留,從而有利於偉晶岩體的形成。

礦化劑的作用

在有工業價值的偉晶岩中鹼質交代現象(如鉀長石化、鈉長石化、雲母化、雲英岩化等)通常十分普遍,而Li、Be、Nb、Ta等稀有元素礦化也往往在鹼交代過程中發也。

構造特點

礦物晶體粗大是偉晶岩有別於其他岩脈的重要特徵之一,它常常比花崗岩中同種礦物大兒倍、幾十倍,甚至兒千倍。例如,偉晶岩中已知最大的微斜長石重量達lOOt,綠柱石達32t,鋰輝石晶體長達14m,黑雲母面積達7m2,白雲母達32m,。    偉晶岩的粒級劃分與一般的侵入岩不同,有其獨特的標準:細粒為o.5—2cm,中粒為2—5cm,粗粒為5~15cm,塊狀體,15cm。偉晶岩具有兩種獨特的結構,一是以礦物結晶顆粒特別粗大為特點的偉品結構;二是岩石十鉀長石和石英呈有規律交生為特點的文象結構。各種交代結構在偉晶岩中也較常見。

偉晶岩體的內部構造最重要的是帶狀構造,表現為一條偉晶岩脈從邊部到中心其結構構造、礦化特徵等呈有規律的帶狀排列。發育完好的帶狀構造一般可劃分四個帶:   

1.邊緣帶:主要由細粒結構的K石石英構成,又稱細粒結構帶。該帶厚度一般很小,從幾厘米到十幾厘米,形狀不規則且不連續,一般不含礦。

2.外側帶:由文象結構和粗粒結構的長石、石英所組成,又稱文象粗粒結構帶。該帶厚度較大,但不穩定。一般不含礦。   

3.中間帶:該帶位於外側帶和內核帶之間,主要由巨晶、塊狀的微斜長石和石英組成,厚度較大,連續性較好,又稱塊狀K石一石英帶。此帶礦化發育,是稀有、稀土金屬礦產及白雲母、長石的富集地段[2]。   

4.內核帶:形態常不規則,常位於偉晶岩脈中間,特別是其膨脹部分的中心,通常由石英塊體或石英、鋰輝石塊體組成。在內核中心部位有時出現晶洞,並有寶石類礦物產出。

視頻

偉晶岩 相關視頻

偉晶岩中主要產大的晶體有哪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