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秀才郊園五首其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司馬光(著資治通鑑) 原圖鏈接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何秀才郊園五首其二》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作品之一。

司馬光的博學來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學強識,另一方面他的父親也着意培養。他既誠實聰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親喜愛。同時,每逢出遊或和同僚密友交談,司馬池總好把他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使司馬光不論在知識方面,還是見識方面,都"凜然如成人"。好多當時的大臣、名士,都很賞識司馬光。

何秀才郊園五首其二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 ,世稱涑水先生 。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1]兼門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名列"元佑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於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家族成員

司馬家族累世聚居,和睦相處,祖輩詩禮傳家,家考嚴正。

遠祖: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到北魏時傳至司馬陽,曾為征東大將軍。隋唐五代以後家族政治地位日漸下降。

四世祖:司馬林,布衣。

曾祖父:司馬政,布衣。

伯祖父:司馬炳,布衣。

祖父:司馬炫考中進士,官至耀州富平縣令。雖然官職不大,但政績顯著,而且以氣節著於鄉里。

父親:司馬池,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屬翰林學士院)[2],官居四品,為人清直仁厚,號稱一代名臣。

叔父:司馬沂、司馬浩

後世紀念

司馬光墓在山西夏縣城北15公里鳴岡,墳園占地近3萬平方米,東倚太岳余脈,西臨同蒲鐵路,司馬光祖族多人群厝於此。該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分為塋地、碑樓、碑亭、餘慶禪寺等幾個部分。墓側翁仲[3]分列。宋哲宗御篆"忠清粹德之碑"額;碑文為蘇軾撰並書,曾沒於土中,後於杏樹下掘出,遂名杏花埤,惜已剝蝕難辨。金代摹刻四石嵌壁,今仍完好。明嘉靖間,特選巨石,依宋碑複製,並建碑亭。東有守墳祠,再東為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敕牒建香火寺餘慶禪院,牒文刻石仍在寺後。寺內有大殿五間, 殿內現存大佛三尊,西壁羅漢八尊,為宋塑風格。歷代碑古二十通,記載墳園沿革。

史料記載

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傳第九十五》[4]

視頻

何秀才郊園五首其二 相關視頻

司馬光與王安石的碰撞
百家講壇:司馬光第三部,永恆的經典史學巨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