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似水流年(董玉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似水流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似水流年》中國當代作家董玉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似水流年

——我讀《傅雷家書》

我對傅雷先生的仰慕,緣於上世紀90年代,那時我青春年少,對文學幾近狂熱,終日在書海中徜徉,於是就發現了隱遁在大師身後的大師。

翻閱法國名著,常常被作家豐沛的思想和情感所折服,而獨具神韻的文筆與敘事風格,又常令我陷入痴迷。於是,一種透過文字發現世界,拂去塵垢洞悉人性的閱讀體驗,引領着我走進了翻譯家傅雷。

這個傅雷隱藏在巴爾扎克睿智與雄辯的敘事裡,潛伏在羅曼·羅蘭雄渾與激越的暢想中,散播在王爾德、伏爾泰、司湯達和福樓拜的唯美、諷喻、銳利與哲思中,就在這時,我有幸讀到了一部讓我怦然心動的,白色塑封的書信集——《傅雷家書》。

在此之前,我曾瀏覽過幾部書信集,包括魯迅奧斯特洛夫斯基勞倫斯三毛和梵高。這些書信都是我敬佩的名人所著,大多是生活瑣事和情緒隨感構成的時光札記。對於破解人生軌跡,理清情感脈絡,確實大有裨益,這很像是一些等待梳理的羽毛,表面上很輕,實際卻挺重。

傅雷是不一樣的,與巴爾扎克們相比,我從來沒把他當成名人,直到通讀了《傅雷家書》以後。我敢斷言,只要讀者能安頓身心,進入閱讀,就仿佛能看見一隻白色的天堂鳥,傲然而優雅地飛翔在由文字構築的天地間。你可以信步前行,偶爾停下腳步,回味字裡行間所蘊含的人生智慧,體察世態人情,就一定能看見那只在前面傲翔的大鳥。那大約就是傅雷先生不畏寵辱不懼風塵的,絕世的靈魂吧。

一部親情至上的平凡的家書,就這樣有始無終地,感染並影響着我。

收錄本書的信札,起止日期是1954年1月18日——1966年9月2日。時間跨度十二年,共收錄了中外文信函185封,約30萬字。信函中涉及的時代背景,是我倍感神秘而又特別陌生的,這也激發了我的好奇心。

帶着疑慮,我開始捧讀那些書信,我沒能從先生率真而嚴謹的文字中,讀到那個年代應有的大背景下的蒼白與動盪,但我並不遺憾,我收穫了更多的欣慰。

沉思中的先生,是文學、音樂、藝術的化身。他不屑於在世風變換、人情淡泊的現實中,消磨自己的意志,虛縱有限的光陰。他對祖國的摯愛忠貞,對偉人的敬仰忠誠,對兒子的關懷呵護,對自我靈魂的審視,乃至對藝術對文學的探究,都是經得起時間拷問。

他像一棵卓絕的老樹,從不掩飾自己的斑駁與傷痕。他真實地矗立在時間的盡頭,以謙卑而自省的姿態,守護着中國文人應有的骨氣。他用心培育的兒子傅聰,攻讀樂理,埋頭琴鍵,走出國門,震驚世界,從先生那裡繼承了一顆謙遜而傲世的心。

先生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審慎,嚴苛,深刻,極具坦誠,亦父亦師的情懷躍然紙上。令人動容的是,先生曾以懺悔者的身份,反省自身,希望得到兒子的理解與寬恕。作為一位處事嚴謹,學養深厚的翻譯家,先生對自我的約束與苛求,已經達到執拗的程度。雖然學慣中西,骨子裡卻浸淫着傳統文人的氣節。正因如此,通讀這些信筆實錄的書信,才能領略到父輩對子女的深層關愛;才能洞徹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如何在藝術與親情的導引下,最後成長為參天棟樑的思想歷程。

先生的警示與告誡,讓我想起當兵十年的父親。父親在我高考那年,溘然長逝,與傅雷先生離世時同年。我至今仍珍藏着父親的日記。同樣的不苟言笑,親歷親為,不畏權勢,一身正氣……於是,最為平常的對話中,便多了幾分追思與感傷……

書信中有許多力透紙背的話,我把其中的幾段銘刻在了心裡。其一: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其二: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其三: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時候往往占大多數,此時心中的苦悶該如何排解,是任由鬱悶的心情侵蝕自己的生活,還是用更積極的態度來從容面對?!

這些樸素真誠而又暖心的話語,就像繽紛的落英和秋葉,散布在400頁的文本中,信手拈來,無一不是智慧的結晶。仿佛能看見時間的流逝,能聽見光陰的行走,能咀嚼出人生的況味,能洞悉人心的悲憫與高貴。

與文學大師們的巨著相比,《傅雷家書》無疑是一部藝術與生活交織成趣的,至真至善的文本,它以博愛、清新、深邃,及至對藝術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觸動了讀者的心弦。時隔多年,那些文字仍會引領着我們,跨越時空,去感受並領悟來自於不同領域的風景。

傅雷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了,但先生一直活在巴爾扎克和羅曼·羅蘭的文字里,活在他的書信中,活在讀者心靈深處,這是時間所不能抹殺的。

我聆聽了全書的音頻,那種老友重逢的悲喜,讓我為之怦然。電視裡開播了讀信時間,有人在誦讀那些熟悉的文字,聽着聽着,我禁不住潸然淚下。

傅雷的話就像一把暗夜燭火:悄無聲息地照着前路:儘管人生那麼無情,我們還是應當把自己儘量做好,少給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歡樂……

失明二十年了,我曾經的抱怨與憤懣,都化成了坦然。每每想起先生的文字,就會在困頓與徘徊中,平添一股力量。我告訴自己:對於勇往直前的人,沒有走不出的長夜,在時光的流年中,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都是守護信念的智者,勝利屬於那個永不言敗的人。 [1]

作者簡介

董玉明,筆名方程,男,69年生人,原在某醫院工作,80年代初開始創作,98年因病雙目失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