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傷寒六書》,傷寒著作。又名《陶氏傷寒全書》,6卷。明代陶華(節庵)撰,成書於明正統十年(1445)。本書為陶氏所撰6種傷寒著作之合訂本,包括《傷寒瑣言》、《傷寒家秘的本》、《傷寒殺車槌法》、《傷寒一提金》、《傷寒截江網》、《傷寒明理續論》等六書。書中對《傷寒論》六經病證的辨證論治,從證候歸類、病證專論、六經傳變、陰陽表里虛實等方面加以闡述,另對《傷寒論》診脈法、用藥法亦有專論。其於傷寒病證治法多宗張仲景,但亦汲取後世溫熱病證治的方法,而受朱肱《南陽活人書》的影響較大。但其6種著作,內容頗多重複,對某些傷寒證候之辨證尚欠清晰,所選方藥或有雜亂之弊。 本書內容除廣泛論述傷寒脈、證、方、藥外,尤其在傷寒證候分辨與治法方面有所發展。卷1「瑣言」乃陶氏學習研究《傷寒論》的心得集。所謂「瑣言」並非系統之作,猶如學術論文,對「傷寒用藥大略」、「傷寒言證不言病」、「厥分寒熱辨」、「傷寒用浮中沉三脈法」、「傷寒傳足不傳手經辨」、「結胸解」及合病、並病、溫病、死生脈候等17則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並抒以己見,闡發仲景之奧旨。卷2「家秘的本」,首列傷寒總論、脈證指法等文,繼則重點論述傷寒若干病證,如發熱、頭痛、項強、惡寒、惡風、寒熱、潮熱、似瘧、無汗、自汗、頭汗、手足汗、盜汗等70餘種病證。次則論述風溫、濕溫、風濕等病的證治。卷3「殺車槌法」,內容包括劫病法20條;煎藥要法20條;秘驗37方、就注37槌法。陶氏認為「殺車槌法,世之罕有,永為養生之寶矣」。卷4「一提金」,分述六經之見證、辨證法、論脈法、用藥法,以「貫珠數,一一開注」之法論述傷寒證治,為提綱性傷寒啟蒙之作。卷5「截江網」,主要論述傷寒之標本論、用藥法則、正治逆治反攻寒熱辨、統論受病之由、傷寒無陰證辨、傳足不傳手之誤;六經辨證法及婦人傷寒與男子不同治法等16個問題。闡明了傷寒有關辨證識病、病因及用藥法則、男女傷寒在治療上的區別。卷6「明理續論」,陶氏認為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共50論,「惜其未備」,於是「集所見所聞,比類附列,斟酌而損益之」,將成氏傷寒50論補充修改,增至85論,並提綱挈領地辨析了傷寒的形、脈、證。
作者簡介
陶華(1369—1463),明代醫家。字尚文,號節庵、節庵道人,明餘杭(今屬浙江)人。幼年業儒,旁通百氏。及長,遇良醫授予秘藏醫籍,遂探研醫術。精研漢代張仲景《傷寒論》,頗有創見。為人治病,深切脈理,旁察病源,隨症制方,不拘古法,屢有奇效。一女隆冬昏悶,不飲不食,神情狂躁,諸醫莫測其症。陶究其病源,此女將曾於三伏天曝曬之衣着於身而得疾,遂診斷為嚴冬中暑,是一種稀症。使服「香薷飲」,一服即愈。又一人因食羊肉後涉水,痞結於胸,門人治之不愈。陶令食砒一錢,一吐即愈,門人質疑,陶答道:「羊肉得砒而吐,而砒得羊肉則不能殺人,是以知其可愈。」曾懸壺杭州,治傷寒症,常一劑即愈,名著一時,人稱「陶一帖」。著有《傷寒瑣言》、《陶氏家秘》、《殺車槌法》、《一提金啟蒙》、《證脈截江網》各1卷。宋成無已《明理論》只50證,陶鑒其未備,斟酌增刪之,寫成《傷寒明理續論》1卷,1445年合輯為《傷寒六書》又名《陶氏傷寒六書》)六卷,流行較廣,頗有影響。後又撰《傷寒全書》5卷、《傷寒治例點金》2卷、《傷寒治例直指》2卷、《傷寒直格標本論》1卷、《傷寒段段錦》(又名《十段錦》、《十段關》)1卷,《傷寒全生集》4卷。在傷寒分證和治法方面,有所發展。此外又著《癰疽神驗秘方》(一作《癰疽驗方》)1卷、《陶節庵心髓》1卷。
內容預覽
醫之為道,何道也?曰∶君子之道也。苟非存心有恆者,可輕議哉!何則?夫藥之性,能生人亦能殺人。蓋操之不得其要,則反生為殺矣。惟君子則然,心不苟,故其為業必精。及其臨病,必詳以審,故能化悲痛為歡忻。小人之性忍以貪,貪則惟利是圖,忍則輕忽視人命。逮及臨病,則夸以略,不察病之虛實,輒投瞑眩之藥,不殺人也幾希。吾固為君子之道也。予晚年得子,方逾弱冠,柔軟多病,習懶不能自強,必非能受此道者。日夜痛心,懼夫吾歿之後,有病委之庸醫,足可以傷生滅性。孟子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子多病,不傳以濟生之道,一旦夭扎,祖宗之祀事絕矣,豈為人父之道哉!某今年七十有七,衰邁殊甚,桑榆之日,豈能久照。日夜用心,以輯成《傷寒明理續編》,論法雖略備,非有師承口訣,不能融會貫通於心。又着《瑣言》一卷,文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