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傑氏細菌鑑定學手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伯傑氏細菌鑑定學手冊》,細菌分類學巨著。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標準的細菌分類鑑定必備工具書。美國細菌學家協會本手冊董事會編輯,由設在美國巴爾的摩、洛杉磯、英國倫敦和澳大利亞悉尼的公司出版。自1923年第1版問世以來,至今已有9個版本。第1版董事會主席為美國的 D. H. 伯傑 (David Hendricks Bergey,1860—1937),博士。第2—9版相繼於1925、1930、1934、1948、1957、1974和1984年出版。其中,第8版中譯本,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伯傑細菌鑑定手冊》翻譯組譯,科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約250萬字。

內容簡介

本手冊每個版本的不斷修改出版,都反映了當時細菌學發展的新成就,同時也反映着細菌分類學的發展變化趨勢。與歷次版本的變化相比,第7版(1957)、第8版 (1974) 之間的變化尤大。第7版包括從綱到種、亞種的全面的分類大綱和相應的檢索表以及分類單位的描述。細菌列於原植物門的第2綱——裂殖菌綱,由假單胞菌目、鞘細菌目、生絲微菌目、真細菌目、放線菌目、顯核菌目、貝日阿托氏菌目、粘細菌目、螺旋體目和枝原體目等10個目組成。病毒和立克次氏體另立第3綱——極小菌綱。第8版不同於以往各版,它沒有從綱到種的分類系統,而着重於屬、種的描述和比較。依據革蘭氏染色、菌體形狀、營養類型和運動方式等易測而明顯的特徵,將細菌劃分為19個部分,即1. 光能自養細菌; 2. 滑動細菌; 3. 鞘細菌; 4. 生芽的和 (或)有附屎物的細菌;5. 螺旋體菌; 6. 螺旋狀和彎曲的桿菌; 7. 革蘭氏陰性好氧桿菌和球菌; 8. 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桿菌; 9.革蘭氏陰性厭氧細菌; 10.革蘭氏陰性球菌和球桿菌;11.革蘭氏陰性厭氧球菌;12.革蘭氏陰性化能自養細菌;13.產甲烷的細菌;14.革蘭氏陽性球菌;15.芽孢桿菌和球菌;16.革蘭氏陽性不生芽孢的杆狀細菌;17.放線菌及有關細菌類群;18.立克次氏體;19.枝原體。並增加了細胞化學和遺傳學等方面的鑑定方法;對某些屬、種應用了數值分類法。本版書後附有:1.術語彙編;2.菌種保藏機構名錄;3.綜合檢索表;4.參考文獻5000餘篇;5.細菌學名索引。

第9版更名為《伯傑氏細菌分類學手冊》(Bergey's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共分成4卷出版。反映了自70年代以來細菌分類學迅速發展的新進展,使細菌的分類系統與真正反映親緣關係的自然體系日趨接近。過去的版本主要包括檢索系統和各分類單位的描述。而本版在介紹各部分細菌之前,新增了「細菌分類」1章,專題論述了現代分類學中更能闡明親緣關係的數值分類法、核酸分子生物學法、遺傳學法、血清學法和化學分類法等,及其在細菌分類中的應用。此外,每部分內容都有所充實,最突出的變化是增加富集、分離、保存的方法和特殊性狀的測定。除了提供特殊的測定方法外,並列出一般方法的文獻。本版的第1、2卷已分別於1984和1986年出版。第1卷內容包括:1.螺旋體菌;2.好氧和微好氧的、運動的、螺旋狀和弧狀的G-細菌;3.不運動的G-弧菌;4.G-好氧桿菌和球菌;5.兼性厭氧G-桿菌;6.厭氧G-直、弧形和螺旋狀桿菌;7.分解硫酸鹽或還原硫的細菌;8.厭氧G-球菌;9.立克次氏體和衣原菌屎;10.枝原體;11.內共生體。第2卷內容包括:12.G+球菌;13.內生孢子形成的G+桿菌和球菌;14.規則的無芽孢G+桿菌;15.不規則的無芽孢G+桿菌;16.分枝桿菌;17.諾卡氏菌類。第9版的第3、4卷,計劃分別定於1988年和1990年出版。

工具書的分類

工具書[1]按內容分有綜合性的、專科性的;按文種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編輯體例與功用分有辭書、類書、政書、百科全書、年鑑、手冊、書目、索引、文摘、表譜、圖錄、地圖、名錄等[2]

視頻

伯傑氏細菌鑑定學手冊 相關視頻

臨床微生物大講堂16講-細菌形態學鑑定的價值-陳東科
細菌是什麼樣的?

參考文獻

  1. 常見的工具書術語,新浪博客,2008-11-29
  2. 工具書有哪些類型,中學生讀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