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 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 洛
出生 1911年9月
重慶豐都
國籍 中國
別名 何鳴心、何明新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 《革命文藝的康莊大道》
《實踐美學》
《潮聲集》

何洛(1911年9月—1992年6月),重慶豐都人,本名何明新,筆名何鳴心。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系。

1931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左聯。1937年赴延安。歷任中央黨校學員,馬列學院編譯部日文組組長,魯藝幹部,華北聯大及華北大學教師、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名譽主任。一級教授。193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傳記《李鳳蓮》,詩集《潮聲集》,譯著長篇小說《沒有太陽的街》,主編《文學概論》等。[1]

人物履歷

何洛早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專業。

1931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7年赴延安。

歷任中央黨校學員,馬列學院編譯部日文組組長,魯藝幹部,華北聯大及華北大學教師、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語言文學系系主任、名譽主任。全國馬列經典文藝理論研究會第一至五屆副會長,北京市文藝學會第一至四屆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193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北京作家協會。著有傳記《李鳳蓮》、詩集《潮聲集》、譯著長篇小說《沒有太陽的街》,主編《文學概論》等。 [2]

學術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何洛參與創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研究班,在周揚同志和校領導的支持下,與何其芳同志一道主持「文研班」的領導工作。並且走向教學第一線,親自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文學概論」和「馬列文論」專題。同時,他還經常關心學生的課餘活動,曾經帶頭撰寫學習《講話》的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供方法上的示範。發表於《新建設》1962 年第5期的長篇論文《革命文藝的康莊大道》,便是當年紀念《講話》20周年的一篇重要文章。1984年起,何洛因年事已高,便改任中國語言文學系名譽主任,並參加校務委員會工作。但他仍關心系裡的發展,尤其關心系裡的學科建設和中青年教師的成長,強調學科發展和教學研究的要以馬列主義導向,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棄。

何洛的一生一直致力於教學工作、理論研究及寫作,凝結成為他的眾多著作。建國前,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他堅持教學與寫作,不僅寫文藝理論、特寫、散文、劇評、雜文,還寫出了《易卜生在中國》等有影響的學術論文;而且創作了揭露通敵的地主惡霸的諷刺性獨幕劇《接皇軍》。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期間,他同時兼顧文藝理論的教學與研究。20世紀70年代,他參加學術界關於形象思維問題的論爭,並於80年代初出版了專著《實踐美學》等學術著作,在文藝界產生了較大影響。直到1992年逝世前半年,他仍筆耕不輟,發表了抒懷言志的詩章,結集為《潮聲集》。

個人作品

易卜生在中國》、《革命文藝的康莊大道》、《實踐美學》、《潮聲集》、《李鳳蓮》、「日」德永直《沒有太陽的街》、《實踐與美學》。

參考資料

  1. 何洛 (1911~1992) ,中國作家網,2016-07-04
  2. 何洛  ,北京作家網,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