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傷風敗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傷風敗俗,漢語成語。拼音是shāng fēng bài sú,釋義:指敗壞社會風俗。

成語辨析

【近義詞】不堪入目不堪入耳

【反義詞】高風亮節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解釋

指敗壞社會風俗。

《魏書.卷五五.游明根傳》:儒者,動存名教,直繩所舉,莫非傷風敗俗。

《梁書·何敬容傳論》:「望白署空,是稱清貴;恪勤匪懈,終滯鄙俗……嗚呼!傷風敗俗,曾莫之悟。」

唐 韓愈 《論佛骨表》:「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現放着保親的堪為憑據,怎當他搶親的百計虧圖;那裡是明媒正娶,公然的傷風敗俗。」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九回:紂王以為妲己好意,豈知內藏傷風敗俗之情,大壞綱常禮義之防。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慾之事當作『情』字,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還自謂風月多情,無關緊要。」

成語故事

唐憲宗時,佛教盛行,連憲宗也篤信佛教。

有一次,憲宗把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一塊遺骨迎進宮內供奉。韓愈反對憲宗這一做法,特地寫了《論佛骨表》,呈交給憲宗進行諫阻。

在《論佛骨表》中,韓愈說:佛教是從外國傳來的,中國古時候根本沒有。等古代聖人不知道有什麼佛教,但他們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們在位的時間長,壽命也很長。

佛教是從東漢明帝時期傳人中國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齊、梁、陳和北魏後的各個朝代,對佛教無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

就拿梁武帝來說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葷,還三次出家當和尚,結果還是被叛軍包圍,活活餓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卻悲慘死去。

陛下把佛骨迎到宮裡來供奉,使王公大臣們奔走施捨,浪費大量的財富。有的百姓愚昧無知,甚至發狂地燒的自己的身體,以表示自己對佛的虔誠。

這敗壞風俗的事,會被人們當作笑話四處傳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來,應當把那塊佛骨扔進水裡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