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博士備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博士備論》,中國現存第一部軍事人物評論集。何去非撰。蘇軾於哲宗元祐五年(1090)奏薦於朝廷,因此得以刊行於世。現存明《穴硯齋》抄本、清《四庫全書》本及《浦城遺書》、《指海》等刊本。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卷次不一,有1卷、2卷、4卷數種。蘇軾進呈《備論》時稱有28篇,現僅存26篇,共4萬餘字。主要內容為對戰國至五代的興廢成敗和20多個軍事人物的用兵得失的評述,旨在尋求歷史借鑑。認為不能籠統地肯定或否定戰爭,戰爭既「有以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明《穴研齋》抄本,下同),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合於道義——「德」,是否合乎「順逆之情」、「利害之勢」。強調贏得戰爭的勝利必須有「智」,即正確的謀略,並指出了「智」與「勇」的辯證關係:「智」勝於「勇」(力),所以楚漢戰爭中「能得真智之所在」的劉邦能戰勝一味爭強鬥力的項羽;「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濟智」,隋朝楊素堪稱智勇兼備的代表人物。對「智」在戰勝中的作用,作了多方面的論證:認清主要敵人,以戰國時六國之亡,「自戰其所可親,而忘其所可仇」為鑑;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晉滅吳所以勝,劉濞之所以敗為例證;要靈活用兵,「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因而推崇韓信、曹操「出奇應變」,多謀善斷。為了以智勝敵,主張用「謀夫策士」組成自己的智囊團,東漢末孫堅所以「功業不就」就是無人「發智慮之所不及」。還提出君將要和諧,應賦予將領機斷指揮之權,認為孫武、司馬穰苴、周亞夫、諸葛亮、王猛等歷代著名將相都是「深得於君」,權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戰功可收」。

本書褒貶歷史人物不囿舊說,蘇軾曾譽「其論歷代所以廢興成敗,皆出人意表,有補於世」(《舉何去非換文資狀》)。但對某些人事的評論有偏頗之處。

作者介紹

何去非(生卒年不詳),中國北宋武學博士。字正通。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以其對策「詞理優贍,長於論兵」(蘇軾《舉何去非換文資狀》)而入仕。始除右班殿直、武學教授,後遷武學博士。元祐四年改任徐州州學教授,後歷任富陽知縣、滄州通判、司農司丞、廬州通判等職,直至終年,卒時73歲。除本書外,還曾參預校訂《武經七書》。另有文集20卷、《司馬法講義》3卷、《三略》3卷,均已逸失。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何博士備論 相關視頻

印若想用武力「一雪前恥」 看中國軍事專家如何「神」評論
乾隆皇帝下令搜集和編撰四庫全書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