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乃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乃民
出生 1902年12月12日
浙江省義烏縣
逝世 196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汽車工程專家,汽車工程教育家

何乃民,汽車工程專家,汽車工程教育家,汽車工程師[1]

編著了中國最早的一批汽車工程書籍,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汽車技術人才,開創了汽車運用工程的研究,創建了汽車運用試驗基地,重點研究特殊地區(沙漠、高原、寒冷、熱帶)汽車的使用效果,以及汽車拖掛運輸,為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和公路運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2]

個人簡歷

1902年12月12日生於浙江省義烏縣西鄉何思路村。1919-1921年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學習。

1925年法國里昂中央工業學院機械系畢業,獲工程師文憑。

1926-1927年在法國汽車工廠實習與工作。

1928-1935年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校和輜重兵學校汽車學教官。

1935-1936年赴法、英、德、蘇、美考察汽車製造與汽車運輸。

1936-1938年任中國交通委員會專門委員兼南京汽車機務人員訓練所教務主任。

1938-1939年任西北公路運輸局機務科科長兼蘭州汽車修配廠廠長。

1939-1946年任交通部技術人員訓練所公路系主任、教授,兼金陵大學汽車專修科主任、教授。

1946-1949年任上海高級機械學校教授兼兵工學院教授。

1949-1951年任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研究員。

1952-1954年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1955-1957年任交通部技術委員會專員。

1958-1966年任交通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汽車運用研究室副主任。

1966年逝世於北京。

生平簡介

何乃民,又名何瑛、何然。1902年12月12日出生於浙江省義烏縣一個農民家庭,生活頗為艱難。

其後由在北京供職的大哥接至北京,1915年考入北京第二中學讀書,畢業後考入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後稱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學習成績優異,於1921年免考去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考入法國里昂中央工業學院機械系學汽車,1925年畢業取得工程師文憑,在此期間還在里昂大學學習,獲得數學單科文憑。

畢業後在里昂汽車廠、巴黎雪鐵龍汽車廠和修理部、西瑞汽車公司以及肅來(Saurer)汽車廠實習和工作,獲得了許多汽車設計、製造、修理等方面的實際知識,1927年秋回國。

當時中國沒有汽車工業,汽車運輸也處於初始階段。他立志要發展中國汽車運輸事業,創建中國的汽車工業。

回國後,他謝絕了洋行、商界的高薪聘請,從1928年起就選擇了教書育人,發展中國汽車運輸的道路。先在南京中央軍校、輜重兵學校和南京汽車機務人員訓練所教書,並提議"中國必須自己製造汽車"。

在任教7年後,他多方籌集資金,於1935年2月先後去法國、英國、德國、蘇聯、美國等5國的10餘個工廠考察和工作,並參觀了當時在巴黎和德國舉行的國際汽車展覽會,獲得了大批第一手資料。

1937年回國後作了極為豐富的考察報告,同年10月寫成了25萬字的《現代汽車工業概況》一書,1940年2月出版。這是當時中國第一本全面介紹國外現代汽車工業和公路交通的書籍,在汽車界影響深遠,對國內進一步推廣汽車技術起到很大作用。

他在考察報告中呼籲中國要建立自己的汽車工業,建議採取:"與外人合資→自造零件,加上集中購買零件→自行裝配"的技術路線。

抗日戰爭開始,他帶領南京機務人員訓練所百餘名學生轉移,由南京到屯溪到長沙沿途上課,直至畢業,其後在蘭州、重慶、上海教書。

1946年他又一次提出建立年產10萬輛汽車的設想,建議除建立總廠外,還要建立一批總成、零部件廠、並且建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購買設備、工藝圖樣等,同時也提出了為建立自己汽車工業需要的人才培養計劃。

早在30年代何乃民對公路運輸的重要性認識就很深刻,1935年在《高等汽車學》一書的序言中寫道:"吾人認為開放中國鄉村富源、啟發民眾教育、增進社會經濟均非與築路、行駛汽車不為功。"

其後又進一步闡明:"汽車運輸好比血脈流通,是大多數民眾日常所不可缺少,不論飛機鐵道如何發達,汽車與民眾交通的重要性不會減輕。……要使民眾得到汽車運輸的實惠,必須在最短期內先在各省間、各大城市間建成合乎世界標準的國道。……

發揮國道效用和利益,必須在國營制度下有計劃的大規模的舉辦汽車運輸,使各地貨物暢通,行旅稱便,經濟文化交流。"

1958年起在交通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和研究室副主任,此後8年多時間裡他專心從事開創汽車運用科學研究和建立汽車運用試驗基地,和同事們一起填補了中國汽車運用科學研究的空白。

何乃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7年工作中除了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外,對建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公路運輸倍加關心。

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他先後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如加速建立汽車工業體系,增加汽車數量應作為重點列入國民經濟計劃,汽車製造業和運輸業要大型化、專業化,引進國外先進汽車技術提高的起步點和加速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修建高速、高等級公路和汽車試驗場,提高汽車使用技術和運輸組織管理水平,加快培養汽車製造和汽車運輸方面的科技人才等等。


這些建議都是正確的,今天都已不同程度地得到實現。

何乃民1963年當選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汽車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1963年當選為交通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他不幸於1966年8月去世,終年64歲。

何乃民是中國老一輩著名汽車專家,汽車工程教育開拓者。他為祖國汽車教育事業、為汽車技術的推廣、為汽車運用的科學研究奮鬥終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治學育人

綜述

何乃民一生39年的工作時間裡有23年從事教書育人工作,他於1928年開始教學,主要是在大學裡和訓練所教授有關汽車學課程。

在抗日戰爭期間,為了戰時需要,他還在重慶技術人員訓練所招收大學機械系畢業生培訓為汽車高級技術人員,招收中學畢業生培訓為初級汽車機務人員(先後三期),還在蘭州開辦駕駛員訓練班。

講授課程

何乃民講授的課程較多,主要有汽車學、發動機構造、汽車修理、汽車機務管理、汽車設計等。他是中國首次將汽車分為構造、設計、修理、機務管理等門類分別向學生講課、編寫教材的汽車專業教育的開拓者。

他培養的人才有大學畢業生,有大學畢業進修生,有中學畢業後培訓的初級人才,也有司機、修理工。何乃民開始教學時,中國開辦公路運輸只有10餘年歷史,他培養了一大批知識比較豐富的高、中級汽車人才遍布中國,可稱是首批汽車技術人才,不少人成為汽車運輸機務方面的骨幹,為發展中國汽車運輸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編寫講義

何乃民開始教書的年代,汽車這門技術在中國還處在初始階段,少數大學裡機械系設置了汽車小組,個別學校設置了汽車專修科。教課沒有現成的教材,教師們多是自編講義,憑自己的水平講授。

何乃民勤奮治學,每講一門課都精心編寫講義,經過修改出版發行。1930年,即他從事教學第二年就出版了第一本教科書《汽車學綱要》。他是中國汽車界著書最早、最多的老一輩教授,自1930年至1957年,他一共出版了6部(9本)教科書和2部汽車詞典。

他教學時深感漢語中對汽車的名詞術語很不統一,給學生學習和工作帶來不便,為此在他編寫的教科書中如《高等汽車學》、《汽車設計》等都將汽車的名詞術語在漢語後面以括號加注了英語。他於1947年編寫了中國第一部《英、法、中汽車名詞》。

他還努力學習俄語,與宋世仁合作又編寫了有一萬詞條的中國第一部《俄、英、漢汽車名詞》於1959年出版。

編書特點

他所編寫的教科書的特點是:內容系統、充實、水平高。例如他1936年初版的《高等汽車學》其內容與章、節的劃分與今天的《汽車和發動機原理》相似,一共有638頁。

1948年初版的《汽車設計》其章、節劃分與今天的《汽車設計》差不多,一共有638頁,書中不但有理論闡述、推導,還相應的列有當時外國先進汽車的整車、總成和重要零部件的技術參數。上述二部書都是經當時教育部審定的中國該課程第一部大學教科書。

同時也是中國自動機工程學會首批叢書。許多書銷售量很大,再版次數很多。如《汽車設計》1948年初版,1949年再版,1950年又印了第二版。

1956年高教部在選取出版中國人自己編著的《汽車設計》作為教學參考書時,何乃民的《汽車設計》是唯一的中選者,經修改補充於1957年出版了《汽車設計》修訂本,內容更為充實豐富。

《高等汽車學》1977年還出了台灣版,《汽車修理學》1951年出了第18版修訂本,《汽車修理學》第二冊1951年出了第7版修訂本,《汽車機務管理》1951年出了第3版修訂本。大量的再版發行足以說明其書深受讀者歡迎。這些書哺育了中國幾代汽車人才。

汽車研究

綜述

隨着中國公路的發展、汽車擁有量的增加,如何使汽車與公路協調發展,提高公路運輸速度,提高公路運輸效益,提高汽車行駛安全,降低公路運輸消耗,提高汽車技術狀況完好率等等成為汽車運用研究的主要內容。

1956年交通部在交通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汽車運用與修理研究室,1960年底又專門成立汽車運用研究室,何乃民出任副主任。當時研究室大部分是剛畢業不久的青年學生,何乃民帶領同事們積極籌建汽車運用研究試驗室,他親自查閱資料訂購國外先進儀器設備,同時帶領同事自己設計製造試驗設備。

至1962年止已經建成了具有1000平方米的汽車運用試驗室,並配備了具有當時國內先進水平的試驗設備,如發動機試驗、整車道路性能試驗、整車室內製動試驗等設備。研究室有高、中、初級研究人員30餘名。

"汽車拖掛運輸"方面的研究

1959年在何乃民領導下,在汽車運用方面重點開展了"汽車拖掛運輸"方面的研究,同時開出了3個研究題:第一個是"汽車合理拖掛",重點以解放CA10汽車拖帶不同噸位的掛車,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雲南、貴州、山西、甘肅七省(市)的平原、丘陵、山區公路上進行了運行試驗,行車1萬餘公里,取得了大量試驗數據,對糾正當時汽車超負荷多拖多掛,實行合理拖掛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個是"掛車選型設計",首先研製了3噸全掛車,並於1963年獲得國家科委新產品三等獎,接着設計試製了4噸全掛車。1961年又設計了5噸半掛車(NJ130車牽引)、8噸半掛車(CA10車牽引)、14噸半掛車(JN150車牽引)供掛車廠選用,這對提高掛車設計水平起到很大作用。

第三個是"掛車制動的研究",當時汽車拖帶掛車,制動時掛車撞擊牽引車,行車事故多,嚴重影響行車安全。該題從1959年開始前後斷續經過兩年的努力,提高了牽引車與掛車之間制動力和制動反映時間的協調性,消除了制動時掛車撞擊牽引車現象,行車中掛車一旦脫離牽引車掛車能自行制動,大大提高了汽車拖掛後的安全行駛。

上述汽車拖掛運輸方面的研究,對汽車拖掛運輸沿正常軌道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何乃民不僅非常關心這些研究工作,而且還隨同青年人到四川、貴州乘試驗車在山區公路試驗,同宿山寨小店。

特殊地區汽車使用效果和特殊要求嚴謹

中國地域遼闊,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相差甚大,何乃民特別重視一些特殊地區汽車使用效果和對汽車的特殊要求。

1958年10月他首次派人與其他單位合作去青藏高原作行車試驗研究,1960年又派人去那裡建立發動機試驗室,一直持續到1966年,其後研究工作由交通科學研究院重慶分院接替。

1965年初派人去雲南次高原和亞熱帶山區建立發動機試驗室和行車路試研究,至"文化大革命"被迫終止,後由雲南交通科研所接替。上述研究採用提高發動機壓縮比,改進供油系統和冷卻制動器等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1961年何乃民親自去新疆調查研究沙漠地區汽車使用情況,乘貨車在茫茫沙漠裡觀察、試驗,寫出了內容豐富的調查試驗報告,不但對該地區車輛性能、結構的適應性進行了分析,而且對安全行車也給予了高度重視。

他指出:新疆雖然路平、車少,但司機在這種條件下視力容易疲勞,容易發困打瞌睡,影響行車安全,並提出了防止司機發困打瞌睡的措施。1961年冬開始,他派人對東北寒冷地區汽車使用技術進行研究,重點在黑龍江北邊進行冬季發動機啟動和行車保溫研究試驗,接着又在張家口北部地區進行研究試驗,這些研究試驗取得了不少有效的成果,得到推廣。

上述特殊地區的研究試驗,不但提高了汽車使用技術,而且提高了車輛使用性能,並為改進汽車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

何乃民領導汽車運用科研工作8年,創建了汽車運用試驗基地,取得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科研成果,同時培養出了嚴謹、實事求是、努力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奮鬥的良好科研作風。

對青年人的關懷

何乃民在科研工作中對青年人給予了很大的希望與關心,對於努力工作、事業心強、能與他人共同合作的青年他破格重用。如上述"汽車拖掛運輸"和"特殊地區汽車使用技術"方面的研究課題,就由畢業才兩三年的青年人擔任課題組長和副組長。

對青年研究人員他既信任、重用,又嚴格要求,如果發現試驗儀器不好用,實驗數據不準確,研究報告圖、表不清晰,設計圖樣不標準,他會毫不留情批評他們,令其重來。

60年代初北京市公共汽車的停車場有的設在人行便道台階上,當時331路捷克的斯柯達汽車主降速齒輪損壞現象較多,為分析原因,他派一青年去量一下人行便道台階有多高,此大學生視為小事不願接受,後又馬虎了事。

他只好派另一青年去認真地完成了任務,測量了東、西、南、北主要馬路便道台階,畫圖進行了分析。何乃民在全室會議上對後者進行了表揚對前者進行了批評。當時在他領導下的青年科研人員,後來大部分已成為科研崗位的骨幹,有的成為學科帶頭人。

主要論著

1何乃民.汽車學綱要.南京:共和書局,1930.

2何乃民.汽車修理學,修訂18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51.

3何乃民.汽車修理學(第二冊),修訂本7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51.

4何乃民.汽車駕駛人員須知,修訂7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50.

5何乃民.汽油發動機構造綱要.南京:正中書局,1933.

6何乃民.高等汽車學(第一、二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初版,1977台灣版.

7何乃民.高等汽車學(第三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

8何乃民.現代汽車業概況.長沙:商務印書館,1940.

9何乃民.汽車與公路(文集,第一、二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

10何乃民.汽車設計(第一、二冊)再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49.

11何乃民.汽車設計(修訂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

12何乃民.英·法·中汽車名詞.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

13何乃民.汽車機務管理(修訂本)第三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51.

14何乃民.汽車滑行問題(活頁文選).人民交通出版社,1956.

15何乃民.宋世仁.俄·漢·英汽車名詞.人民交通出版社,1959.

參考來源

  1. 何乃民 ,360搜索
  2. 何乃民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