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佗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佗城鎮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最南端,至今有2221年的歷史,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來是龍川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重鎮。全鎮總面積165.13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1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3256人(2017年)。2006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6億元。城歷史悠久,古蹟頗多。該鎮農業主要以發展「水產、水果、蔬菜」三大支柱產業為主。自然資源較豐富,同時該也擁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1]

簡介

佗城鎮位於廣東最早立縣的四個古邑之一的龍川縣的南端,距今有2224年的歷史,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客家人始祖地之一。其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突出,205國道、梅河高速直達,廣梅汕、京九鐵路交匯,且有珠江的重要支流東江貫穿全境。現鎮轄1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43256人(2017年),擁有姓氏179個,轄區面積165.13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2.1萬畝,山地面積22萬畝。

歷史

佗城歷史悠久,古蹟頗多,現存趙佗故居越王廟越王井考棚正相塔孔廟姓氏祠堂、坑子裡文化遺址等歷史文物,境內風景優美,旅遊景點多,「龍川八景」中有五景在佗城,特別是孔廟(龍川學宮)修繕開放以及合溪溫泉服務區建成以來,佗城旅遊業不斷發展,第三產業經濟收入不斷提高。

佗城農業主要以發展「水產、水果、蔬菜」三大支柱產業為主。特別是鎮內龍眼種植已成規模,種植面積達8144畝,被稱為「龍眼之鄉」。

資源

佗城自然資源較豐富,主要有土地、森林、水力、礦泉(含地熱)等四類。有土地資源26萬畝,可耕地2千萬畝;有林地23萬畝,植物品種1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71.8%;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180千瓦;礦產資源有石灰石煤礦鎢礦鐵鈷礦稀土礦陶土大理石硃砂石水晶石瑩礦石麻石等10餘種,量多且質優。合溪溫泉,聞名遐邇。各村盛產糧糖、油作物及水產品、畜禽、果、茶、蔬菜、竹木等。

文物

佗城原名叫龍川故城、尉佗城、龍川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龍川縣建制,第一縣令趙佗設縣治於此築土磚城。自秦漢以後,佗城向為粵東重鎮,為歷代縣治所。抗日戰爭時期,廣州淪陷後,國民黨廣東省政府部分機關曾一度搬遷於此辦公。至1949年5月16日龍川解放之前,佗城一直是龍川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為歷史悠久,古城人文薈萃,古蹟文物眾多,底蘊十分豐厚。現存有百家祠堂39個,姓氏統計有179個。現已確認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2處(坑子裡遺址、正相塔),市文物保護單位4處(學宮、大成殿、越王井、越王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

1991年,佗城為廣東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全省12座歷史文化名城、名城之一。

佗城姓氏之謎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龍川首任縣令趙佗設縣治於佗城,其中趙佗設縣治駐地的佗城村,在該鎮冬季未作細緻調查前,當時估計該村至少也有130多個姓氏,而真正的「中華姓氏第一村」,給「佗城」冠名應該當之無愧。

為此,佗城鎮政府於11月份開始,派出多個工作組着手調查當地18個行政村姓氏史料,經過為期一個多月的上門挨家挨戶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佗城鎮竟然會聚了179個姓氏,其中該鎮佗城村就包容了140個姓氏!

對於中華姓氏文化的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姓氏文化研究專家袁義達認為,中國人的姓氏和姓氏分布是中國一項特有的國情,它涉及到中華民族的起源、祖宗遺留下來的基因資源分布、當今海內外的尋根,以及今後人口發展趨勢等諸多問題。

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目前我國漢族人口常用姓氏有3000個,《百家姓》則收集了438個姓氏,而佗城鎮調查統計出來的179個姓氏就幾乎占了《百家姓》的三分之一。

據查證,佗城姓氏的這一發現,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是一種獨特的和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

據悉,龍川縣佗城鎮正準備申報中華姓氏吉尼斯世界紀錄,並將該鎮佗城村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華姓氏第一村」。

曾有記者就此事電話採訪了廣東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偉宗。當黃偉宗教授從記者口中獲知佗城鎮發現179個姓氏的消息後,顯得非常興奮。黃教授說,早在2002年他在考察珠江水系文化源頭時,曾在龍川縣佗城鎮發現了37座秦朝大軍民間化重要標誌的姓氏宗祠遺址,這對確定50萬秦軍下落具有重要的歷史參考價值,但是,當時調查考察時,當地政府並沒有提供當地姓氏的準確數據,因此還不能完全證實50萬秦軍的下落。而此次179個姓氏的發現,「完全解開了這一歷史謎團」。

黃教授肯定地說,這179個姓氏和37座姓氏宗祠遺址的發現,就是當年南下秦軍在此駐紮、雜處、生息、繁衍乃至散行到嶺南和世界各地的歷史見證,並從而使佗城成為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結合的發軔之地,其文史價值和政治意義十分重要。

旅遊業

以旅遊業促第三產業經濟發展。佗城自公元前214年在此建立龍川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歷代都有文物遺存和傳世的典故,是地道的歷史萬花筒。如趙佗親手所掘之越王井,千年古井猶照今人之面;城外始建於唐代的正相塔,曾經為南宋名相吳潛遮風避雨;塔下一條通往城中的「蘇堤」,為北宋文學家蘇轍所建,蘇氏兄弟曾在此把酒論詩;及至明清,更有了城隍廟、孔廟、考棚等,記錄了那些朝代的民俗風情,歷史文化。佗城還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和溫泉資源,具備了發展旅遊業的天然條件,佗城的旅遊業正逐漸完善並致力於打造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旅遊業將成為佗城的支柱產業。

相關視頻

航拍:龍川縣佗城鎮東江邊的日出晨霧

參考文獻