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伯 拼音:bó bǎi bà 注音:ㄅㄛˊ ㄅㄞˇ ㄅㄚˋ 部首: 亻 部外筆畫:5 總筆畫:7

簡體部首: 亻 簡體部外筆畫:5 簡體總筆畫: 7

繁體部首:人

五筆86/98:WRG 倉頡:OHA 鄭碼:NNK 電碼:0130

筆順編號: 3232511 四角號碼:26202 UNICODE:4F2F

基本字義

bó   ㄅㄛˊ 兄弟排行次序:~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親的哥哥:~~。~父。~母。 對父輩戚友的尊稱:老~。世~。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爵。 舊時對文章、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海內文章~」。 姓。

英漢互譯

uncle earl count

方言集匯

粵語:baa3baak3 客家話:[梅縣腔]bak7[寶安腔]bak7[客英字典]bak7[客語拼音字彙]bag5[海陸豐腔]bak7[陸豐腔]bak7[沙頭角腔]bak7[台灣四縣腔]bak7[東莞腔]bak7 潮州話:bêg4(pek)bêh4(peh)

詳細解釋

伯 bà 〈名〉

通「霸」。原指春秋時諸侯的首領 [chief of feudal princes] 穆公任之,強配五伯、六卿施。(五伯,即五個盟主,五霸: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成相》 又如:伯氣(霸氣)

詞性變化

伯 bà 〈動〉

稱霸 [dominate;tyrannize]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另見 bǎi;bó 其它字義

伯 bǎi 〈名〉

數目。十的十倍 [hundred] 亡(無)農夫之苦,有仟伯之得。——《漢書·食貨志上》 又如:仟伯(仟錢和百錢);伯夫(百人。泛指多人) 百倍。通「百」 [hundredfold]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婦人對夫兄的稱呼 [husband's elder brother]。又稱「伯子」、「伯叔」(婦人稱丈夫的兄弟)。今北方方言稱作「大伯子」 另見 bó,bà 其它字義

伯 bó 〈名〉

(形聲。從人,白聲。本義: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義 [eldest of brothers] 伯,長也。——《說文》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詩·邶風 ·泉水》 侯主侯伯,侯亞侯旅。——《詩·周頌·載芟》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儀禮·士冠禮》 五官之長曰伯。——《禮記·曲禮下》 千里之外訪方伯。——《禮記·王制》 憶作兒童隨伯氏,南來今只一身存。——韓愈《過始興江口感懷》 又如:伯氏(長兄,哥哥);伯兄(長兄);伯氏(長兄);伯歌季舞(比喻兄弟情感和好融洽);伯姊(大姐) 伯父。父親的哥哥 [father’s elder brother] 汝伯何由發如漆。——杜甫《醉歌行》 又如:伯舅(對母親的哥哥的稱呼;古時帝王對異姓諸侯的稱呼);伯叔(伯父叔父);伯娘(伯父的妻子);伯翁(父親的伯父;丈夫的伯父);伯姑(大姑母) 對年齡較長的男子的尊稱 [uncle] 將伯助予。——《詩·小雅·正月》 女子對丈夫的尊稱 [husband]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詩·衛風 ·伯兮》 古代統領一方的長官 [local official] 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禮記·王制》 又如:伯叔(周王朝對同姓諸侯的稱呼);伯長(古代對地方官的泛稱)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count] 秦伯素服郊次。——《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伯甸(以伯爵而居甸服) 王覇。通「霸」 [master]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莊子·大宗師》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桓公五伯之上也。——《韓非子·難四》 伯者莫高於齊桓。——《漢書·高帝紀下》 衰則五伯扶其弱。——《漢書·諸侯王表》 壤長地進,至乎伯王。——《漢書·嚴安傳》 又如:伯余(黃帝的臣子。古代傳說最初製造衣裳的人);伯道(霸道);伯王(霸王) 姓 另見 bǎi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伯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5 《唐韻》《集韻》《正韻》博陌切,音百。《說文》長也。《釋名》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又兄曰伯。《詩·小雅》伯氏吹塤。 又第三等爵曰伯。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九命作伯。《註》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爲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者,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又婦人目其夫曰伯。《詩·衞風》伯也執殳。 又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詩·小雅》旣伯旣禱。《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 又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註》伯趙,伯勞也。 又姓。益之後。春秋時有伯宗,伯州犂。 又同陌。《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註》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 又《正韻》必駕切。同霸。五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也。伯叔伯長之義,後人恐與侯伯字溷,故借霸字別之。 又葉蒲各切,音博。《詩·大雅》王錫申伯。葉下蹻濯。 又葉壁益切,音必。《史記·敘傳》維棄作稷,德盛西伯。 又葉博故切,音布。《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樂毅出而燕懼。*考證:〔《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九命作伯。《疏》公羊傳,自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伯主之。是東西二伯也。言九伯,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 謹照原文召伯之伯改公。言九伯下增者字。

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 ·伯 長也。從人白聲。博陌切

English

older brother; father's elder brother; senior male 'sire'; feudal rank 'count'[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