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公橋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公橋詩》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十一。

原文

英州小市,江水貫其中,舊架木作橋,每不過數年,輒為湍潦所壞。郡守建安何智甫,始疊石為之,方成而東坡還自海外,何求文以紀。坡作四言詩一首,凡五十六句。今載於後集第八卷,所謂「天壤之間,水居其多。人之往來,如鵜在河」是也。予侍親居英,與僧希賜游南山,步過橋上,讀詩碑。希賜云:「真本藏於何氏,此有石刻,經黨禁亦不存。」今以板刻之,乃希賜所書也。賜因言何公初請記,坡為賦此詩,既大書矣。而未遣送,郡候兵執役者見之。以告何,何又來謁,坡曰:「拭未到橋所,難以想像落筆。」何即命具食,拉坡偕往。坡曰:「使君是地主,宜先升車。」何謝不敢,乃並轎而行。既至,坡曰:「正堪作詩,晚當奉戒。」抵暮送與之。蓋詩中云:「我來與公,同載而出。歡呼填道,抱其馬足。」故欲同行,以印此語耳。坡公作詩時,建中靖國元年辛已。予聞希賜語時,紹興十七年丁卯,相去四十六年。今追憶前事,乃紹熙五年。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何公橋詩 相關視頻

第22課:宋代文學(上)
江西省鄱陽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