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威爾豬籠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伯威爾豬籠草

中文學名:伯威爾豬籠草

別稱:空氣鳳梨、氣生鐵蘭、松蘿鳳梨、老人須

門:被子植物門

綱:真雙子葉植物綱

目:石竹目

科:豬籠草科

屬:豬籠草屬

伯威爾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ervillei)是塞舌爾,特別是馬埃島和西盧埃特島(Silhouette)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生長於花崗岩山山頂部的岩石區 ,海拔350米至750米。其得名於法國植物收藏家奧古斯特·帕威爾(Auguste Pervillé)。最初在1852年其被描述命名為「Nepenthes pervillei」,但後來又因種子形態的特殊,又被歸入一個單種屬中,並命名為「Anurosperma pervillei」。其種子與之存在着密切近緣關係的馬達加斯加豬籠草(N. madagascariensis)之間都存在着巨大的區別,即缺乏其他豬籠草普遍存在的兩個木質的「翼」。不過在2010年1月簡·斯洛爾的分類系統中,該屬被併入豬籠草屬中。 [1] 一種學名為「Creutzeria seychellensis」的蟎被發現生活於帕威爾豬籠草的捕蟲籠中。

形態特徵

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葉密集,近無柄,基部半抱莖;葉片披針形,長約10厘米,邊緣具睫毛狀齒;卷鬚短於葉片;瓶狀體大小不一,長約2-6厘米,狹卵形或近圓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狀毛,具2翅,翅緣睫毛狀,瓶蓋着生處有距2-8條,瓶蓋卵形或近圓形,內面密具近圓形的腺體;莖生葉散生,具柄,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0-25厘米,基部下延,全緣或具睫毛狀齒,兩面常具紫紅色斑點,中脈每側具縱脈4-8條;卷鬚約與葉片等長,具瓶狀體或否;瓶狀體長8-16厘米,被疏毛、分叉毛和星狀毛,具縱棱2條,近圓筒形,下部稍擴大,口處收狹或否,口緣寬約0.2-0.4厘米,內壁上半部平滑,下半部密生燕窩狀腺體,有距1-2條;瓶蓋卵形或長圓形,內面密生近圓形腺體。總狀花序長20-50厘米,被長柔毛,與葉對生或頂生;花柄長0.5-1.5厘米;花被片4,紅至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形,背面被柔毛,腹面密被近圓形腺體;雄花:花被片長0.5-0.7厘米,雄蕊柱具花葯1輪,稍扭轉;雌花:花被片長0.4-0.5厘米;子房橢圓形,具短柄或近無柄,密被淡黃色柔毛或星狀毛。蒴果栗色,長0.5-3厘米,果爿4,狹披針形;種子絲狀,長約1.2厘米。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400米的沼地、路邊、山腰和山頂等灌叢中、草地上或林下。

分布範圍

產於廣東西部、南部。本種能適應多種環境,故分布較廣,從亞洲中南半島至大洋洲北部均有產。

藥用功效

豬籠草中藥材中的雷公壺原植物為豬籠草屬中的奇異豬籠草(N. mirabilis)。據載本種藥用有清熱止咳、利尿和降壓之效。
藥材形態:乾燥的莖葉,以葉先端之囊狀體為主。葉片紙質,多破碎;長圓形或披針形;上面灰褐色而染有紫潤,葉脈清晰,下面暗棕色:主脈凸出延長成卷鬚,約與葉等長,卷鬚先端連一囊狀休。囊狀體多已壓扁,頂端連一囊蓋;外表棕褐色至棕黃色,較皺縮,內表面紅棕色至黃棕色,平滑,密布腺點;囊的底部常殘存昆蟲屍體碎片。
採集:秋季採收,切段曬乾。
產地:多生於向陽的潮濕地帶。分布廣東、廣西和海南。
化學成分: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類、蒽醌甙。
性味:甘,涼。

書籍記載

①《陸川本草》:「性寒,味澀。」
②《廣東中藥》:「淡,平。」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
功用主治:清肺潤燥,行水,解毒。治肺燥咳嗽,百日咳,黃疸,胃痛,痢疾,水腫,癰腫,蟲咬傷。
①《陸川本草》:「消炎,解毒,行水。治水腫,痢疾,瘡癰潰瘍紅腫,蟲咬傷,並治跌打。」
②《廣東中藥》:「清肺部燥火,治咳血。」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化痰止咳。治黃疸型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尿路結石,高血壓,感冒咳嗽,百日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外用:搗爛敷。

參考來源

  1. 豬籠草, 植物之家, 2020-01-03

掉進去就出不來 食肉的豬籠草連老鼠也不會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