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劍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末民初漫畫家何劍士


何劍士,漫畫家。原名華仲,號劍士(因早年曾向四川成都某寺僧學過劍術,故號「劍士」)。廣東]省南海縣人。他多才多藝,在音樂方面也很有才華。他懷才不遇,曾東走江浙,西入滇蜀,在「邦家不造,國步逾艱」之時,他「憤懣欲絕」,十分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曾創辦嶺南工藝會社、光武體育會、光亞小學校等,同時出於「醒世」的目的,經常為廣州香港上海各報畫諷刺漫畫。

1905年與潘達微黃少梅(畫家)鄭侶泉陳垣等人創辦《時事畫報》,《時事畫報》是當時在廣州一帶很有影響的以「開通群智,振發精神」為宗旨,何劍士為主要編輯人之一和「諧畫」的主要執筆者。

因而,「世之津津樂道劍士者什九以其諧畫著也。」他性格倔強,傷時憤世,勤於創作,直到臨去世時還在構思漫畫《閱世圖》。從清末的最後幾年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何劍士創作了不少暴露清王朝反動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以及當時社會黑暗的漫畫,如《戊申年之好夢》、《四國協約競走》、《盛來與端去》、《陽江州官草菅人命》、《煙精怪狀》等。辛亥革命後,「嘗隨民黨涉革命事」的何劍士,感到「迨告功成亦不過爾爾」。

1912年(民國元年)他畫了諷刺袁世凱的漫畫《內閣總理》,描繪爬上「內閣總理」權位的是身着時裝的野心勃勃的獸類。他還在《新議院之內外觀》中,畫一群狗正在爭吃一塊寫有「私利」字樣的大肥肉,揭穿了「新議院」的內幕。其他如《政客》、《新共和國民之夢》、《紙斃》等,也都表達了他對封建軍閥黑暗統治的不滿。

何劍士的漫畫有如下一些特點:(一)大都取材於人們關心的社會問題。(二)為了使作品易於為一般讀者所理解,常使用人們熟知的比喻,如在《盛來與端去》中用飯館堂倌「盛來」與「端去」不同的東西(「借款」與鐵路「主權」)比喻清王朝對外政策的兩個方面。(三)技法上採用水墨線條的中國傳統畫法,有着濃厚的傳統繪畫的味道。


  其後回粵,在娛樂界裡頗為活躍。他撰寫了很多粵曲,其中如《葬花》、《送別》、《哭庭》、《游赤壁》、《燕子樓》、《季子掛劍》等,獲得普遍讚賞,同時,他又和畫人伍懿莊、程景宣、劉玉笙、崔芹等交往,組織畫會於荔枝灣修緣精舍。

  後來,何劍士認識了潘達微,而且成為摯友。潘達微是同盟會員,辦報鼓吹推翻清朝的統治。何受到他的積極影響,思想大為轉變,也投身到民主革命浪潮中來。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四月,國內開展反對美國對華工苛約運動時,何劍士參加了廣州的「拒約會」,發動群眾和商行,實行抵制美貨。同年八月,美國總統的女兒要來廣州遊覽,何劍士就畫了幾十張《烏龜抬美人》的漫畫,從天字碼頭一直貼到藩司前(現北京路財廳前),使美國總統的女兒及隨員到廣州時雇不到轎子,狼狽不堪。其間,何劍士和潘達微籌劃的廣東第一份畫報《時事畫報》應運而生。

何劍士的生活常常晝夜顛倒,借酒澆愁,最後染上了肺病。一天,他正打算提筆作畫,倦極睡去,醒來發現滿頭白髮,自知不起,故畫了一幅漫畫,畫中多頭蜘蛛集於網中,畫未完成,他便吐血身亡。

何劍士是漫畫的英才,惜天不假年,但他在中國漫畫壇中起了很大的啟發作用,尤其是在香港的畫壇,他是拓荒者。


《時事畫報》

《時事畫報》1905年第1期封面

《時事畫報》出世之際,正值清末國祚疲敝、存亡懸於一線的多事之秋。隨著反清反帝鬥爭日益洶湧,開風氣、啟民智的需求愈發迫切,20世紀初中國近代新聞出版業呈現出勃興態勢。據統計,僅在廣州十八甫一帶,辛亥革命前後就有140多種報刊在此發行或遷來此地。

  為喚起底層大眾的救亡意識,上海的《俄事警聞》、香港的《中國日報》等進步刊物,不約而同地開始以詼諧文字、歌謠、雜俎、漫畫來譏刺時政。至此,曾是古代文人「漫筆」、「戲作」的傳統「諧畫」,從書齋走向街頭,逐漸演變成為具有清晰而強烈的政治指向的現代漫畫。

  李偉銘、陳平原等學者曾指出,位處輿論環境相對寬鬆、又是中西文化交匯鋒線的嶺南地區,加之主創者多為直接介入革命行動的新型知識分子,《時事畫報》不但開廣東畫報之先河,且在草創之初就確立了「以革命思想入畫」的方針,力戒早期畫報「墮於風流自賞」的「惡習」,一躍成為晚清畫報中政治上最為激進、革命色彩最為濃烈者之一,風行海內外。

  作為一家地方性報刊,《時事畫報》發行站點遍布國內以及海外華人區,包括東京、舊金山、檀香山、逞邏、安南等地。值得一提的是,《時事畫報》所刊載的《廿載繁華夢》(黃世仲撰)等小說被陳平原教授譽為「晚清小說中的佼佼者」。其所記錄的生菜大會、土地誕等民間習俗,以及開設的「南音」、「粵謳」等欄目,在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程美寶看來,則提供了難得的、生動的地方民俗及戲劇研究史料。

 廣州美術學院蔡濤副研究員認為,以潘達微、何劍士、高劍父等為代表的畫報編輯,集藝術家的敏感直覺和經驗、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良知和擔當,以及革命者的抱負和襟懷於一身,他們把強烈的參與政治變革的願望付諸辦報等現代傳播手段,充分利用畫報這種「新媒體」的傳媒特性,宣傳政治理念和新知識,對普通民眾進行啟蒙。就視覺風格的開創性而言,作為中國時政漫畫的先驅者,何劍士表現尤為惹眼,其作品將批判的機鋒指向政壇昏聵與社會積弊,創造出了屬於那個特定時期的、奇絕詭異的畫風。

  同時,黃大德、李煥真等廣州文化研究學者亦認為,以潘達微、何劍士為代表的傑出報人、漫畫家,是掀起中國新漫畫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重要人物,是策劃者、發動者,也是傑出的創作者。他們的作品在20世紀中國現代漫畫史上佔著極其重要的開篇第一頁。而他們的美育實踐,對廣東清末美術力量打破師承、地域的派系,實現大整合、大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學者李偉銘曾作過一番精闢的總結:「《時事畫報》為我們重新描繪近代中國文明進化的圖景——特別是重新認識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從傳統的'士'的角色轉化為大眾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以及一向囿於書齋一隅的詩詞歌賦和繪畫,如何經歷了歐風美雨的洗禮和時代風雲的激盪,在追求實用、趨近大眾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和功能的蛻變,提供了一個相當有效的視角。」

在當局打壓之下,《時事畫報》輾轉穗港,幾經中斷、復刊、易名出版,於1913年停刊。以潘達微、何劍士為代表的《時事畫報》諸君,一直積極致力於美育推廣及社會改良活動。[1]


參考

  • 【收藏百科】潘達微與何劍士:寓褒貶於毫端誅奸邪於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